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全民健身成为我国教学领域的重要指导思想,体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也有更多体育竞技项目融入其中,包括竞技武术,也成为体育教育的关键内容。众所周知,武术的学习与训练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从最基本的扎马步等技巧开始,到完整学会一套拳法或是剑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为了让运动员的武术学习效率更高,事半功倍,需要深入探讨武术套路科学化训练策略,才能让运动员的武术学习得到更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竞技武术;武术套路;科学化训练
中国武术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武术学习与训练意在修身养心,在强化体能的同时能够使人养成坚韧不拔、沉着冷静等优秀的特质,可见武术教育的优势不容忽视。但是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战争停息,武术教育在教学领域中的地位也开始逐渐被忽视。近年来竞技武术赛事增多,说明我国教学领域开始重新规划武术教育的发展。但是在当前的时代趋势下,竞技武术的教学与训练依然要明确现状,同时进一步思考武术套路科学化的训练策略,才能确保运动员的武术水平得以提升。
1 国内竞技武术套路训练现状
1)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研究现状。所谓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主要是指针对身体某项机能的专门训练,例如柔韧度、爆发力、持久力、反应能力等等,专项训练是需要根据运动员个人身体情况去开展的训练,是武术运动员平衡自身各方面能力的过程,是在竞技当中取得优胜的前提条件。而根据当前的实际调查结果来看,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研究依然有待深化,对于运动员身体各方面素养的开发依然需要继续进行。
2)基本功训练的现状。基本功训练即是指武术训练过程中难度最低的、最基础的内容,包括扎马步、压腿下腰、前后滚翻等等。基本功是武术学习的门槛,无论后续学习哪种技巧,基本功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掌握了基本功,过了这一关,后续的技术训练才能更加顺利。根据当前的实际训练情况来看,在实际的武术训练过程中,基本功训练的形式化使得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被忽视,因此依然无法体现出针对性。
3)竞技武术难度动作现状。我国的竞技武术当前追求高技术难度、强烈美感以及创新性,这是竞技武术发展的必然方向,技术难度高,是为了更加灵活地应对敌手,招式越是多变,敌方越是难以破解。美感是为了体现出武术的艺术性,展现吸引力。创新性则是为了让传统武术与现今的趋势相结合,焕发出新的活力。特别是在实行新规则之后,竞技武术的套路动作难度更高,竞赛赛况愈发激烈,对于运动员的体能以及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有利于推动武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也使得运动员的训练更加辛苦[1]。
4)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实际的调查研究结果证明,当前我国竞技武术运动员,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情况,最主要的位置集中在踝关节、膝关节、腰部等等,一些影响不大的损伤后续可以缓解、可以痊愈,但是也有部分损伤是无法痊愈的,会使运动员告别武术赛场,可见运动损伤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解决运动损伤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分析运动损伤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热身不到位、带伤运动、运动时间过长、强度过高引发的疲劳、动作要领掌握不到位等等。只有合理调整训练方案,才能保证训练的效果更加理想[4]。
2 新规则下竞技武术套路训练方法和策略
1)做好专项身体素质强化。每个运动员各有自身的身体特征,有各自的身体机能优势与弊端,部分运动员的爆发力强、但是耐久力不足,也有部分运动员的肌肉发育状态理想,但是柔韧度不足。如果运动员自身弊端无法得到针对性的弥补,在竞赛当中便会有明显的短板,被对手发现短板,便很容易被克制。随着新规则的落实,赛事的增加,武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更加全面,在此前提下,只有指定更具针对性的训练方案,针对个人的短板进行弥补,并且发挥自身的优势,这样才能够在竞赛当中有更大概率获胜。为了帮助运动员指定专项身体素质强化方案,首先要对运动员的基础情况做好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去制定方案,才能够让运动员的训练更有针对性,而不是盲目无重点地去训练,影响自身的能力发挥。而且根据运动员所学的项目不同,训练方案也应当各有不同,因为不同的拳法、刀法、剑法等等各有不同的技术要求,所以只有制定针对性的方案,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训练需求[5]。
2)合理规划运动难度、保证动作质量。根据武术新规则下的评分标准来看,动作质量在整体分值当中占据5分,虽然分值的占比不高,但是依然决定着运动员在竞技当中的胜负,即便是一分之差,都可能使运动员与胜利失之交臂。当前的新规则对于动作规格与必有动作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所以运动员要提升自身在竞赛当中的得胜概率,必须要根据不同动作的难度分级去采取不同的练习方案。但是不可纯粹追求难度,同时要保证动作衔接的流畅度,以保证实战作用为前提去挑战难度动作[2]。
3)注重套路编排。套路编排是武术训练的基础,任何一套拳法、劍法或是刀法,都如同一套体操,从起势,到收势,要完整且流畅,行云流水。为了让运动员更快掌握整个流程,教练员要依照运动员本身的身体素质基础、身形特点、性格气质和训练经验等情况去做好套路动作的编排,所选动作应当尽可能地符合运动员的实战需求,体现运动员个人优势,弥补短板,才能让运动员学得更快,在赛场上有更好的状态。
4)套路内容勇于创新。以往的传统武术拳法、刀法、剑法等等,已经有了特定的套路,但是考虑到使用者的不同以及使用对象的不同,武术套路是不应一成不变的。创新是推动武术发展、研发新的武术套路的基本思想,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够让武术桃林路的设计更具针对性。在研究新的套路时,必须要同时考虑到实战价值、观赏价值以及与运动员的匹配度等等,要确保套路设计符合运动员风格、适合竞技、能够兼具攻击性与美感。
5)加强武术训练与科研的合作。武术套路的研究,与学术研究一样,要求总结以往的武术发展经验、分析以往不同武术招式的特点,并且做出新的尝试,包括不同拳法的结合、拳法与刀法的结合、拳法与剑法的结合等等,这样才能够确保新套路的观赏性及实用性。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发展趋势下,在研究武术套路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摄像系统、动作捕捉系统、辅助训练系统等等去提升研究的效率。研究人员可以利用专业化的设备去拍摄训练的影像。借助动作捕捉技术,能够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更加精确的记录与分析,甚至细化到每个动作细节,包括踢腿的高度、挥拳的速度等等,这样能够更快找出运动员套路动作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强化方案去进行动作指导。要利用数据库将运动员的训练信息存储起来,作为后续判定运动员训练情况、研究动作套路的依据。简而言之,在信息时代,要利用信息化的设备与技术,体现出武术研究的精细化优势,从细节出发,体现针对性、让每个运动员都有专属自身的、更加直观的武术动作套路,根据直观的动作指导去完成训练,才能学得更快[3]。
3 结语
竞技武术套路的科学化训练,是我国普及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武术套路需要在传承的同时得到创新,体现出针对性,才能满足运动员的不同训练需求,培养更多素质优秀的武术运动员。以上针对经济武术套路运动的现状以及训练策略展开了总结,希望能够通过讨论共同促进武术训练改革,达成培育更多中华武术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邓雷,曹龙飞.中国竞技武术科学化训练研究现状综述[J].搏击(武术科学),2011,8(10):7-10.
[2]花蕊.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1,33(02):24-27.
[3]吕晓标,陈新富,马俊成.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科学化训练[J].搏击(武术科学),2011,8(01):53-54.
[4]李峰.社会文化进化论视域下传统武术的发展趋势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02):120-122.
[5]杨希芮.竞赛规则的变化对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导向性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作者简介
乔蓓芸(1980-),女,回族,河南省郑州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