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分析

2020-08-10 09:07刘莎
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图书情报职业素养高校

刘莎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校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更多的挑战,尤其是对于专业图书情报人员来说,需要尽快实现知识服务模式的转型。但由于图书馆馆员的政治素养、信息素养等方面的缺陷,导致馆员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较大影响。笔者有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于培养馆员的用户意识和问题意识、构建专业领域知识服务方法以及完善多元化学术产出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可以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持续性健康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素养;图书情报

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图书馆是建设学校信息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服务性机构,直接关系到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的实际发展水平可以体现出学校的总体水平。高校图书馆主要的职能是信息职能和教育职能,起到创新文化传承、提供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目前,在开展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时候,要尽快对资源结构进行优化,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海量的网络资源,为师生提供开放式空间。这也需要高校图书馆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人才队伍。

一、高校图书馆员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管理人员,图书馆员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图书馆管理工作充满热爱,具备无私奉献、精益求精、创新、敬业的工作作风和精神,这样才能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贯彻落实下去。

(二)文化素质。作为高校图书馆员,文化素质是必须要具备的品质之一,直接关系到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图书馆员的文化素质,主要体现在文字表达能力和专业知识方面,根据自身的文化素质开展图书与文体的高效管理。并且,高校图书馆员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经济、哲学、文学、历史、地理等知识,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可以对师生的图书咨询要求快速解答。

(三)业务素质。作为高校图书馆员必备的能力,业务素质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图书情报专业知识。高校图书管理人员一定要有良好的工作技能和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能够对图书馆工作流程有充分的认识,比如分工写作、目录工作、馆藏建设、编目工作、图书分类、采购等。其次,信息技术知识。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也对馆员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时候,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掌握数据库、网络技能以及个人数字化等能力,可以实现网络图书馆信息管理,为用户提供快捷、准确的服务。

(四)组织管理和科研能力。高校图书馆员想要更好地完成图书馆管理工作,就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与科研能力,这样在面对读者查询的时候,才能高效准确进行处理。并且,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教育能力,可以准确地讲解各项规章制度,对读者的个人行为进行约束。可以将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开展图书馆资源的网络编制和分类,使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实现网络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二、目前高校图书馆员存在的素质问题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当下高校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与图书馆在当下的发展需求不相符。作为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员,除了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之外,还必须要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熟悉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以及信息学,并掌握外语、计算机等技能。但由于我国图书情报专业的人才比较缺乏,大部分人员都是其他专业担任。尤其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深入,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员加强理论学习,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建设,树立正确的“三观”,不断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能,也为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新时代高校图书员职业素养提高途径

(一)领会图书情报人员职责定位。作为高校图书情报人员,一定要具备图书情报领域的系统方法和思维,将专业技术优势转变为专业学科领域的信息优势,形成信息情报知识,实现知识互补的良性互动,增加自身的职业使命感和自豪感,充分体现出图书情报人员的社会价值。在新时代,图书情报人员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信息素养和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当跨领域大胆尝试,结合自身的岗位职责,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坚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牢记图书情报人的职责。开阔图书情报人员的眼界,提高自身的岗位履职能力,坚定职业信心,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

(二)培养图书情报人员的用户意识。信息服务产品最终的目的是给某一领域的决策者或是特定的读者阅读的,如果没有站在读者的角度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就很难从思想上说服读者。因为图书岗位不同、职责不同,与决策者和读者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可以基于新的学科、新的视角,对各类信息的内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把信息优势转变成决策优势。作为图书情报人员,一定要保持理智和清醒的头脑,对自身的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方法不断进行锤炼,这样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对未来的发展路径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且,要对图书馆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进行强化,建立更加完善的激励机制,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并建立学习考试制度,以此作为评审职称的重要指标。树立先进的服务理念,让所有图书情报人员的服务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三)实行科学的管理办法。想要充分调动图书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必须要有完善的奖惩措施。作为一种公益服务行业,图书馆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是文化的殿堂,是受人尊敬的地方。并且,高校图书馆员的工作风险较小、压力小,以及性质稳定,对于追求安稳的人员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但是,在新时代,人们过于追求高薪报酬和活跃的思维方式,很多年轻人才不愿意到图书馆工作,就算留下来工作长时间之后也会形成惰性思维,普遍存在不求上进的现象。这就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将图书馆功能充分体现出来的基础上,满足馆员的生活、工作、发展的需求,能够留住不同类型的人才,建设良好的奖惩机制,充分发挥出管理制度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备敬岗爱业、奉献精神。

(四)锻炼学术研究能力。在开展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时候,个人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岗位需求,选择学习合适的职业研究方向,使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图书馆员可以利用自身的职业便利条件,对管理上的学术问题积极进行探索,获取具有价值的科研管理成果。高校图书馆员虽然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需要对不同的方向进行研究,但这对于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并且,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展了学科馆员服务,主要就是用于建设学科资源、用户培训、院系联络以及参考咨询。可以说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想要提高图书馆员的整体管理水平,就需要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科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开展图书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全校师生的学习状态、进度,而作为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对整个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对于高校图书情报人员来说,只有自身的工作方法和理论体系的逐渐完善,才能促进高校各学科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才能使高校图书馆的多样化需求得到满足,才能为师生和社会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也为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供重要支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小理.牢牢把握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方法论[N].学习时报,2017(7).

[2]年偉.新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素养提高的途径[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05).

[3]陈玉梅.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能力建设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7).

[4]代言.浅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馆员可持续发展能力[J].中国市场,2019(30).

[5]朱广珠.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问题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1).

猜你喜欢
图书情报职业素养高校
图书情报服务中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科研单位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可行性探索
浅谈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