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茂娟 曹红 韩诗雨 沈天珍 周歧銮 梁婷 张颖
(1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三亚中医院,海南 三亚 572000;2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糖尿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9.40%〔1〕。老年2型糖尿病已成为我国糖尿病的主要人群之一,主要以综合治疗为主。希望是指个体内心深处坚信自己具有应对各种压力事件的能力的一种信念感〔2〕。已有研究表明〔3,4〕,作为个体重要的积极心理资源,希望与患者的心理状况、对待疾病的态度、自我管理能力等密切相关,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疾病的转归及生活质量,是预测患者行为的重要因素。我国对希望水平的研究起步晚,且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学生群体及各类癌症患者,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希望水平与家庭功能、自尊水平的相关性,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提供新的思路及依据。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9~12月在三亚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12例。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通过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②交流、理解能力良好;③知情同意,愿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患者病情不许可,无法接受调查;②伴发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或精神疾病者。本研究通过三亚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一般情况调查表 由研究者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主要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家庭月收入、病程、并发症数量、医疗费用支付形式等。
1.3Herth希望量表 用于评估患者的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是在1999年由赵海平教授翻译、引入中国,并测得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5,是目前国内希望水平研究使用最为广泛的量表。该量表包含3个维度: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共计12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1~4分),总得分范围为12~48分,12~23分表示希望水平较低,24~35分表示处于中等希望水平,36~48分表示希望水平较高。
1.4家庭关怀度指数 采用Smilkstein编制的家庭功能量表评价患者的家庭功能。王佳〔5〕对该量表进行了信效度检验,测得Cronbach α系数为0.82。该表从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及亲密度五个方面全面评估患者的家庭功能状况,共5个条目。采用3级评分法(0~2分),量表评分范围为0~10分,7~10分表示患者家庭功能状况良好;4~6分表示患者处于轻度关怀缺失的状态,家庭功能中度障碍,但可被及时纠正;0~3分表示患者家庭功能严重障碍,各成员间的关怀严重缺失。
1.5自尊量表 用于评价患者的自尊水平。该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88,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操作简单,已被广泛使用于国内外相关研究。量表共涵盖10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4级评分制,总得分范围为10~40分。得分越高,表示受测者的自尊水平越高。
1.6调查方法 研究者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此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患者均知情同意。研究者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向患者说明各量表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必要时,研究者辅助患者进行填答。所有量表当场发放、填写后立刻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量表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12份(96.36%)。
1.7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
2.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希望水平状况 21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希望水平总得分为(33.26±3.12)分,得分率为69.29%,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得分为: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11.02±1.84)分,采取积极的行动(10.92±1.81)分,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11.24±1.71)分。
2.2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希望水平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病程、并发症数量、家庭人均收入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希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居住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2型糖尿病患者希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希望得分比较分,n=212)
2.3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希望水平与家庭功能及自尊水平的相关性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功能总得分为(6.94±1.12)分,其中68.87%患者家庭功能状况良好,31.13%家庭关怀有缺失;其中适应度(1.41±0.51)分,合作度(1.32±0.56)分,成长度(1.39±0.54)分,情感度(1.42±0.53)分,亲密度(1.43±0.53)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尊水平得分为(22.15±2.42)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希望水平与家庭功能、自尊的相关性见表2。
表2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希望水平与家庭功能、自尊的相关性(r值)
希望这一概念最早在医学领域被提出是源于1905年,最初主要被应用在心理和精神医学范畴〔6〕。希望可以有效促进心理调节,是个体应对各类事件,比如疾病、死亡等的重要心理因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希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但仍有待提高,与程春梅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病程、并发症数量、家庭月收入及照顾者的健康状况都会对患者的希望水平产生一定影响。有研究报道,希望水平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并认为总体希望水平是幸福感的重要预测因子〔8〕。也有研究表明,个体希望水平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即希望水平越高,个体的生活质量也就越高〔9〕。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希望水平应该受到关注与重视。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生活单位,是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场所〔10〕。家庭功能是从家庭系统、相互关系、关怀、应对能力、家庭凝聚力和困难应对中所表现出来的家庭生活质量〔11〕。本研究结果提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家庭关怀度仍有待提升,应鼓励家属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支持。本研究中患者家庭功能总均分与杨林〔12〕的调查结果十分接近,却低于王佳〔5〕的研究结果。有研究表明〔13〕,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等一般状况都是影响老年患者家庭功能的重要因素,而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年龄偏大,大多来自农村,文化水平整体偏低,家庭收入不高,对研究结果有一定影响。本研究发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功能与希望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即家庭功能状况良好的患者希望水平越高,与孔培培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家人的支持与鼓励是患者排解个体负性心理、缓解压力、重拾信心的重要途径。
3.3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希望水平与自尊的相关性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我概念,包括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一种情感性判断,是个体对自我态度和自我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15〕。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尊水平偏低,与谭莉娜等〔16〕的调查结果一致。糖尿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特征,比如需长期用药、病程较长、并发症多且复杂,使患者容易产生自卑、自责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逐渐减弱,对他人的依赖性逐渐加强,患者更加容易自我否定,导致其自尊水平下降。本调查结果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尊水平与希望水平呈正相关,即自尊水平越高,患者希望水平越高,这与柯玉叶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自尊水平较高的个体往往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并且为了自己的目标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提升自身的价值感,从而提高其希望水平。
综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希望水平与家庭功能及其自尊水平密切相关,两者均能够正向激发患者的希望水平,提示在治疗患者生理疾患的同时,应注意评估患者的希望水平,并重视家庭关怀度及自尊对患者的影响,有效利用各类资源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