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丽 刘祥
【课前准备】
1.提前两周布置《雷雨》的阅读。一周时间初读作品,完成人物、情节、主题等信息的归纳整理,对阅读中形成的困惑也以问题的方式进行归纳。第二周借助网络资源查阅曹禺《<雷雨>序》、夏竹《曹禺与语文教师谈〈雷雨〉》、田本相《曹禺访谈记》、曹树钧《曹禺是怎样构思〈雷雨〉的》等相关文章。
2.第一周需分两次检查阅读进度,第二周分两次检查相关任务的完成情况。未能有效完成任务者,教师需利用课余时间督促其完成。
3.《雷雨》阅读任务清单: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任务】
1.借助阅读体验,整体把握文本,用最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2.厘清人物身份、关系,绘制人物关系图。3.难点突破:《雷雨》中的希望与绝望。
【教学内容】
一、激趣导入(4分钟)
华罗庚认为,阅读要“抓住自己最有兴趣的东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同学们在阅读《雷雨》的过程中最感兴趣的人物或事件是什么?
【提示】提问3生,不求“标准答案”。
示例:最感兴趣的是蘩漪,她是个矛盾体,一方面为了爱她具有毁灭一切的欲望,但另一方面在得知周萍和四凤是亲兄妹时,她又为自己揭穿两人的私情而后悔;一方面她疼爱着周冲,另一方面为了爱又伤害着周冲。
二、感知与交流
1.《雷雨》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5分钟)
【提示】提问2生。概述内容时,要尽量围绕作品中的主角进行归纳。切不可头绪太多,每个人都交代几句。
示例:三十年前,周朴园与侍女侍萍生子周萍、大海,后来为了娶门当户对的富家女,抛弃了侍萍和大海。后来,阴差阳错之下,他的儿子周萍为摆脱继母蘩漪爱上了来到周公馆干活的同母异父的四凤。于是,雷电交加之夜,周家客厅里,周朴园告知众人真相,四凤触电而死,周冲因寻找她也触电而亡,周萍开枪自杀,大海出走,侍萍和蘩漪发疯,周朴园则一个人在悲痛中深深忏悔。
2.《雷雨》虽然只有八个人物,但关系错综复杂。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绘制的《雷雨》人物关系图(5分钟)
示例:
3.如果需要对上述八个人进行归类,你如何处理?(5分钟)
【提示】该问题先独立完成,然后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抽样呈现。
示例:
蘩漪—周萍、大海——他们具有反抗精神;
侍萍—四凤、周冲——他们有美好和善良;
周朴园—鲁贵——他们自私、冷漠、贪婪。
(也可以有其他分类方式,言之成理即可。)
4.戏剧冲突主要由人物间的矛盾关系构成,《雷雨》中包含了哪些矛盾?(10分钟)
【提示】从人物的身份、事件、结局三方面进行宏观性内容提炼。
示例:
(1)周朴园和蘩漪之间的文化思想矛盾——两人有年龄差距,此外一个古板专制要求家庭成员绝对服从,一个受过新式教育有着“原始的野性”,具体事件有喝药、看医生等。
(2)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阶级矛盾——周朴园为了资本利益的最大化,损害工人的利益甚至性命,而鲁大海代表工人要求维护自身权益,具体事件有大海作为罢工代表来与周朴园交涉。
(3)周朴园和周冲之间的人性矛盾——周朴园专制古板世故,而周冲单纯、“有着一切孩子似的空想”,他渴望父爱,但又被父亲的冷漠吓得远离,具体事件有两人面对罢工工人的不同态度、周冲想帮四凤交学费、周冲想让父亲不要逼母亲喝药、周朴园想与儿子亲近却不得等。
(4)周萍和周冲之间的兄弟矛盾——他俩同时爱上了四凤,周萍希望摆脱蘩漪,“他要把自己拯救起来,他需要新的力,无论是什么,只要能帮助他,把他由冲突的苦海中救出来,他愿意找。他见着四凤,当时就觉得她新鲜,她的活”,而周冲喜欢四凤是因为觉得她“心地单纯,懂得活着的快乐,知道同情,明白劳动的意义,最好的,她不是小姐堆里娇生惯养出来的人”,具体事件有周萍要带四凤离开。
(5)周樸园和侍萍之间的阶级矛盾——他俩身份地位不一样,一个是有钱少爷,一个是贫苦丫头,周朴园口口声声爱着侍萍,可是当他认为侍萍会危害到他的名声地位时,便毫不犹豫地斩断他们之间的过往,具体事件有三十年前的大年三十周朴园为了娶有钱人家的小姐,逼侍萍带着才生下三天的儿子离开;三十年后周朴园害怕侍萍的出现影响他的地位和体面,希望用钱逼走侍萍。
(此处还有其他多种关系,言之成理即可。)
三、思考与呈现(12分钟)
问题1:有人说,整部《雷雨》中最大的矛盾冲突,其实是希望与绝望的冲突。《雷雨》中的每一个人,分别拥有什么样的希望,又经历了什么样的绝望?(6分钟)
【提示】先组织探究作品中每个人物刚出场时的“希望”,再针对这些“希望”归结其最终的“绝望”。
示例:周朴园是希望维持家庭和社会的秩序,蘩漪是希望周萍与她相守在一起,周萍是希望摆脱蘩漪摆脱罪孽感,四凤只想不离开周萍,而鲁妈则千方百计要四凤离开周家以免重蹈覆辙,鲁大海是希望罢工胜利,鲁贵是希望继续在周家混日子。只有周冲的目标比较高尚,他希望爱每一个人,能帮助别人,让别人快乐。
“绝望”的内容,即最终的故事结局。
问题2:你认为,曹禺在《雷雨》中到底是想呈现希望,还是展示绝望?(6分钟)
【提示】开放式问题,连曹禺本人也说不清。学生可根据各自的阅读体验自由发言,重在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言之有物有理地剖析问题。
示例:
(1)“希望”说——陈思和《人性的沉沦与挣扎:〈雷雨〉》:“《雷雨》不是一部悲观的书,里面每个人都是充满了一种生的欲望。这很重要。……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写出来的,曹禺写这个作品的时候,对世界是充满了朦胧的生的欲望,是向上走的。所以你看这作品里的八个人,每个人都在为生去奋斗,去挣扎,没有一个人是想去找死,尽管每个人身上都有点问题,但是他都在避免、克服这个问题。包括鲁妈,鲁妈到最后,她情愿让兄妹乱伦,只要他们好好地生活,她愿意自己来承担这个罪孽,她就是有一种生的欲望,希望大家最后还是要通过这个孽障,走向新生。”[1]
(2)“绝望”说——作品客观呈现出的绝望的结局,所有的美好全部消失;“雷雨”的象征意义,盼望着大雷雨洗去一切罪恶,在彻底的绝望中重生。
四、提炼与巩固(4分钟)
1.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思和教授认为:“《雷雨》在中国整个戏剧史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也没有一个作品能够跟它比的。好就好在,《雷雨》是一部谁也说不清的作品。”[2]为什么“谁也说不清”反而是好作品?作者自己也说不清楚吗?
组织简短探究,不必在意答案的准确性,重在开启思维,给课后的深度研究提供抓手。
2.课余阅读陈思和《人性的沉沦与挣扎:〈雷雨〉》。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1.借助合作探究,丰富对周朴园形象的认知。
2.分析周萍、周冲、鲁大海的性格,结合周朴园对他们的态度,初步理解成长环境与人物性格形成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设疑导入(1分钟)
《人性的沉沦与挣扎:〈雷雨〉》中,有这样一句话,不知同学们是否特别留意——“一部伟大的作品必然是体现人性的极其丰富,那人性太丰富就说不清楚,正因为说不清楚,他才成就了一部说不尽的伟大艺术作品”[3]。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周朴园及他三个儿子的心灵世界,去探寻他们的“极其丰富”的人性。
二、感知与交流
(一)初读周朴园——道是无情也有情
1.曹禺说:“周朴园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作者为何这样认为?周朴园到底“坏”在何处?(5分钟)
示例:周朴园专横独断,要求家庭成员绝对顺从,从而导致了家庭悲剧:他为了名誉不惜赶走为他生了两个儿子的侍萍;他为了金钱不惜牺牲几千个小工的性命。但他还认为他的家庭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理想家庭”,他的儿子是“健全的子弟”,他是个正人君子。
2.评论界有人对曹禺评价周朴园的话有所质疑,认为周朴园作为资本家确实坏得不可救药,但他对侍萍的情感却有真实的一面,而一个如此顾念旧情的人总不至于坏得彻底。对此你如何看待?(6分钟)
【提示】思考与回答问题需提供例证材料,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几方面合理分析。
示例:
(1)同意曹禺的观点。周朴园保留30年前侍萍生活的习惯,记得侍萍的生日,是因为他后面两段婚姻的不如意,这30年的习惯美化了侍萍在他心中的形象,成为他的精神寄托,也让他以为自己是个有情有义之人,但是当侍萍真正出现在他面前时,他一下子露出丑恶嘴脸。此时侍萍的幻象被打破了,他也就变得真实了。
(2)同意评论界的质疑。周朴园能将侍萍生活的习惯保留30年,本身就能证明他有情义,更何况在侍萍出现后,他固然希望用钱打发侍萍离开,但最终还是让周萍认下生母,并说“她没有什么好身世,也是你的母亲”“不要以为你跟四凤同母,觉得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天性”。这充分证明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真挚的。在侍萍疯了后,他也常来探望。
3.如果说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绝对真实的”,那么,他对自己的正式妻子——蘩漪持有什么样的情感?有没有些微的关爱?(6分钟)
示例:无平等,有关爱。第一幕中:“你怎么今天下楼来了,完全好了么?”“你应当再到楼上去休息,冲儿,你看你母亲的气色比以前怎么样?”第四幕中:“这样大的雨,你出去走?”“我看你上楼去歇一歇吧”……虽然其言行多是为了维护他在家庭中的绝对权威,但不可否认关怀的存在。
4.小结(1分钟)
曹禺在剖析周朴园灵魂时,始终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写,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人性的矛盾与冲突,故而这个人物变得丰富立体,变得可观可感,变得有血有肉。
(二)再读周朴园——虎毒不食子
1.作为父亲,周朴园爱他的三个儿子吗?这“爱”是同等的吗?(8分鐘)
【提示】结合文本分别从周萍、周冲、大海的角度找到具体行为进行阐述。
示例:爱三个儿子,只是表现方式不同。
(1)周萍。因为周朴园心中对侍萍有情感,故而对周萍有歉疚和隐忍。他对长子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竭力矫正其各种恶习。他表面严厉、训斥,内心却是爱。当周萍提出想离家去矿上做点实在的事时,周朴园提醒他“要做就做到底,我不愿意我的儿子叫旁人说闲话”;在周萍临行前,周朴园慈爱地说“外面下着大雨,半夜走不大方便吧”……对待周萍,周朴园体现的是严厉的爱。
(2)周冲。年龄的差距,使得周朴园对周冲有一种宠爱。故而周冲在第一幕中对工人表现出同情并驳斥父亲时,周朴园只是对着蘩漪发火“这两年他学得像你了”,并没有严厉斥责周冲。而在第四幕中周朴园一个人孤寂地待在屋内想与周冲亲近,而周冲表现出抗拒和逃离时,周朴园也只是说“嗯,你去吧”,这种爱有别于他对待周萍的严厉,是一种包容的宠爱。
(3)鲁大海。周朴园一直以为他已经不在人世了,得知真相后迫不及待地询问这个儿子的下落,这是本能的父爱,而他知道这个儿子在鼓动工人罢工时,心情万分复杂、纠结,故而他一方面冷笑于他的儿子反对他,另一方面又沉静地说道“他还是我的儿子”;当他看到鲁大海出现在他面前时,称他是“傻小子”,说“你这么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这是一种亲昵和提醒;在周萍捆打大海时,他厉声制止并责备“你太莽撞了”;在大海出走后,他寻找了十年,满是绝望地“我怕,我怕他是死了”。这种爱因为隔着阶级,虽然有愧疚但也很无奈。
2.周朴园因为三兄弟生长的环境不同而对这三兄弟的爱有所不同,而在不同的环境下,三兄弟又养成了什么样的性格呢?(8分钟)
【提示】从三兄弟生长的环境角度,分析性格特征并思考性格和命运之间的关系。
示例:
(1)周萍:懦弱、妥协、摇摆、矛盾。
他从小被送回乡下,成年后才回到父亲身边,他的心理一直没能成熟……
他缺乏母爱,故而蘩漪的出现,弥补了他生命中女性缺席的遗憾,但他又良知未泯,意识到这是不道德的,故而迫切地在四凤身上寻找感情的寄托,但他懦弱的性格又决定了他在感情上的摇摆。
他缺乏父爱,故而回到父亲身边时,迫切地想得到父亲的认可,于是父亲成了他的偶像,“他佩服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在他的见闻里,除了一点倔强冷酷——但是这个也是他喜欢的,因为这两种性格他都没有”。
他的懦弱妥协摇摆使得他“会贸然地做出自己终身诅咒的事,而他生活是不会有计划的”“永远在悔恨自己过去由直觉铸成的错误”。“在他的直觉过去,理智冷回来的时候,他更刻毒地恨自己,更深地觉得这是反人性,一切的犯罪的痛苦都牵到自己身上”,故而在最后得知真相时,他只能开枪自杀。
(2)周冲:冲动、热情、富有同情心。
周冲一直生活在父母亲身边,没有亲情的缺失。由于他是周朴园在38岁左右生下的孩子,备受宠爱,他的母亲蘩漪又是一个接受了新思想的中国旧式女人,故而在周冲的身上既不乏对社会、家庭及爱情的乌托邦色彩的诗意的憧憬,同时他又深深信赖依从他的父母哥哥。周冲性格上冲动热情,但同时又不能经受打击,故而在发现父亲逼母亲吃药时,他开始怀疑抗拒;当发现母亲居然与哥哥有乱伦情感时,他不知所措;当他发现四凤喜欢哥哥时,他开始逃避。但他内心的善良和美好又让他不能对这一切无动于衷,最后因为救四凤而被电死。
(3)大海:鲁莽英勇、嫉恶如仇、富于反抗。
大海从小随母亲离开周家,从母亲那里他不能得知有关亲生父亲的任何信息,而继父鲁贵自私粗鲁,嗜酒好赌,视他为“倒霉蛋”。母亲为了生存外出做工。大海在这种家庭中生活非常辛苦。正因为他知道生存的不易,故而才会极力为工人抗争,但缺乏斗争经验,鲁莽冲动。他嫉恶如仇的性格决定了他在得知真相后遠走高飞,再也没有回来。
3.小结:(1分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三兄弟的性格养成与环境脱离不了关系,环境的影响力不可小觑。而他们的性格又直接决定了命运。
(三)三品周朴园——是非成败转头空
西谚说,每个人都是魔鬼与天使的结合体。《雷雨》中,周朴园更多呈现的是人性中的魔鬼一面,这样的人,作者为什么不让他毁灭?(4分钟)
示例:周朴园虽然活着,但他极力维持的体面家庭最后以极其不体面的方式摧毁瓦解,他深爱着的三兄弟两死一失踪,以极其残忍的方式从他的生命中剥离。生活最残忍的莫过于让他活着,让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变成孤家寡人。他先前的傲慢蛮横让人愤恨,最后的苍凉孤独也让人心生怜悯,到最后才发现所有的执着追求只不过是一场空。用鲁迅先生的话讲,他周朴园也是封建文化的牺牲品。
三、思考与呈现
结合本课时的学习,用简要的文字为周朴园作“人物速写”。(4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
示例:在事业上,他是成功人士。虽然他无情,虽然他的双手沾满了工人的血泪,但那是资本家的本色。在情感上,他是个可悲者和失败者。他同样有爱也渴望爱,可惜他的爱被专横所掩盖,他的儿子畏惧他、远离他,他是个典型的封建大家长。
四、提炼与巩固(1分钟)
课后思考:周萍等三兄弟的性格养成、命运悲剧均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周朴园的人生与他的生长环境有无关联?
第三课时
【教学任务】
1.分析《雷雨》中三位女性的人生悲剧,追溯形成悲剧的社会根源。
2.探究凝聚在三位女性形象身上的不同价值诉求,感知作者的思想困顿。
【教学内容】
一、设疑导入(3分钟)
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雷雨》中被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又是怎样被摧毁的?
简单交流,目的在于引出女性和爱情悲剧的论题。
二、感知与交流
(一)走近蘩漪
1.曹禺在《雷雨·序》中说,“蘩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4],“我想她应该能动我的怜悯和尊敬,我会流着泪水哀悼这可怜的女人的”[5]。蘩漪有哪些地方值得作者“怜悯”和“尊敬”呢?(6分钟)
示例:
(1)值得怜悯之处:她念过书,接受过新思想,可是在17岁就嫁给了比自己年长很多的周朴园,被周朴园的封建大家长作风“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她的爱情还未开始就幻灭了。再后来因着周萍“我恨我的父亲,我愿他死,就是犯了灭伦的罪我也干”这一句话而飞蛾扑火般地爱上了他,可是周萍“救活了又不理我,撇得我枯死,慢慢地渴死”。本质上看,蘩漪属于被侮辱被损害者。
(2)值得尊敬之处:“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虽然依旧落在火坑里,情热烧疯了她的心,然而不是更值得人的怜悯与尊敬么?这总比阉鸡似的男子们为着凡庸的生活怯弱地度着一天一天的日子更值得人佩服吧。”[6]
2.蘩漪是否真的爱过或被爱过?(5分钟)
示例:没有。在和周朴园的合法婚姻中,她或许曾经有过爱情的幻想,但因为各种原因,她和周朴园无法实现灵魂与情感的相通,在周朴园身上找不到爱情的归属,最终她的那份炽烈的爱逐渐变成刻骨的恨。而她与继子周萍的不伦之恋,更多只是同病相怜者的互相慰藉。这样的情感,不合伦理纲常,亦无真正的情感根基。
3.曹禺为何要塑造如此奇特的一位女性?这一形象背后,隐藏了作者什么样的价值认知?(8分钟)
示例:蘩漪代表的是一种美好被扭曲、被毁灭的形象。这样的形象,属于病态社会的必然产物。作者塑造这样的形象,一方面是在生活中确实感受到了社会病变中女性的挣扎沉浮,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其看不到真正的出路、无法为这些被侮辱被损害者指明道路的迷惘。蘩漪的“病”,是灵魂之病、时代之病、理想与希望之病。
(二)走近侍萍与四凤
1.《雷雨》中,侍萍和四凤拥有过真正的爱情吗?(6分钟)
【提示】自由交流后,请3—4位学生发表观点。
示例:
(1)侍萍:与周朴园在30年前应该有真正的爱情。他们一个是富家子,一个是女佣的女儿,一个多情,一个温柔,两人应该是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这段感情最终只留“余恨绵绵无绝期”。至于和鲁贵,一个识字有自尊,一个粗鲁太自私,两人之间根本没有爱情可言。
(2)四凤:四凤对周萍的情感简单而纯洁,但周萍只是把四凤当作摆脱蘩漪、逃离周公馆时的一丝亮光、一根救命稻草,当作想寻找一段正常感情的寄托。这显然是一种不对等的情感,不是两颗心的真正彼此吸引。
2.四凤这一形象,在《雷雨》中具有哪些价值意义?(5分钟)
【提示】学生自由交流,随后请2—3位学生发表观点。
示例:(1)美丽而被毁灭的形象,彰显着社会的罪恶。(2)延续其母的人生悲剧,并经历更大的痛,呈现着黑暗制度的延续与漫长。
三、思考与呈现
1.蘩漪、侍萍、四凤这三个形象汇集在《雷雨》中,组合成一种什么样的女性生长环境?(5分钟)
示例:蘩漪代表的,是有地位、有知识的新女性在黑暗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其最终的发疯,乃是因为社会早已疯狂;侍萍代表的,是曾经的被侮辱被损害者,她有过美好的憧憬,却被现实把希望击得粉碎,但她却依旧卑微而坚韧地活着;四凤代表的,是新一代的底层青年女性,她渴望美好生活和爱情,对生活充满希望,却又对社会黑暗一无所知,这样的女性美丽却脆弱。
2.作者为什么安排四凤死亡,却让蘩漪和侍萍活下来?(4分钟)
示例:第一,增強故事的悲剧性,让最美好的东西遭遇最大的损伤。第二,符合情节设计的发展需要。第三,符合人物的性格与经历。蘩漪和侍萍经历了太多的人生磨难,已不会被突发的实践击垮。而周萍、周冲和四凤,第一次经历重大人生挫折,精神上难以承受。
四、提炼与巩固(3分钟)
《红楼梦》中,贾宝玉说女孩子都是水做的,男人则都是泥做的。你觉得,《雷雨》中的三位女性,是否都如贾宝玉所说的那样是水做的?
【提示】课内简单交流,课后围绕该问题写一篇短评。可将三位女性放在一起分析,也可以单独分析其中的一位。
示例:在诸多评论中,蘩漪被解读为“大雷雨”的形象。“大雷雨”也是一种特殊的水。
第四课时
【教学任务】
1.合作探究《雷雨》悲剧产生的原因,挖掘《雷雨》的多元化主题。
2.由作者和读者对于作品主题理解的不一致性,培养合理的文本解读观。
【教学内容】
一、设疑导入(4分钟)
曹禺在《雷雨·序》中感叹:“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7]《雷雨》中“残酷的井”“黑暗的坑”是什么?
【提示】学习小组内自由交流,随后提问2—3位学生。
示例:该问题在前三个课时的探究中早已解决,此处用该问题收拢学习内容。“残酷的井”“黑暗的坑”既是黑暗且罪恶的时代与社会,也是人性中的丑陋。
二、感知与交流
(一)认知《雷雨》的悲剧属性
1.悲剧可区分为性格悲剧、命运悲剧和社会悲剧三大类型,你认为《雷雨》属于何种类型的悲剧?举例阐释。(5分钟)
【提示】可结合具体的人物命运进行分析。三大悲剧中,《雷雨》主要属于社会悲剧,又包含了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
示例:
社会悲剧:病态的社会制造出了贫富对立,形成了剥削压迫,才形成了主与仆、资本家与劳工的阶级对立,进而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雷雨》中的所有悲剧,都起源于这不平等。
性格悲剧:蘩漪的不幸,极大程度上源自周朴园的性格。因周朴园的扭曲人性,带来了蘩漪的人格裂变,引发了乱伦、报复等悲剧。
命运悲剧:周萍、周冲生长在周公馆这样的环境中,被命运套上了无法挣脱的枷锁。周萍与四凤的爱的悲剧,很大程度上属于命运的捉弄。
2.“周公馆”在《雷雨》这出悲剧中充当了何种角色?我们可以把“周公馆”视作何种悲剧的帮凶?(5分钟)
【提示】将上一问题细微化,探究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该问题难度不大,可提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2人。
示例:周公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作《雷雨》悲剧的制造者,因为它压抑、死气沉沉,看似无生命实则始终掌控着作品中八个人物的命运。这里人情荒芜、人性荒唐;这里充满罪恶、需要净化;这里就像一个“黑暗的坑”,人人都在苦苦挣扎,人人都趋于窒息。最终,它张开大口,吞噬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附《雷雨》中人物对周公馆的看法列表:
(二)感知时代的风云变幻
思考与探究:
1.《雷雨》展示的是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画卷?那个时代具有什么样的思想文化特征?(4分钟)
【提示】学生发言后,教师点拨。
PPT展示:
20世纪初的二十年,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思想变化最剧烈的时期之一。思想方面:以上海、東京为中心,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通过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论战,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开始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先进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此时的人民已经开始觉醒。但是,正如鲁迅所说:“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处可走。”
2.请从社会变革的角度探究剧中人物悲剧形成的深层次原因。(7分钟)
【提示】组织交流探究,提问4—5位学生。注意其中应包含至少一位学习能力出众者,借助该生的发言把思考引向深入。
示例:
社会变化转型期,新旧两种思想碰撞,人们无处适从。
周朴园是封建社会的代表,青年时代的他虽然有着留学欧洲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新思想,但他的家庭以及他回国后的所置身的环境,都迅速消解了他思想中的积极、健康的元素,使其快速转换为封建伦理道德的卫道士和牺牲者。正因为这样,才有了他听从父母之命抛弃侍萍和二儿子,有了他对蘩漪的过分约束甚至管教。
蘩漪接受过新式思想,但骨子里又有着旧式女性的顺从,所以她是最矛盾的个体。她看不惯周朴园的做派,得不到周朴园的爱情,但她又没有勇气离开。她追求自由的思想在周公馆这个充满阴沉黑暗的地方被一再压制,但是这火种还在,于是遇到周萍她又燃烧了。她的矛盾注定了她的悲剧。她是男权社会的牺牲者。
(对其他人的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三、思考与呈现
1.分析《雷雨》时很多人会有意忽视序幕和尾声,认为这只是交代几个人物的命运结局,影响了作品的表现力,作者却认为是“导引观众的情绪入更宽阔的沉思的海”。作者所说的“沉思的海”指什么?你从这“沉思的海”中发现了什么样的风景,收获了什么样的果实?(5分钟)
示例:沉思的海,指向作者的创作意图,即对现实以及形成此种现实的诸多病因的深度思考。“更宽阔”指向这两部分文字中蕴含的独特价值,比如灵魂救赎等。探究该问题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考发言而逐步开启学生的思维,打通学生主观认知与社会环境以及人情人性的关联。
四、提炼与巩固
曹禺在《序》中说道:“累次有人问我《雷雨》是怎样写的,或者《雷雨》是为什么写的这一类的问题。老实说,关于第一个,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第二个呢,有些人已经替我下了注释,这些注释有的我可以追认——譬如“暴露大家庭的罪恶”——但是很奇怪,现在回忆起三年前提笔的光景,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8]
结合曹禺的这段创作感悟,谈谈你对读者和作者在解读文本时的不一致性的认知。(3分钟)
【提示】侧重于引导学生学会独立且理性地阅读文本。需强调:第一,读者从阅读中获取的,应经得住验证,不能强词夺理;第二,阅读感悟不能脱离文本的具体时代,不能用现代观点取代前人观点。
忒伦提乌斯·摩尔:“书有自己的命运,要视读者接受的情况而定。”
注释:
[1][2][3]陈思和:《人性的沉沦与挣扎:〈雷雨〉》,《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74-175页,第169页,第169页。
[4][5][6][7][8]曹禺:《雷雨》,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第4页,第5页,第7页,第4页,第2页。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