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瑶 马松梅
摘 要:基于MOOC的地理微课程设计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主要从教学环节入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缺陷。本文以教学设计为切入点,从高中地理微课程出发,以MOOC资源为中心,探究基于MOOC的高中地理微课程,以期为地理相关教学提供启示与参考。
关键词:MOOC 微课程 传统教学
MOOC是指大规模对外开放的在线课程,充分体现了网络时代共享理念,有着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是推动地理教学改革强有力的平台。基于MOOC的微课程,是以在线学习为目,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可以在线完成教学活动设计,引导并帮助学生在线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点的能力,形成师生多方面交互学习。而传统教学则往往以“以教师为中心”,虽然有利于教师管理班级以及控制教学进度,但是该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是听众,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缺乏创新、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基于MOOC的高中地理微课程教学设计结构
教学设计改革引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带动学生主动学习、优化传统教学“被动学习”问题。与此同时,还可以调节课堂氛围,加强课堂师生的交流互动。本文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优点的同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从教材、学情出发制作生动的微课程视频,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微课程视频课前学习板块和教师讲授解决问题板块,构建了基于MOOC的高中地理微课程教学设计结构,包括“教材学情分析-微课程内容设计-微课程视频课前学习-教师讲授、解决问题-反馈总结”主要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教材分析”板块包含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微课程内容设定”板块包含课标要求和大纲要求;“微课程视频课前学习”板块包含观看视频和提出问题;“教师讲授、解决问题”板块包含教师讲授、讨论问题及解决问题;“总结反馈”板块包含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二、案例设计
基于MOOC的地理微课程教学设计结构,从教材学情分析-微课程内容设计-微课程视频课前学习-教师讲授、解决问题-反馈总结五个板块出发,以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例设计案例,旨在将基于MOOC的地理微课程教学设计结构与设计实践联系起来,紧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主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过程现代化。该案例设计主要讲解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如下所示:
1.教材学情分析
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讲“陆地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知识点易于理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也是学习第二知识点的基础;第二个知识点是重点内容且抽象难懂,应用地理微课程教学使知识点由抽象化形象。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水资源”,已掌握了水圈的有关知识。但由于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有限,难以理解水循环的空间过程。基于MOOC生动有趣的特性,运用微课程视频给予辅助和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完成新知识的构建。
2.教材内容设计
2017版高中地理新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来阐释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高考重点考查自然界的水循环、陆地水体。微课程视频的内容以水循环和陆地水体为中心,时长不超过10分钟,以教学兼科普的方式展开,例如黄河、长江水体补给关系与水循环的过程,拓展学生的认知,吸引学生的兴趣。最好以当地河流为例,学生对所处环境的求知欲比较强烈,达到理论与实际联系的目的。
3.微课程视频课前学习
教师将微课程视频上传到MOOC平台,让学生在课前观看该视频并自主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内容,并将学习中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或者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观看微课程视频找寻答案。
4.教师讲授、解决问题
教师讲授,语气活泼、语调起伏,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教师讲授结束之后让小组组长汇总成员在课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写在黑板上。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黑板上的问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
5.反馈总结
为检验学生对《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学习情况,在学习完本内容之后,教师针对本节内容设计考题对学生进行小结测试,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评价该模式下的教学效果。
由于高一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足,微课程视频中要将“水体补给关系”与“水循环的环节及过程”作为重点,以生动有趣、科普拓展的方式,结合当地河流、湖泊、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制作科普类微课程视频。此外,微课程视频要有一定难度,但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之内,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三、基于MOOC的地理微课程教学设计启示
在“互联网+”背景下,地理基础课程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地理微课程教学案例的设计,得出教学启示:
首先,制作微课程视频的前期工作应对教材学情分析,结合课标、大纲设计教学内容,引入当地相关地理知识,将学生从理论知识带入到生活实际中去,增强微课程视频的科普性、趣味性;插入合适的动画、音乐,知识点的设计要环环相扣,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其次,学生课前学习微课程视频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发现问题并记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综合性思维;二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寻找答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课堂上教师要将学生对微课程视频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督促学生课前学习微课程视频,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加强课前学习与课堂的联系。
综上所述,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MOOC平台为载体,呈现地理微课程视频,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丰满教学过程,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带动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了解更多与生活相关的地理案例,从而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参考文献
[1]刘小勇.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问题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9(04):79-81.
[2]徐霖杰.慕課传播模式的创新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5.
[3]胡新星.我国“慕课”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4]吴国玺,李中轩.“慕课”背景下地理微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16(S1):89-9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