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共图书馆参与地方戏曲文化保护传承
——以桂林图书馆为例

2020-08-11 07:46黄云凤
晋图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剧目桂林戏曲

黄云凤

(桂林图书馆,广西 桂林 541100)

0 引言

地方戏曲是流行于一定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的通称。地方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既是表现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一种“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1]。地方戏曲文献是指图书、期刊、典章等所记录的地方戏曲知识的总和, 汇聚了一个特定地域戏曲发展历史的重要艺术资源, 包括戏曲种类、戏曲现象、戏曲团体、戏曲人物、戏曲作品、戏曲经验、戏曲规则等多个门类[2]。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肩负着保存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播知识信息、提供休闲娱乐等职能。地方戏曲作为一种重要的地方传统文化,理应成为各地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公共图书馆也早已参与地方戏曲保护与传承工作,加强本地区地方戏曲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建立地方戏曲资源库。例如,河南、河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级公共图书馆建设了综合性的地方戏曲资源库;吉林省图书馆则是建设专门的“吉林二人转数据库”。除了加强地方戏曲文献资源建设,部分公共图书馆还积极参与地方戏曲文化推广宣传工作。如浙江图书馆和文化共享工程浙江省分中心举办“余音绕梁——浙江省传统地方戏曲项目展览展出”;湘鄂赣皖公共图书馆联盟特邀四省戏曲名家和学者在江西省图书馆举办“梨园雅韵——湘鄂赣皖地方戏曲文化解读”讲座,并将该讲座在江西省抚州市图书馆同步播出;湖南图书馆、湖南省戏剧家协会、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会合作开展“走近经典,戏韵三湘——湖南地方戏剧知识进校园系列活动”。

1 桂林市地方戏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15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发布《关于开展广西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的通知》(桂文发〔2015〕70号),启动了广西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2017年1月广西地方戏曲普查工作顺利完成,并且出版《广西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报告》[3](以下简称《报告》)一书。根据普查数据统计,桂林市目前现存的戏曲剧种主要有桂剧、彩调剧和文场戏,三种戏曲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桂林市各县区均有不同程度普及和发展。其他地方戏曲如侗戏则在龙胜侗族地区较为普及。桂林木偶戏、傩戏等则基本失传,仅余个别老艺人健在。

桂林市地方戏曲普查工作设置了剧种概况、演出团体概况、剧目建设、戏剧创作与理论批评、制作机构及工艺、戏曲人才主要培训方式、戏曲人才来源和去向、戏曲人才培训结构、剧种代表人物与传承概况共计9项具体指标。其中,演出团体概况和剧目建设两项指标最能反映地方戏曲文化的发展情况,且各县区都有实际量化数据,虽然数据情况不容乐观。目前,桂林市级的演出团体为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其他演出团体包括国办团体和民间班社均分布在各县区。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 桂林市各县区地方戏曲演出团体数量统计表Table 1 Statistics of local opera performing groups in counties and districts of Guilin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桂林市17个县区中有10个县区有地方戏曲国办团体,有国办团体的县区基本都有数量不等的民间班社。而相对于国办团体来说,民间班社则更为活跃。临桂区、永福县、荔浦市的民间班社都达到或超过10个,其中永福县更是高达69个。即使是在没有国办团体的部分县区,地方戏曲爱好者也组建了民间班社。

此次普查工作对各演出团体的剧目建设情况也作了调查统计,统计了各演出团体的保留剧目、新编剧目以及可上演剧目数量。《报告》给出了桂林市1个市级7个县级共计8个国办团体的剧目建设情况统计数据。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有保留剧目175个,2000年以来新编剧目27个,目前可上演剧目近300个,所排剧目多次荣获全国、全区艺术大奖。各县区国办团体也基本有自己的保留剧目、新编剧目以及可上演剧目。其中,永福县和资源县剧目建设情况较良好,永福县三项指标均表现良好,资源县虽保护剧目少,但是戏曲创作颇为活跃。其他县区剧目建设情况不佳,总体来说,县(区)国办团体剧目建设不容乐观。各县区国办团体剧目建设情况详见表2。

表2 各国办团体剧目数量统计Table 2 Statistics of the number of plays organized by different countries

可以看出,演出团体和剧目建设两个量化指标数据皆不理想,地方戏曲人才培养和剧种传承也呈现人才断档、传统流失、剧目和技艺失传的趋势,加之现代网络游戏、电视节目等新的文化的冲击,桂剧、彩调、文场戏等“已经到了非挽救不可的地步了”[3]91-104。

2 桂林图书馆地方戏曲文化保护现状

2.1 地方戏曲文献资源建设

桂林市地方戏曲文化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彩调大约产生在明朝永乐年间,已历经600余年兴衰;发源于桂林本土的桂剧形成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桂林文场始于清代中叶,亦有200年以上的历史。历史悠久的地方戏曲孕育了丰富的地方戏曲文献,这些地方戏曲文献是桂林市各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桂林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作为广西建馆最早的图书馆,也是全国建馆最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很早就开始了地方戏曲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笔者对我馆入藏的地方戏曲文献进行了调查统计,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我馆地方戏曲文献主要集中在I类(文学类)和J类(艺术类),内容主要涉及地方戏剧本、地方戏曲评论和研究、地方戏曲音乐、地方戏曲历史,总入藏量大约为400种880册。具体入藏情况详见表3。

表3 桂林图书馆地方戏曲文献入藏情况Table 3 Collection of local opera documents in Guilin Library

按文献载体分,馆藏地区戏曲文献主要为图书和光盘。其中,图书为222种684册,种数、册数在馆藏中占比约为56%和78%,内容主要为综合性著录,其次是专论地方戏曲发展史的著作;光盘入藏量为178种196张,种数、册数在馆藏中占比分约为44%和22%,内容主要为演出视频。

笔者通过图书馆interlib系统对我馆2015-2019年共5年间的馆藏地方戏曲文献借阅情况进行了统计。笔者以表3所列各分类号为统计指标对相关地方文献每年的借阅人数和借阅册次进行了分类统计并汇总。具体的借阅情况详见表4。

表4 桂林图书馆地方戏曲文献利用情况Table 4 Utilization of local opera literature in Guilin Library

通过表4可知,从2015到2019年,地方戏曲文献的借阅人次和借阅册次都呈波动上涨趋势,尤其是2016年涨幅巨大。这得益于文化部“十三五”规划对戏曲文化推行的一系列重大创作扶持工程和人才培养“千人计划”,这些举措极大地激发了桂林地方戏曲的从业者、爱好者及相关专业学生对地方戏曲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以及对桂林地方戏曲发展前景的信心,他们也成为了我馆的忠实读者。

由于过去长期存在过量、盲目施肥,导致农田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当前,农业耕地中有益微生物严重缺失,“土壤修复”成为涉农行业,尤其是化肥行业关注、发力的新领域。生产环保、高效、功能的肥料成为化肥生产企业的新责任。

2.2 地方戏曲文化研究

戏曲史的研究是建国后戏曲研究中研究人员最多、成果最丰富的一个领域[4]。“西南剧展”是桂林戏剧运动史上一项重要盛事,亦是桂林抗战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戏曲研究者或文化学者研究的一大重要课题。“西南剧展”,即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是1944年2月15日至5月19日在广西桂林展开的一场大规模戏剧展演活动,展演以戏剧为武器,有效地宣传的抗日救亡运动。在此次展演活动中来自湘、赣、粤、滇、桂五省的33个文艺团队共计895人参加了演出,演出剧目有平剧31个、中国话剧16个、外国话剧7个、前期话剧 (“五四”以来优秀话剧) 6个、桂剧8个、傀儡 (木偶) 戏5个等等,演出场次共计179场,观众达15万人次[5]。“西南剧展”历史之久,规模之大,实属罕见,在桂林乃至中国戏剧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桂林图书馆历来重视地方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与传承工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馆就开始了对以西南剧展为代表的地方戏剧史的研究工作,至今已独立出版或合作出版了《西南剧展》《桂林文化大事记:1937-1949》《纪念“西南剧展”五十周年研讨会论文集》《广西抗战文化研讨会资料》等相关著作。那些对桂林乃至广西的地方戏曲文化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文化学者也是我馆的重点研究对象。秦似先生历任广西戏曲改革委员会主任,兼任广西桂剧团团长,对桂剧改革做出了较大贡献。为此,2017年我馆专门举办了“秦似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并出版了《秦似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一书。田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戏剧家,中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运动先驱者,参与领导了西南剧展,对抗战时期的戏剧队伍建设和进步戏剧运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19年,我馆特地举办了“为了前进的事业——田汉生平事迹展”,回顾了田汉先生在桂林的戏剧活动及深远影响。

2.3 地方戏曲文化宣传

桂林图书馆一直致力于构筑服务大众宣传文化工作的新阵地。2006年开设“桂海讲坛”,2007年参与承办“桂林百姓文化大讲坛”。目前“桂海讲坛”主要播放文化共享工程视频讲座,“桂林百姓文化大讲坛”则邀请嘉宾现场讲座,一个线上一个线下,共同推进我馆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桂林地方戏曲文化是两个讲座的重要选题之一,至今已举办了《西南剧展与欧阳予倩》《谈谈桂林地方戏——桂剧》《彩调是老百姓的艺术》《桂林抗战文化城的盛事之一——西南剧展》等讲座,广受市民尤其是戏迷喜爱,有力地传播了桂林地方戏曲文化,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3 图书馆进一步参与地方戏曲文化保护的建议

中华文献源远流长,文献典籍是中华文化传承千古、发展至今的重要基础。因此,保护和传承地方戏曲文化最基础的、最核心的工作是加强地方戏曲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和挖掘工作。

3.1 加强广西地方戏曲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和挖掘工作

3.1.1 全面梳理馆藏地方戏曲文献

摸清现有的馆藏地方戏曲文献情况是做好地方戏曲文献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的前提。因此,对馆藏地方戏曲文献进行全面普查、整理、编目及建立馆藏地方戏曲文献目录是非常必要的。对文献的种数、册数、书号、题名、著者、载体、版本等项目一一登记造册,普查工作中应对文献的实体状况进行重点检查,做到普查与保护并行。一是检查纸质文献尤其是年限比较长的纸质文献是否有虫蛀、霉变、破损等现象,及时进行修复或数字化加工;二是检查光盘资源是否能够顺利读取。光盘的自然老化或使用不当都会影响光盘的读取,所以要做好光盘的备份工作,将光盘重新刻录或是备份成MP4、AVI、MPEG、WMV、MOV、WMA等格式,使光盘上的资源可以长期保存,也可以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

文献收集总的来说有购买和征集两大方式。地方戏曲文献属于相对小众的出版物,所以图书采购人员对地方戏曲文献的出版动态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灵活运用预订、现购、网购等方式购入地方戏曲文献,对于公开出版发行的地方出版发行应做到应采尽采。

征集是除购买之外的一种重要的文献收集方式。桂林地方戏曲独特的语言造就了地方戏曲文献征集地域的广泛性,相应地也需要征集人员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毅力。桂剧、彩调等地方戏曲滥觞于桂林,以桂林方言为说唱语言,桂林方言是桂柳方言中的其中一种,而桂柳方言作为西南官话通行于广西各地城镇。因此,桂剧、彩调不仅在桂北地区盛行,而且在桂西、桂东、桂南地区都广泛传播,尤其是桂剧,影响甚至是波及湖南、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6]。所以地方戏曲文献的收集工作不应局限在桂林一市之内,而应该实现跨境收集。我馆有专职人员负责地方文献征集,征集人员应将地方戏曲文献的征集工作纳入每年的征集计划,与地方戏曲研究机构、国办团体、民间班社、戏曲传承人、戏曲研究专家等保护良好的沟通和交流,鼓励他们将地方戏曲文献捐赠给我馆。依托我馆与广西各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签订的“广西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协作网协议”,可以与各公共图书馆进行地方戏曲文献交换,丰富各自馆藏。

3.1.3 强化视频在保护传承中的作用

桂林地方戏曲历史悠久,许多剧目因种种原因,未能留存下视频资料。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人物,尤其是老艺人、戏曲传承人、戏曲研究大家的视频资料更是稀缺,这无疑给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留下遗憾。而自主拍摄则是弥补这种遗憾,填补地方戏曲资源空白的有效方式。

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人物专访、剧目演出现场录制等方式拍摄视频,并且对视频进行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后期加工,使所拍的视频能够更好地展现桂林市地方戏曲文化的文化脉络与艺术魅力。目前,很多的公共图书馆都上线了自己的图书馆抖音,因此在进行地方戏曲视频拍摄和制作时还可以录制、剪辑一些新颖、有趣的短视频上传到抖音,通过短视频来吸引用户,使他们对完整的视频产生观看兴趣,从而达到盘活馆藏地方戏曲文献资源,传播戏曲文化的目的。

3.2 重视地方戏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

桂林图书馆地方戏曲文献馆藏丰富。以丰富的文献资源为支撑建设地方戏曲资源数据库,是传承和传播地方戏曲文化的重要手段。地方戏曲资源库应设立剧种介绍、戏曲人物、剧目荟萃、机构社团、行业动态、戏曲剧本、艺坛轶事等栏目,通过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地、立体地、生动的向读者展示地方戏曲文化的魅力。

地方戏曲资源数据是以图书馆网站为平台,依托互联网向网站用户提供服务的,所以除了信息需求这一基本指标外,用户体验也应该是评价数据库质量的重要指标。用户对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需求可以被分为感官体验、交互体验与情感体验三类需求,感官体验侧重于用户直观本能的感受,交互体验侧重于用户在具体操作中产生的感受,情感体验则更加关注用户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感受[7]。而良好的用户体验必须依托于扎实的数据库建设和维护工作。数据库各个栏目的排版设计应该做到美观、大方,并且突出地方特色。数据库要合理的定期更新内容,尤其是对桂林地方戏曲的行业动态应该随时关注、及时发布。同时对更新的数据库内容可以通过首页消息置顶、悬浮窗、微信公众号推送进行宣传推广。在数据库的维护过程中,除了确保数据库形式和内容的常换常新,还要重视系统维护工作,确保系统可用性、安全性、稳定性,防止页面链接存在的断链、错链、死链、空白页面、错误页面等问题,并且保证数据库的运行速度,提高数据库对不同浏览器的适应性。数据库管理员要定期积极主动地收集和处理用户的反馈信息,经常对数据库进行调整和修改。数据库建设和维护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繁琐的工作,数据库管理员的工作态度决定用户的忠诚度,只有认真对待、长期坚持,才能以高质量的数据库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体验,培养忠实用户。

3.3 为地方戏曲爱好者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

目前桂林市地方戏曲文献的传承方式主要有院校培养、家族传承、开班授徒、举办培训班等方式。这些方式主要以演员培养为主,且受到一定的时间、空间和规模的限制。而桂林图书馆馆藏丰富,浩如烟海,不仅有专门的桂林地方戏曲文献资源,更有相关的艺术延伸资源,如导演、编剧、舞美、音乐等文献资源,可以满足各类地方戏曲爱好者的不同需求。我馆还建设了信息学习中心,中心入藏丰富的地方戏曲视听资源,如《大儒还乡》《太白傲考》《赌盅细》《洞蚬鞒鱿》《人面桃花》等著名的桂剧剧目,下设音频馆和视频馆,可以让戏曲爱好者在安静、舒适、优雅的环境中以最佳视听享受来欣赏桂林地方戏曲文化的魅力。凭借资源优势,我馆作为桂林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将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桂林地方戏曲的从业者、爱好者及相关专业学生这类的忠实读者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我馆可以牵头组建相关的QQ群、微信群,将这些忠实的戏迷读者吸纳进群,也可以主动的加入广西桂剧彩调艺术群、广西桂林彩调群、彩调传承文明群、彩调艺术中心等群,每当我馆有新入藏的桂林地方戏曲文献、组织线上或线下的交流活动时,都可以向群成员定向发布信息,使我馆成为学习传承桂林地方戏曲文化的第二课堂。

3.4 加强地方戏曲文化宣传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迅速。地方戏曲文化若没有宣传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地方戏曲的传播和传承同样重要,只有传播开来,才能更好的传承下去。地方戏曲文献作为承传和传播地方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公共图书馆只有做好宣传工作才能使更多的读者了解和利用地方戏曲文献,充分发挥地方戏曲文献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使命。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则为公共图书馆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图书馆应该积极抓住这一机遇,挖掘更多的信息传播渠道,开拓更广阔的信息传播空间。公共图书馆可依托自身的资源与服务优势,利用宣传册、海报、橱窗、讲座、展览、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图书馆抖音、数据库厂商等服务平台,通过传统宣传方式与新兴的网络宣传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让地方戏曲爱好者在观看演出之外能有更多的渠道和方式接受系统的地方戏曲文化熏陶,让传统的地方戏曲文化能够广为人知,受人喜爱,在现代社会焕发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4 结束语

中国地方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的文化内涵。地方戏曲能够传承数百年,至今仍然能够为丰富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做贡献,离不开地方戏曲从业者的的坚守,离不开地方戏迷朋友的支持,更离不开深厚的群众基础。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参与到地方戏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为地方戏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剧目桂林戏曲
舞台剧目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桂林行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乐!乘动车,看桂林
优秀剧目进校园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