腹有诗书气自华

2017-01-04 16:37姜超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11期
关键词:蒙学三字经弟子规

姜超

【摘要】我国古代就有“蒙以养正”(《易经·蒙卦》 :“蒙以养正,圣功也。”儿童阶段是蒙昧无知的阶段,需要用正道来培养他的思想,十分重视儿童教育。蒙学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三字经》《弟子规》是蒙学中的精品教材,应该倡导学生诵读,其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三字经》对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拼音和识字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弟子规》是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养成教育的补充。

【关键词】蒙学  《三字经》  《弟子规》  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48-01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蒙学教育的传统。古代对8—15岁的儿童的教育叫“蒙养”教育。蒙养教育,即儿童初级阶段的教育。进入科举时代以后,“学而优则仕”成为凡有条件的子弟追求的目标,于是蒙养教育大为扩展。苏轼自称他8岁入学,以道士张易简为师,受业的学童有几百人。

蒙学读物丰富多彩,应该“取其精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声律启蒙》等属于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精品教材,在历史上曾对普及文化知识、加强道德教育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三字经》的作者是宋末元初的大学者王应麟。它是以识字教育为主的综合性识字课本 。它全用三言,基本上由六个部分组成。先讲“教”与“学”,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等。其次是关于封建伦常的内容。再是讲四时、五行、六谷、六畜名物的,如“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等。接着介绍小学、四书、六经等基本知识。然后是陈述历史。最后讲一些历史人物发愤读书的故事,如“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等。《三字经》的内容相当通俗,适合于儿童朗读背诵。《三字经》的句法也变化灵活,包容了文言的许多基本句式,因此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极好教材。

2009年9月从学生入学开始,我就领着学生课前诵读《三字经》,每天领背四句。在一个月的拼音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汉语拼音中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后来,在学生已有的拼音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始借助拼音独立背诵《三字经》,每周分两次背诵,每次背诵六句,学生领诵,再全班齐背。其目的在于巩固学过的拼音,同时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在学习“认一认5”(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中,结合图片学生认识了“刀、戈、弓、矢”。在扩词训练时学生用《三字经》中的词语来回答“匏土革  木石金”,显然学生说得不对,“革”与“戈”音同字不同义不同。而后又有学生说“逞干戈  尚游说”。“干戈”一词说得好。由此可见,《三字经》背诵增加了学生对词语积累;同时相应的了解一些历史故事,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在背诵中识字,在识字中巩固,真是相得益彰呀!

我所教的2005届学生,在二年级就背诵了《弟子规》。《弟子规》是清代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对儿童言语行动提出要求,教以应该怎样待人处世,其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

《弟子规》除了传授道德知识外,还教化人们的行为。学生背诵《弟子规》,不但了解一些故事,更重要的是懂得做人的道理,与人交往的礼节和道德行为规范。《弟子规》是对学校语文教学中养成教育的补充。

朱子说“论轻重,行为重。”认为读书明理,修身进德只是为学的第一步;注重实践,践履力行才是为学的目的。小学阶段要从洒扫应对等日常生活的具体行为中,来培养童蒙的伦常礼仪习惯。学生从诵读中知道所做事情的对与错,荣与辱,善与恶,提高了学生对事物辨别、认知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通过几个学期的实践证明,诵读蒙学不但补充了课本知识,而且教育学生礼仪孝悌,做人根本,习惯养成。为学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其做法是可行的,其教育效果是显著的。我一定将蒙学诵读继续下去。相信待山花浪漫时,我看到的将是满园春色。

总之,我们今天正处在一个传统与现代大碰撞的年代。如何寻找传统文化教育理论与语文教学的契合点,将是小学语文教师极为迫切而又重要的工作。蒙学诵读是低年级语文积累的好材料,更是继承传统文化的好方法。我相信,引领学生诵读蒙学,学生必定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猜你喜欢
蒙学三字经弟子规
日新才能启蒙
论传统蒙学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启示
蒙学:古人的儿童教育智慧
弟子规
弟子规
朗朗韵味话经典
弟子规
教授经典的蒙学,还是蒙学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