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部编版教材的编排

2020-08-10 08:48钟夏梅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外核心素养

钟夏梅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和新阶段的特点,2017版课标在坚持2003版课标的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对一些重要概念作了补充和完善。其中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与说明,是最新修订版课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当代语文教学改革致力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7版课标使用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对其作出相应的界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1]同时,还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2]“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3]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革,发展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题。而关乎社会总体发展与个体生命成长的教育事业也一直处于变革之中。新世纪以来,各种教学范式改革热烈上演,语文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以育人为目标,指向学生完整生命的建构与生命质地的充盈——似乎也愈加清晰、明朗了。”[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5]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是一脉相承的,教育目标在整体上也是一致的。因此,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養,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者来说责无旁贷。然而,广大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某种途径、某种方法的坚守以及对语文学科“立德树人”育人特质认识的不足,使语文教育的发展道路再度陷入迷茫之境。

如何顺应教育发展的时代吁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每一位一线语文教育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掌握好我们手中共有的“本”——教本(教科书)——显得至关重要。“部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本精神,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特别是吸收语文课程改革的经验,大胆创新,是符合语文教育规律和时代特点的高质量、有特色、让广大师生满意的新的教材体系。”[6]部编版教材值得我们每一位一线语文教育者深入研究,这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部编版教材的创意编排契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双线组元

“双线组元”即部编版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来组织单元结构。所谓人文主题,即单元课文的选择大致按照内容类型进行组合,力求形成一条贯串教材的显在线索。所谓语文要素,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解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的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均匀地分布在不同的教学单元和教学内容中。双线组元的编排方式既强调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主流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又保证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训练,使其更为清晰明确。

(二)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即建设“教读—自读—课外阅读(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的阅读教学体系。部编版教材的阅读教学以各单元课文学习(分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为主,辅之以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的构建,使对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升到重要位置,很好地贯彻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

(三)文质兼美

“文质兼美”则是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经典性与多样性并行。教材所选课文大部分是文学史、文化史上有定评的作品,尤其是那些沉淀下来、得到广泛认可的经典作品。选文注重多样性,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同时也精选了部分古代诗文和外国作品;体裁多样,以散文、诗歌、小说为主,也选入了一些科普文、新闻报道以及非连续性文本。所选文章思想格调高,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语言形式优美,满足“语文素养”的教学需要,值得咀嚼、涵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其审美能力。除此,新教材还能有力推动学生全方位地接触人类智慧的结晶,使其对中外经典文化树立正确的认知态度,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多层次的“助学系统”

部编版教材注重建构助学系统,包括单元提示、预习(阅读提示)、注释、练习、习作技巧点拨、探究性学习、阅读链接等,使教材不仅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自学的学本。目前,我们普遍认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而部编版教材的编写也很好地体现出了这种理念:从内容到形式,处处为学生考虑,适应学生自学的需要,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思考、提升能力。

(五)“综合实践性”强

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以及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特定任务、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为此,部编版教材在原有的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在八、九年级学段新增了“活动探究”单元。“活动探究”单元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与生活体验,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六)随文学习语文知识

以往的语文知识的学习陷入了两种极端,要么过分强调系统性,要么基本取消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两者都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部编版教材避免了这些弊端,将语文知识的学习与阅读、写作实践相结合,从课文中择取一些精要的知识点作为强化训练的对象,以实现随文学习、学以致用的目标,既能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又有利于其全面把握母语教学的特点。

综上所述,部编版教材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上都很好地契合了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要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深研教材、用好教材是前提和基础。下面,笔者将结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谈一些拙见。

三、教材体系结构导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共设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不同单元之间还穿插安排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总体来说,这册教材遵循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属性,力图构建语文学科综合实践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七年级下册教材阅读教学思考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材编排的重点内容。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采用了现代文和文言文混合编排的形式,每单元安排了3篇现代文和1篇文言课文。其中,又具体划分为教读和自读两种类型。

1.单元安排:双线兼顾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在单元编排上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每单元的人文主题分别是“历史群星”“家国情怀”“凡人小事”“修身正己”“生活哲理”“科幻探险”,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三方面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让其感到亲切而有趣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生命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

而语文要素则是指基本的语文知识、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其中,语文知识是各单元随文学习所要掌握的相应语法知识。具体来看,在本册教材中,每单元必须掌握的语法知识依次是副词和介词、连词和排比、叹词和拟声词、助词(一)和助词(二),以及偏正短语和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和补充短语。教师不应要求学生死板记忆概念和定义,不要刻意追求系统性,但也不能消解相关语文知识的学习,而应有计划地在相关联的教学内容中进行安排,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自主地建构起语文知识体系。在阅读方法上,七年级下册以精读、略读、浏览为主;在阅读策略上,主要是整体感知、概括中心、厘清思路、品味语句。大致按照难易的先后顺序安排,着眼于学生一般性阅读能力的养成,而并非局限于某一种文体的阅读。因此,课堂教学应该对学生加强阅读方法与阅读策略的指导,要敢于放手,而不是“满堂式”的灌输,将以往的“授之以鱼”转化为“授之以渔”,如是,才能有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2.单元课型:教读与自读

单元教学分为教读和自读两种课型,既强调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阅读能力,并相机安排名著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建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教读课文的助学系统由课前预习、课后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组成;自读课文的助学系统由旁批和阅读提示组成,没有设置练习,目的是加大自主阅读的力度。课外名著阅读则在一定程度上与课内阅读相配合,在导读中既介绍了名著内容,又对阅读方法和策略进行指导,旨在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根据两种课型的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增加教读与自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教读课文应由老师带着学生,使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来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成相关的阅读目标,目的是学“法”。而自读课文则要求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借助助学系统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训练,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课外自读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有效补充,应鼓励学生在课外自读中“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注重整本书阅读、古诗词积累、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阅读等。

笔者将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阅读教学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整理,并依据单元提示,对单元的阅读方法、策略、重点以及课外自读篇目等内容进行归纳,最终以表格的形式加以呈现出来。

(二)七年级下册写作教学思考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七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在此基础上培养其写人记事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给我们相应的启示:在七年级阶段,应着力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和写作习惯的培养,而非急于训练写作技巧,达成某种应试写作能力。小学阶段由于没有毕业考试,有些语文教师对写作教学没有系统规划、安排,这导致了部分孩子在七年级阶段还不具备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因此,如何缓解刚进入中学阶段的孩子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培养其写作兴趣,激发其写作热情,是每个语文教育者应该深思的。

每个单元的写作专题设置都与本单元阅读学习的内容相对应。因此,教师要注重搭建台阶,突出阅读教学对写作教学的支撑性和指导性。一方面要增加理论性指导,另一方面要结合实例进行具体阐释,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有效地勾连起来,切实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写作专题的设置,意在强调一课一得,通过分解训练达到综合运用的效果。在表2中,一至四单元的写作指导勾连的是对应的单元阅读,而五、六单元的教科书上写作指导对应的却是课外阅读的一些片段。由此,笔者认为,以《紫藤萝瀑布》中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的赏析为例,同样能指导学生在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以教材中经典阅读篇目的开头段为例,也能教导学生在习作时做到“语言简明”。因此,教师应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具体学情,自选阅读教学中的相关内容来指导学生写作,真正落实“一课一得”。

(三)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教学思考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成为语文教材不可或缺的一个版块。综合性学习活动每册安排3次,3次活动专题各有侧重,分别为传统文化、语文综合实践、语文生活。这样的编排既体现了教材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视,又创设了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要想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就必须对综合性学习目标有正确的认识。

事实上,综合性学习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特定任务、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研究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专题设置及活动目的,避免在指导具体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时出现偏差。

过去教科书单一,凡编入教科书的内容都要教给学生;现在的教科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也随处可见。因此,教师也要随之转变教学观念,既要以教材为“本”,也要重视二度开发教材,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着力于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灵活地运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源,淬炼出教学的精华,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注释:

[1][2][3][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4頁,第4页,第5页,第1页。

[4]赖欢:《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与学生成长的时代要求》,《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2019年第2期,第9页。

[6]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1页。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七中学)

猜你喜欢
课外核心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