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伟 李燕伟 王靖
[摘 要]文章探讨了新建本科院校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阐述了目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研究现状,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新建本科院校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障碍、原因以及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模式;新建本科院校
[基金项目]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以河套学院为例”(NGJGH2019287)
[作者简介]王海伟(1985—),男,河北张家口人,硕士,河套学院农学系讲师,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李燕伟(1985—),女,内蒙古巴彦淖尔人,硕士,河套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王 靖(1984—),女,河南卫辉人,博士,河套学院农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病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7-0276-02[收稿日期] 2019-12-18
当前形势下,国内高校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各高校教师研究的焦点问题。而新建本科院校无论是学生的学习基础,还是教师队伍的教学基础和教学积累,相对于其他老牌本科学校要薄弱一些,因此,在推进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如何依据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学情、学习特征、学习基础及思想动态,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新建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关于高校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研究
谢颖梅认为,要把学生从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带回课堂,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引导者,其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李永夫等学者认为,高校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发挥主要参与者的作用,让学生参与课堂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
二、新建本科院校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障碍
近几年,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为了适应这种需求,众多高校纷纷采取措施以扩大招生规模;與此同时,一部分达到标准的专科院校也逐步升格为本科院校。新建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后起之秀,师生的改革热情很高,学校的发展势头也较好。但是在转型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高校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教师课堂教学方面
1.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还未深入到课堂实践教学中。教学理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教与学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念。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以知识为本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观念。而随着教育、教学环境的变化,广大教师越来越关注以学生本位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俗话说,思想指导行为,同样,不同的教学理念也在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当下,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大多数都意识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也非常赞成和支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与改革。但是,他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部分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中还是以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信息输出为主。虽然大部分教师意识到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还未深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探索与创新。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新建本科院校的课堂教学依然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也会利用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但是传统的讲授法依然是主要的授课方式,其他方式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被忽视。长期下去,学生思维僵化,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无法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学生学习方面
1.学生被动学习,课堂参与率低。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创设的一种情境。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应投入到课堂中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样既可以促进师生交流,又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但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大多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自主参与和主动思考的机会较少,致使高校课堂学生参与缺失,课堂气氛不活跃。
2.学生学习意识淡薄。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再加上有些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就不用再学习了,希望能早点接触社会。这种思想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降低,限制了学生知识的求知欲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识的提升。有些学生由于某些面原因过早地步入社会做兼职,放弃了课程知识的学习,有的学生甚至无法顺利毕业。
(三)师生关系方面
师生关系是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基本关系,形成于师生间知识交流、信息传递的课堂活动中,以及课下师生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校课堂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很平淡的师生关系。学生认为教师平时比较忙,不能主动与学生互动,并且忽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加上课堂教学方式单一,使得部分学生对教师和课堂失去兴趣,渐渐疏远教师。而教师则认为学生不理解老师的辛苦,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有些时候甚至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致使有些教师失去教学信心,使课堂教学变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这种不和谐的、疏远的师生关系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三、新建本科院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
(一)教师课堂教学方面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付诸实践。高校教师要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即“为人而教”而不是“为教而教”。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而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学情布置问题,并开展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2.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的讲授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想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师还需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师还可以选用其他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学法、讨论法、对话教学法等。根据教学对象、内容、目标等教学情况的差异及学生的实际学情,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二)学生行为方面
1.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已经习惯了“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让学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没说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学生也不会主动去提前学习和课后巩固,完全是被动式的接受学习。这背后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学习意识淡薄,学生主体性不足。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首先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任课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当然,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只是教师的事情,更需要学生自己树立主动学习的主体性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首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在必要的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获得参与感和成就感。这样,学生会更愿意参与教学活动。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获得感,注重鍛炼和提升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2]。在高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师生关系方面
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主体性的润滑剂。课堂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来讲,教师要做学生课堂上的导师、课下的朋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一种宽容、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于参与教学互动、敢于发挥主体作用。在课下,还要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可以交流学习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相互谈心。理想的师生关系,就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敢于表现自我,主动和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在课下,教师和学生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在这种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才会发挥得更好,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参考文献
[1]黄敏.高校积极课堂环境建设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1.
[2]刘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调查及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