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伟宁
摘 要:学风是一所高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也是学校传统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需要师生的共同付出和长期的历史沉淀。优良的校风可以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对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也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素质参差不齐、自我管理能力弱等特点,学风状况更为堪忧。本文从“三全育人”的视角出发,对当前高职院校学风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视野下提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若干途径,以期为高职院校开展学风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三全育人”;学风建设;高职院校
2011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全国高校掀起了开展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的高潮,《实施意见》也成为国内高校建设学风的纲领性文件。当前,高校学风整体氛围是好的,但是,部分高校老师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学术不端,学生在考试中舞弊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极其负面的社会影响,切实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1 当前高职院校学风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与本科学校相比,高职院校由于学生生源、经费支持、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更大难度。教师和学生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在学风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因此现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对高职院校的学风现状作出分析,寻找问题。
1)学生行为。当前,进入大学的已是“00”后学生,与“80”后、“90”后学生相比,“00”后个性更加鲜明。在高职学校中,因生源较差原因导致的学习基础不好,学习能力较弱,缺乏学习热情等问题也比较突出。(1)自律能力较弱。进入大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一个重大转折,学习方式的转变对学生自我管理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部分学生自律能力较弱,难以管理大量的课余时间,自往往会经受不住诱惑而荒废学业,不仅影响了个人学习成绩,也不利于宿舍、班级学习氛围的形成。(2)缺乏学习热情。部分高职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存在盲动性,对专业并不了解,加上受分数限制,只能根据分数及老师家长的意见填报大学专业。因此,许多学生在步入大学后缺少对所学专业的细致了解,进而出现了对专业学习兴趣不足,学习热情不高的现象。(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缺乏主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不主动,不积极,不努力。大学管理相对高中较弱,多数不具备主观能动性的学生难以进行自主学习,不能制定长期有效的学习计划,学习习惯较差。
2)教师行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的三观及道德修养会直接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未来的成长成才,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扮演着直接引导者、建设者角色。高职院校教师的治学风范、三观、道德修养等总体上是好的,然而也存在部分职业素质不高、道德缺失的问题。(1)教师职业素质不高,教学理念落后。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责任心基本能得到学生认可,但是也存在部分教师职业素质不高,教学照本宣科,不能与时俱进,上课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年老教师授课内容较落后,与社会实际发展现状存在脱节,学生上课难提起兴趣。部分学校青年教师入职时未接受过学校专业授课培训,缺少教学经验,课堂管理松懈,授课缺乏吸引力,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同。以上问题都较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2)教师师德缺失,道德意识淡薄。当前,高校师德师风总体上是好的,但也有部分教师存在道德缺失、行为作风不正,道德意识淡薄、行为表现失范的现象如价值观扭曲,功利主义思想浓厚,靠牺牲道德和法律来争取名利、获取高职称和高收入等。教师师德缺失,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有深刻影响,也会影响优良学风的形成。(3)班主任缺位。班主任在学校学风构建的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管理者,直接担任指导学生学习、课外实践、心理辅导等主要职责。只有班主任发挥自身优势,才能确保育人工作的实效性。然而,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把教师职称评定与是否担任过班主任挂钩,导致很多老师把担任班主任当作一个被动的选择,对班主任工作开展的积极性不高,也不会把太多的工作精力投入到学生管理事务中。班主任的缺位会促使班级管理涣散,班级凝聚力缺失,极大影响班级优良学风的形成。
2 “三全育人”提出背景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三全育人”的要求,力图创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局面。教育部2017年发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文件,要求国内高校要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三全育人”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聚焦于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融入到办学治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一体化构建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为主要内容,形成一体化育人体制机制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3“三全育人”视野下学风建设的途径探析
1)全员育人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学校作为学风建设制度体系的创建者,首先要从用人机制顶层设计开始,成立学风建设管理办公室,将学风建设纳入教师岗位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另外,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杜绝教师师德缺失的现象发生。做好教师教辅全动员、发挥党团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者力量,一是加强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团日活动、党日活动为载体,将理想信念教育深入人心,助推学风建设;二是抓好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一线思政队伍建设,促进学工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进一步发挥一线思政队伍的关键作用,做好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与学习、生活指导,谈心谈话,提高学风建设的成效。
此外,还要发挥家庭教育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学校与家长构建起家校协同的育人机制,班主任、辅导员与家长建立长期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并提供参考建议,从而拉近学校与家长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成长,为学校学风建设保驾护航。
2)全方位育人搭好学风建设平台。首先,要构建校内校外全方位学风建设平台,拓展育人空间,做好教育环境、教育设施、教育环节等关鍵要素的顶层设计。教学方面加强学校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建设,提高课程吸引力和挑战度,鼓励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其次,除课堂教育外,还应把全方位育人延伸至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中,把学风教育贯穿课内课外全过程。把学习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到第一课堂(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中,形成层次鲜明、相互呼应、同向同行的协同教育效应。最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云端自主学习平台,易班网络互动平台,实现全方位育人线上线下全覆盖。通过构建“互联网+教育”(微课、慕课、网络课)方式,突破区域和时间局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风建设各相关协同因素的教育作用。
3)全过程育人打造学风建设学生培养体。高职院校学生相比本科院校在校时间较短,只有2到3年时间。在全过程育人视野下,要根据高职学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年级发展和成长成才规律,针对学生在大学阶段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学风建设长效机制,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才能更好的推动学校学风建设。大一进行学风的系统性教育,开展入学教育及学生手册学习,对学生进行考核、监督、管理,从而树立起纪律意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通过深入的专业教育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专业方向和专业特点,引导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重燃学习热情。大二是培育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时段,也是学风形成的关键期。要发挥关键时期作用,一是做好优良学风、校风、班风建设;二是做好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根据专业和自身特点做好职业规划。大三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加强校企合作邀请企业知名人士、知名校友进校园,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能力。另外,还可以建立实习基地等途径增强学风建设的实效。
参考文献
[1]胡守敏.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研究[J].学校党建与教育,2019(14).
[2]李昀泽.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