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网络教学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要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需要老师、学生、家长三方共同努力:老师全力备教辅、学生积极自觉、家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有问题及时反馈,有建议及时提出,如此方能有效保障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网络教学;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2020年之于全国乃至全球而言都有特殊的意义,就教育行业而言,全国范围内各大中小学延期开学,为适应形势,各大学校纷纷开展“停课不停学”的工作,大多数学校都通过老师网络直播上课、学生在线学习的形式进行。网络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个院校改革的重点环节。受2020社会形势的影响,网络教学成为社会热点。师生如何如何快速适应网络教学环境,如何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基于网络教学的特殊性,要达到面对面上课的教学效果,且课程环节设置生动形象、有吸引力具有较大的难度。一方面学生各自处于不同的环境中参与到网络学习,家庭所营造出来的学习环境不可控因素较多,学生学习过程易被打扰,且学生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因人而异;另一方面,网络教学由于互动较少,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有较高的要求,且一个老师授课往往是面临着上千人同时在线学习,难以像正常课堂中那样面面俱到,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状况。
通过对这段时间的网络教学的总结,我认为要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应该放在整体知识结构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控上,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此,以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学期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为例进行说明。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一课内容较多,在教学设计时,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课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课程准备
考虑到线上授课时间仅有二十分钟,老师在课前准备上一定要做足功夫。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老师在备课中选择实用性强、有代表性的教学素材,加强对重、难点知识的突破,提前写好教案,尽可能精炼语言;之后,邀请备课组老师集体试听,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作用和教师的特长,在教研组提出改进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每节课的备课质量,优化教学设计,让授课老师真正做到对整堂课胸有成竹。当然,学生方面也要提前准备,老师提前下发本课导学案,让学生结合课本和导学案提前预习,对本课的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对重难点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并做好标记,以便于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听课,及时反馈问题。
2 教学过程
学生通常都会提前进入直播间,因此在正式上课前,可以播放与本节课所学内容相关的小视频,一方面是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1 简单的课程导入
网络课程时间本就很短,课程的导入要尽可能的做到简单、直接。由于本课内容与上节课知识承前启后,因此本课导入采取的历史回顾的形式: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为伟大决策引入:我国是如何进行改革的?当然也可以通过视频、歌曲、伟人名言、漫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导入,但是都要注意时间的把控,尽量做到简短精要。
2.2 知识结构和重难点的把握
教学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结构的梳理,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整体把握,对于重难点知识做重点讲解,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和能力。如本课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原因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需要结合到改革前农村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计划经济体制等相关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充分把握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而不是孤立地来看待某一历史事件。结合网络教学的特点,在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中,可以适当的运用连麦、答题卡等形式与学生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借此来检测学生的听课效果。
为加强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把控,课程最后小结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整节课内容,并对重难点知识做强调,加強学生的印象。
3 课后检测
当然,仅仅靠课堂二十多分钟的时间,很难让学生完全掌握课堂所学内容。课后,老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可以通过学生笔记检查、课后习题检测等形式,促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整理、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特别是在完成作业中的问题,以便于“以学定教”,为后期有针对性的进行在线教学提供方向和目标。
总之,在网络教学环境下,要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老师、学生、家长三方共同努力,家校结合,老师全力备教辅、学生积极自觉、家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有问题及时反馈,有建议及时提出,如此方能有效保障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定友.浅谈如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J].新西部:下旬·理论,2012(1).
作者简介
边莉(1991-),女,湖北利川,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清江外国语学校,2015级硕士,魏晋南北朝隋唐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