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课程融合思政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

2020-08-10 08:47朱秀清宋爱红王旭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7期
关键词:研究与实践土力学思政教育

朱秀清 宋爱红 王旭

[摘 要]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举措之一。高校教师必须深刻领会、积极践行。在备课过程中充分挖掘专业课程和专业知识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元素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课程的“育德”功能。这对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土力学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土力学;思政教育;研究与实践

[基金项目]天津农学院2018年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基于工科专业‘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内涵与实施路径的探索研究”(2018-C-07)

[作者简介]朱秀清(1964—),女,河北枣强人,工程硕士,天津农学院水利工程学院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优化设计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宋爱红(1971—),女,山西晋城人,学士,天津农学院水利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研究;王 旭(1982—),男,天津人,博士,天津农学院水利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水环境与水生态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7-0080-02[收稿日期] 2019-09-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在于做人的工作,中心环节在于立德树人,核心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堂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举措之一。高校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积极践行。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即为“课程思政”,就是以专业课程作为教育载体,充分挖掘专业课堂和专业知识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将思想品德教育、工匠精神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有机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高校的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课程的育德功能。这对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课程思政简介

课程思政理念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即“学科德育”理念,就是把德育的核心内容有机分解到每一门课程,充分体现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责任。课程思政的内涵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的全过程,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促使各专业的教育教学都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和实践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途径,即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内容,整体、科学、有序地融合进各学段、各学科[2]。

二、土力学课程思政教育案例简介

土力学课程思政教育案例设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授课形式及教学方法(如观看视频和图片、案例分析、情景分析、课堂讨论、讲授或组合运用不同方法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验、讨论、探究学习的能力,总结反思的能力,以实现预期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同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融入不同的思政教育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等,以实现预期立德树人的情感目标。此外,土力学课程思政在爱国主义教育、工匠精神教育等方面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三、思政教育解决的问题

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育人的本质,形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制度。同时,以加强资源共享,促进融合互补为重点,形成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共赢的协同联动机制体系。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也就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整个教育体系。从国家意识形态的战略高度和高等教育育人本质的要求出发,抓住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充分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发挥所有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3]。土力学课程在备课、授课过程中采用通过古今对比、中外对照介绍学科发展历史、国内外在本领域取得的发展成就,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本学科在中国发展历程的艰辛、国家繁荣和民族进步来之不易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明果敢,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家国情怀、历史使命感和奋发进取心;通过以工程事故案例为载体,分析产生事故的原因引发思考,激发学生的专业责任感,让学生初步建立工程从业者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感。通过分享我国现代工程建设成就的典型工程案例,介绍典型工程在勘测、设计、施工等环节开创性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时的智慧所在,启发学生学习工程建设者不畏艰辛、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及拼搏精神。通过跟学生分享新时代水利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彰显水利人“忠诚、干净、担当”的可贵品质;厚植水利行业“科学、求实、创新”的价值取向。告诫学生做人做事坚守底线意识,培养学生献身水利现代化事业的意志品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通过融入社会调研、假期实习等课后实践环节,让学生加深对国家、社会、行业等真实境况的了解和感性认识,进而思考个人的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敢为人先、敢于拼搏、敢于超越的竞争意识,提振攻坚克难的斗志与勇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四、课改取得的成效

土力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现了专业知识与立德树人授课目标的融合。在土力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必须调整现有的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手段,比如,借助工程案例进行分析和講解,通过充分的讨论来增加学生的感悟。②优化现有的教学大纲、教案,充分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进而实现在育人目标上的扩容。通过对思政内容的植入让学生掌握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工匠精神、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等的实质。例如可以借助失败的工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工程事故责任的严重性,在内心建立对职业的敬畏感等。③课程思政教育不是要改变原来的课程内容,而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及内涵巧妙地融入原有的课堂教学中,从而找到最佳契合点。④不同专业需要融入的思政教育元素是不一样的,但各门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理念却是一样的,要使专业课与思政课共振同频。⑤通过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依托,科学解释实际工程中发生的问题,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知识,学会利用科学知识,并保持对科学的敬畏精神。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需要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弘扬起来,需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各项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因此,需要深入挖掘在青年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含专业荣誉感与职业使命感、敬业精神、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吃苦耐劳品德等)、爱国主义教育、法律法规意识教育、传递正能量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思政教育素材资源,以保证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即课程思政教育的顺利实施。在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不是改变原来的课程体系,而是把价值引领要素及内涵巧妙地融合在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找到最佳契合点。教师的职责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答疑解惑,更应体现在育人上。土力学课程传授的知识是为工程建设服务的[4],在土力学教学中要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借助工程案例、宣传政策、人物事迹、重大热点事件等加强专业课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联系,让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真正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报,2017(1):31-34.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朱秀清,周莉.基于“土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11):157-158+167.

猜你喜欢
研究与实践土力学思政教育
垃圾土力学特性及其路基填筑应用研究
土力学中土的密度和重度概念的分析与讨论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构建中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油松根系的固土力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