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煤电吕梁山公司,山西 方山 033100)
霍州煤电集团吕梁山煤电有限公司方山店坪煤矿9-204综采工作面位于830水平二采区左翼,工作面开采标高为+828~+930m,工作面东翼为井田边界,西翼与830水平开拓大巷相通,南翼与9-206工作面相邻,北翼与9-202工作面相邻(正在回采),平面位置见图1。9-204工作面开采9#煤层,9#煤层位于太原组中部,条痕为黑色,玻璃光泽,硬度系数为1.0,砂质泥岩顶板硬度系数为1.48。9-204工作面所采区域内煤体结构较稳定,含有二到四层夹矸,夹矸为砂质泥岩,夹矸总厚度为0.25~0.35 m。煤层厚度较稳定,工作面揭露煤层厚度为2.6~3.6m,均厚3.1 m。9-204布置两条回采巷道(正巷、副巷),9-204正巷为工作面运煤、进风巷,临近9-202工作面,区段煤柱宽度为10m,巷道沿9#煤层底板掘进,顶底板岩性见表1。9-204工作面掘进期间揭露25条正断层,其中断层F341、F346、F360、F362附近出现少量淋头水,呈线状,断层F341、F346、F360揭露4~6天后淋头水逐渐减少至无水。巷道掘进期间围岩整体较稳定,但9-202工作面回采期间,9-204正巷围岩破坏严重。
图1 9-204工作面采掘工程平面
表1 顶底板岩性特征
9-204正巷为矩形断面,巷道毛宽4.7m,净宽4.5m,毛高3.1m,净高3.0 m。巷道顶板原支护采用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选用Φ20 mm×2200 mm左旋螺纹钢高强锚杆,“五·五”布置,间排距为1000 mm×1000 mm,选用Φ18.9 mm×6200 mm锚索,“三·三”布置,锚索间距1800 mm,距帮550 mm,排距2000 mm;巷帮采用锚网梁联合支护,选用Φ18 mm×2000 mm 锚杆,“四·四”布置,间排距为1000 mm×1000 mm,最上端锚杆距离顶板300 mm处施工。顶板和两帮锚杆间的钢筋梯子梁采用直径6.5 mm的圆钢焊制,金属网均为10#铁丝编制的菱形网,网孔边长为50 mm。顶板锚杆采用一支CK2355(孔底)和K2355(孔口)树脂锚固剂加长锚固,锚固力要求不低于100 kN,帮锚杆采用一支CK2355树脂药卷,锚固力不低于50 kN,顶板锚索采用一支CK2355(孔底)树脂药卷和两支K2355(孔口)树脂药卷,锚固力不低于250 kN。
9-204正巷成巷后,在9-202工作面回采期间,巷道围岩失稳破坏严重,见图2。由图2可以看出,巷道顶板整体下沉严重,底板中部底鼓明显,两帮表面显著内移。经现场测试,顶板下沉量和帮部内移量为300 mm左右,底板底鼓量为800 mm左右,围岩主要破坏形式为底板底鼓,巷道顶板冒落高度达1.3m,两帮破碎垮落,原有支护锚杆、锚索普遍失效。
图2 9-204正巷破坏实况及素描图
经调查,9-204正巷受到多个断层构造的影响,巷道围岩较破碎,原有支护失效后,顶板冒落高度达1.3m,可认为巷道松动圈厚度为1300 mm。根据围岩松动圈分类原则[1],松动圈处于1000~1500 mm内(中松动圈),属于一般围岩(III类),可采用悬吊理论设计其支护参数,但考虑到临近工作面采动及断层构造的影响,本文将以一般不稳定围岩(IV类)来设计返修支护方案,并采用非弹性区理论和组合拱理论进行支护参数设计。支护范围为巷道开挖后的非弹性区,其非弹性区半径计算见式[2-3](1):
式中:P为地压,MPa;r0为巷道等效半径,m;C为围岩粘聚力,MPa;R0为非弹性区半径,m;φ为围岩内摩擦角,°;巷道断面为矩形条件下,等效圆半径计算见式(2):
式中:a为巷道宽度的1/2,m;h为巷道高度,m。
9-204工作面埋深约为230m,上覆岩层平均容重取2.48 kN/m3,故地压为5.7MPa,巷道顶底板均为砂质泥岩,依据室内力学实验结果,其围岩的粘聚力为1.42MPa,内摩擦角为34°,9-204正巷扩刷后宽度为5.7m,a=2.85m,高度为3.7m,由式(2)计算得到巷道等效圆半径为3.4m,代入式(1)计算得到非弹性区半径为3.95 m。则顶板非弹性区深度a1为R0-0.5h=3.95-1.85=2.1m,两帮非弹性区深度a2为R0-a=3.95-2.85=1.1 m。
顶板冒落拱高度计算见式(3):
式中:f为普氏系数,取1.48。
顶板锚杆承受载荷,见式(4):
式中:K1为采动影响系数,取1.3;γ为上覆岩层容重,kN/m3;S为冒落拱内顶板岩层截面积,m2;D为顶板锚杆排距,:m。
根据式(3)计算得到冒落拱高度为1.95m,冒落拱包络线内顶板截面积为10.62 m2,顶板岩层容重为24.8 kN/m3,假设顶板锚杆排距为1.0m,则顶板锚杆承受的载荷为358.34 kN。
顶板锚杆锚固长度计算见式(5):
式中:d为锚杆钻孔直径,m;τ为锚固剂与围岩粘结抗剪强度,MPa;m为富余系数,取1.1。
锚杆钻孔直径为28 mm,岩体与锚固剂的抗剪强度为6MPa,则顶板锚杆锚固长度L1=51 mm。顶板和帮部锚杆由锚固段、有效加固段及外露段组成,则顶帮锚杆计算见式(6)、式(7):
由式(6)计算得顶板锚杆长度为2.71m,取2.8 m;帮部锚杆长度为1.71m,取2.0 m。
假设顶板锚杆间距为1.0 m(每排6根),单根顶板锚杆载荷为Q=358.34/6=59.72 kN,则顶板锚杆直径,见式(8):
式中:σt为锚杆抗拉强度,MPa。
锚杆材料抗拉强度为600MPa,计算可得锚杆直径为20.3 mm,取22 mm;采用同样原理计算得到帮部锚杆直径为18.2 mm,取20 mm。
锚杆间排距理论计算见式(9):
式中:为锚杆间距,m;G为顶板锚杆锚固力,取100 kN。K为安全系数,取1.8。
由式(9)计算可得,顶板锚杆间排距为0.91m,为保证巷道稳定,取0.7 m。
图3 返修巷道支护平面布置
结合9-204正巷围岩破坏现状及上述理论计算的结果,设计返修期间支护方案:顶板选用Φ22 mm×2800 mm 左旋螺纹钢高强锚杆,间排距700 mm×700 mm;帮部采用锚网梁支护方式选用Φ20 mm×2000 mm锚杆,间排距700 mm×700 mm。顶板选用Φ21.8 mm×6300 mm锚索,间排距1400 mm×1400 mm,返修巷道支护情况见图3。
9-204巷返修需对围岩进行扩刷,形成矩形断面后再进行支护,围岩扩刷可分为挑顶、扩帮、卧底三部分。
(1)挑顶施工:挑顶宽度5.7m,挑顶后巷道高度不小于3.7 m(根据顶板冒落情况调整),每次挑顶进尺0.8m,采用风镐进行扩刷,挑顶后立即进行顶板支护,锚杆锚固选用K2335和Z3537树脂药卷各一支,安装时锚杆锚固力不小于25 t,预紧力矩不小于200 N·m,锚杆锚固深度不小于2.75m,靠近两帮的锚杆向外侧倾斜20°,顶板锚杆配合BHW-300-5.2型钢带联合支护。顶板锚索锚固选用一支K2335和两支Z3537树脂药卷,锚固力不小于35 t,预应力不小于250 kN,锚索布置在两排锚杆之间,隔排布置。
(2)卧底方案:采用风镐进行全面卧底,遇到底板岩层较坚硬时,采用放松动炮破碎底板,通过人工将矸石铲运至皮带,卧底后巷道净高度不小于3.7 m。
(3)扩帮施工:扩帮采用风镐破除为主,扩刷后巷道宽度不小于5.7m,扩帮施工循环进尺不大于1.4m,扩刷须将表面清理干净后方能进行支护,锚杆锚固剂为一支K2335树脂药卷,锚固力不小于15 t,预紧力距不小于100 N·m。
9-204正巷返修施工完成且9-204工作面正常投产后,采用“十字布点法”[4]监测得到9-204正巷表面位移变化规律见图4。9-204正巷返修后,顶板下沉量为21 mm,两帮移近量为25.5 mm。在9-204工作面回采期间,测点与工作面距离由220 m减小到60m,顶板下沉量增大为49 mm,两帮移近量增大为44 mm,巷道表面变形量平稳增加;受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当测点与工作面距离小于60 m后,巷道表面变形量急剧增大,顶板下沉量增大至87 mm,两帮移近量增大至79 mm,而当测点距工作面小于20 m以后,巷道变形量趋于稳定。综上可知,9-204正巷返修后,巷道围岩变形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支护方式效果较好。
图4 运输顺槽围岩位移变化规律
1)现场调研发现,9-204正巷受9-202工作面的采动影响,顶板下沉量和帮部内移量为300 mm左右,底板底鼓量为800 mm左右,围岩主要破坏形式为底板底鼓,巷道顶板冒落高度达1.3m,原有支护锚杆、锚索普遍失效。
2)通过理论计算,确定顶板选用Φ22 mm×2800 mm 左旋螺纹钢高强锚杆,间排距700 mm×700 mm;帮部采用锚网梁支护方式选用Φ20 mm×2000 mm 锚杆,间排距700 mm×700 mm。顶板选用Φ21.8 mm×6300 mm锚索,间排距1400 mm×1400 mm。
3)采用“十字布点法”对返修后的巷道围岩位移情况进行监测,顶板下沉量最大为87 mm,两帮移近量最大为79 mm,巷道围岩变形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