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新萍
摘 要:高中物理历来难教、难学,现实中又遇到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安排的“脱节”问题,使本来就存在的初、高中物理的教学“台阶”问题更加突出。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关键词:初高中物理 教学衔接 策略
针对初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和影响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因素,要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必须找到合适的教学策略。
一、掌握衔接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在高一物理学习中出现的台阶衔接问题,作为物理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首先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循序渐进、螺旋上升,重视联系新旧知识,充分研究和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他们重建认知结构。这主要包括:
2.以基本教学要求为准的策略
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教学是适应性教学、基础性教学。在实际教学要加初高中强物理教师学习和研究初、高中的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做到心中有数,采用“螺旋式”的上升方法来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3.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度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来说高中生的注意度不超过20分钟,而刚升入高一的学生,其注意度更少。而很多的高中物理教师没有能及时变换教学方式,每节课就是一种教学模式,这样会使学生注意力明显的下降,很快出现疲劳现象,那他们的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适当变化的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度,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4.重视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能力的培养是缓慢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教师需要用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的方式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而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舍得时间和空间,不能仅仅着眼于眼前利益,而应该放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二、灵活运用衔接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适当的物理情景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皮亚杰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别人的帮助、合理利用必要的资源来进行自主建构,主动获取。因此,在物理学习中,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指引者,教师可通过建立合理的情景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情趣和主动学习的动机。
2.注意物理新旧知识的衔接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有意义过程,即只有新知识被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的某一观点所吸收,则新知识才会获得意义;同时其原有的固化观点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被称之为同化。在遇到重建或更新认识进行学习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顺应新的知识来更新认知结构。
3.联系实际促进物理的学习
物理是一门实践和理论结合紧密的学科。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因此,物理教学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现象去认识、去研究和探索物理规律,并要积极鼓励学生把物理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和生活联系起来,秉承“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尽量做到“生活问题物理化,物理问题生活化”。
4.加强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运用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思维形式的不同,还有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应用上的不同。正如前文所述,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做好数学知识与物理知识的衔接,否则,必然会给学生物理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加强物理老师与数学老师要协同合作,学习内容的互通有无。
三、合理安排教學顺序,降低学习难度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任何人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都不是一墩而就的,而是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获得新知识的是在同化和顺应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安排教学时应适当的降低学生学习的起始点,在安排教学时教师应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方法,增多下位的学习机会,减少机械式的学习从而减少学习知识过程中的负向迁移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目。如高中物理教师在讲授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时,老师可适当的调整课本上对牛顿运动定律的顺序安排,不按照课本上的顺序展开,即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而是在教学中把牛顿第二定律提到本章的最前面来学习,这因为牛顿第二定律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而牛顿第一定律则是一个理想定律,真正的理解透彻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但如果先学好牛顿第二定律,则会很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特别牛顿第一定律所说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为牛顿第二定律已明确告诉学生外力与质量、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学过牛顿第二定律之后再来对比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就会一目了然,无需老师的多讲。另外,在该部分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安排教材的难度,即应先在一维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训练之后再运用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知识来探究二维度情况下的力。通过这样的安排教学,就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一个班实验与另一个平行班级传统教学,然后对这两个班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种调整教材教学顺序的教学,其教学的效果更好一些。
总之,为了解决初高中物理学教学衔接的问题,我们的学生、家长和老师及教育 主管部门都要提前进入状态,在最佳的时机解决问题。初中与高中也应分别建立配套和相应的长效机制,真正解决初高中物理知识和学习上的“台阶”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光杰,对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反思[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9).
[2]严胜利,从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看物理概念教学[J].同楼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