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基层党组织活力提升途径研究

2020-08-10 08:47周明秀李晶李钰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7期
关键词:基层党建

周明秀 李晶 李钰

[摘 要]近年来,黨中央、国务院做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内理工科名校纷纷兴办医学院。在这种不同于传统工科院校和医学院校的创新办学模式下,研究如何使具有“医工结合”特色的医学院校的基层党组织切实提升组织活力,对确保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学院为培养“医工结合”复合型医疗卫生人才做出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医工结合;基层党建;组织活力

[基金项目]2019年电子科技大学基层党建理论研究课题“工科学校背景下医学院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途径研究”(DJYJ2019-22)

[作者简介]周明秀(1994—),女,四川内江人,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肿瘤学;李 晶(1988—),男,河北张家口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硕士,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李 钰(1970—),女,四川隆昌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党总支书记,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7-0066-02[收稿日期] 2019-11-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内理工科名校纷纷筹办医学院[1]。在这种不同于传统工科院校和医学院校的创新办学模式下,研究如何使具有“医工结合”特色的医学院校的基层党组织切实提升组织活力,对确保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学院为培养“医工结合”复合型医疗卫生人才做出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工科背景下医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在基层党建工作中面临的困难

(一)工科院校医学院在办学方面具有新的特点

“新”是指近年来工科学校兴办医学院是一种新的办学模式。2013年,电子科技大学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以共建方式创办医学院,成为国内首家共建医学院。

(二)工科院校医学院在党建工作中面临新的困难

医学院校在基层党建,特别是学生党建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业负担重、学制长、流动性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党支部组织活力的提升[2]。除此之外,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结构力受制。因合作办学和多地办学等原因,医学院师生往往在组织管理上“捉襟见肘”,降低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效率和凝聚力,带来架构不稳定、工作不长效、文化不传承、党员管理弱化等问题,制约了党支部作用的发挥。

2.领导力不强。当前,医学院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中仍存在两个现象:第一,教师党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轻党建、重业务的思想,学生党员对党建理论的学习缺乏重视,政治敏感度较低;第二,党务干部对支部工作的精神、制度、活动等缺乏长远规划。

3.文化力缺乏特色。工科院校医学院由于起步较晚,在文化力内涵培养方面相对不足,缺乏综合高校中思想碰撞的多重文化氛围,文科高校中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医科高校中特有的职业氛围和文化熏陶。

二、工科背景下提升医学院校基层党组织活力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课题

认真研究组织力的时代内涵,准确把握提升组织力的工作重点,努力探索通过提升组织力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路径,是当前高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

基层组织担负着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升组织力,是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与关键。

(三)为工科背景医学院党建工作提供支撑

研究工科背景下的医学院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途径,创新实践载体,激发活力,打造党建品牌活动,为进一步加强医学院校党建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考方向,同时拓展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研究内容。

(四)促进工科背景下医学院的全面发展

全面提升组织活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共发展,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上发挥作用,推动学院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五)推动学院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

结合教育部和学校“对标争先”的工作要求,建设“新时代学习型党支部”,要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通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来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从而推进“对标争先”工作的实施。

三、工科背景下提升医学院校基层党组织活力的重点举措

(一)探索三种形式,坚实党的建设

1.探索师生混编支部。试点师生混编支部,加强支部组织架构的稳定性,增强师生互动,为加强全员育人体制建设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

2.探索支部共建活动。探索医学院党支部与附属医院党支部结对共建,增强医学院与附属医院的交流,通过共同开展活动、搭建挂职平台等方式,加强党员教育[3]。

3.探索多元化学习平台。打造“党员之家”活动室,将线上网络思政和实践调研、挂职锻炼、主题党日、专家讲座、书记党课等线下学习方式深度融合,探索多元化的学习平台,提高学习效果[4]。

(二)實施三项计划,树立党员榜样

1.实施党员典范选树计划。开展党员“亮身份、树形象”主题活动,培育先进党员典范,并进行表彰宣传,扩大党员模范的影响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5]。

2.实施党员示范岗创建计划。设置党员示范岗,鼓励广大师生党员在工作学习中争先创优,将管理服务工作和思想引领有效结合,在群众中树立标杆作用[6]。

3.实施“双带头人”培育计划。优化支部设置,结合优秀青年教师的自身发展,将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为“双带头人”。

四、结语

“健康中国2030”战略对医学院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院的党建创新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保障。医学院党组织应深入贯彻“健康中国”行动文件精神,立足自身特点,从以下三大方面着手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1.坚持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政治建设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根本性建设,为党组织提升组织力把握了方向和立场,决定了学院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否能真正得到提升及是否能肩负起战斗堡垒的作用。

2.坚持以思想建设为核心。思想建设为学院基层党组织凝聚一切内外部力量提供了动力,直接关乎学院基层党组织是否具有凝聚力和感召力,也影响着政治建设的成效,引领着意识形态的发展。因此,必须坚持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工作来提升组织力。

3.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学院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依赖于制度的完善与执行。制度建设是党组织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产生实效的前提。为了更好地发挥党支部制度作用,要抓好制度的严格落实与措施创新。

学院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进一步提升关键还是在于人,要实现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长远提升,就需要加强支部的主体力量建设,优化组织配备,发挥支部成员在党组织建设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谭嘉.高校新建医学院之风不可长[J].中国卫生,2017(7): 110.

[2]陈祺.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9):22-24.

[3]苟加明.医学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2):163-164.

[4]童千千.试论医学院如何将党建与学风建设相结合[J].办公室业务,2013(13):42-43.

[5]李树学.关于加强医学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和思考[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36(2):160-163.

[6]王刚,支政,汪雪.“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医学院校高层次人才党建工作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5):1-2.

猜你喜欢
基层党建
水利建设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浅谈
信息化时代基层党建如何“牵手”互联网
企业文化与基层党建工作的关系及其融合策略分析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下新疆公安机关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