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团队揭示胡椒“辣味基因”
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联合华中农业大学、马来西亚科学院等7家单位,完成了胡椒全基因组染色体级别精细测序,综合解读了胡椒的基因组特征,物种进化位置,揭示了胡椒辣味形成机制。
该项研究首次揭示了胡椒最主要功能物质胡椒碱生物合成的特异性,初步阐述胡椒碱生物合成分子机理,为被子植物演化及胡椒碱生物合成提供了新的见解。解析了胡椒的驯化改良方向,揭示了人类在追求高产抗病的同时,也在无意识地筛选胡椒碱含量较高的品种。
冬瓜嫁接苗连作障碍被克服
冬瓜是海南冬季北运瓜菜的主要品种之一,但由于多年连作,枯萎病和根結线虫病等土传病害日益严峻。
为解决这一问题,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从2013年开始冬瓜嫁接技术研究,并取得成功。通过项目“冬瓜嫁接育苗及其高效嫁接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创新集成采用优良砧木品种,嫁接苗徒长调控技术,高效嫁接育苗技术以及配套的嫁接栽培技术。培育出海砧1号专用砧木品种,筛选了墨地龙、铁柱168,清远黑皮冬瓜等优良冬瓜品种,分别形成一套高效嫁接育苗技术和配套施肥技术。
陕西研发成功隐形绿色地膜
2019年12月13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组织召开了“隐形绿色地膜覆盖技术研讨会”,专家认为该项技术发展前景可期,其使用成本与白色塑料地膜相当,但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可完全降解,为解决农业“白色污染”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隐形绿色地膜由生物蛋白、多糖、植物树脂、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合成,不含对人体有毒有害的其他物质。具有生物降解的特性,耐候性可根据作物生长期灵活调整,不会出现因过早降解破裂而导致功能丧失问题。降解后全部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不会造成农田污染。
科学家获得首个染色体级别橡胶树参考基因组图谱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华南农业大学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6年,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达到染色体级别的高质量巴西橡胶树优良品种GT1的参考基因组序列,并揭示大戟植物基因组的染色体进化、胶乳生物合成与橡胶树的驯化。
该研究为橡胶树的高产、抗病、抗旱、抗寒等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组选择育种与优异基因资源的发掘利用,提供了染色体级别的高质量橡胶树参考基因组图谱。
科学家揭示了海洋浮游生物多样性的全球趋势
近日,法国巴黎文理研究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揭示了海洋浮游生物多样性的全球趋势。
科研人员发现随着两极海洋温度下降,大多数浮游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未来的预测表明,到21世纪末,表层海洋严重变暖可能导致温带和极地地区大多数浮游生物的多样性热带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产生多重影响,并且预计在碳封存、渔业和海洋保护等关键领域中尤为重要。
玉米基因组中广泛存在远距离顺式调控元件
近日,美国研究人员对玉米基因组中广泛存在的远距离顺式调控元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发现,农艺性状可以由基因-远端基因间区位点调控。
玉米基因组中广泛存在的基因-远端基因间区位点可以作为远距离转录顺式调控元件来发挥调控作用。这些位点丰富了常染色质特征,表明它们具有调节功能,假定的CREs通过染色质环与基因连接。利用自我转录活性调控区测序技术发现假定的CREs也显示了转录增强子活性的提高。这些结果为CREs远基因距离控制基因表达提供了功能支持。
我国有机硅功能肥治理盐碱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近日,专家对河北省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和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有机硅功能肥治理盐碱土壤技术”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专家组一致认为,有机硅材料与复合肥形成的有机硅功能肥,具有改良盐碱土壤与补充营养元素的多种功能,为我国盐碱地改良治理创造了一套技术体系,实现了盐碱土壤治理的突破。有机硅功能肥研制及产品应用技术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在盐碱地改良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在全国不同类型盐碱地区推广应用。
美国利用废纸屑修复土壤
近日,美国农业部下属农业研究服务局与美国陆军合作开展废纸再利用修复军用训练场土壤取得了进展。
这项研究将销毁机密文件产生的废纸屑加工成土壤改良剂,用于修复因军事训练导致退化、贫瘠而无法重新种植草皮的军用训练场土壤。研究表明,相关技术可以持续修复受损土壤,促进草皮生长,从而为废纸屑找到了合理的再利用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