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五行对应的五种基本几何形状之猜想

2020-08-10 09:21王彦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1期
关键词:五行阴阳人格

[摘 要] 在中国古代,五行与人体五种几何形状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称之为五形。相关记载中,最有名的当属《黄帝内经》所记载的“五形人”。不过,与《黄帝内经》同时期的《淮南子》,可溯源到先秦时期的中国相术,以及一些古书里的神话或传说,对五形的说法则有所不同。通过整理、比较古代文献各种说法,发现描述人面几何形状的词汇最为齐全。以人面形状为切入点,结合西方学者的观察总结,在对五行学说分析与理解的基础上,对与五行对应的五种基本几何形状提出了猜想。由于古代将五行和五形、人格特征进行了绑定,因此,对人格心理学研究也有所启示。

[关键词] 五行;五形;阴阳;人体形态;人格

[基金项目] 九江学院校级课题“《中华道藏》三洞真经中的五行顺序研究”(2016SK010)

[作者简介] 王 彦(1979—),男,心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人格心理学、阴阳五行哲学与科学的交叉研究。

[中图分类号] G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1-0339-04    [收稿日期] 2019-12-26

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认为,世界万物由“四根”按不同比例混合构成,分别称之为“火、水、土、气”。柏拉图在“四根说”的基础上,以三角形为基本构造,将“四根”与四种几何体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火对应正四面体,气对应正八面体,水对应正二十面体,土对应正六面体。

恩培多克勒、柏拉图使用的是演绎法,试图从少量、简单事物以某种数学法则演绎出无穷、复杂的事物。与此类似,古代中国也有自己独特的演绎法,即阴阳五行思想。在中国古代,五行与色、音、形等建立了特定的对应关系,由此出现了五色、五音、五形等。

一、五行与五形对应关系的三类说法

(一)中医典籍之说

《黄帝内经》记载了五形及其与五行之间的对应关系[1]。其中,《阴阳二十五人》比照五帝,提出了与五行一一对应的五形,涉及面孔、头部等形状。

“木形之人”,“似于苍帝。其为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

“火形之人”,“似于赤帝。其为人赤色,广月引,锐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

“土形之人”,“似于上古黄帝。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

“金形之人”,“似于白帝。其为人白色,方面,小头,小肩背,小腹,小手足。”

“水形之人”,“似于黑帝。其为人黑色,面不平,大头,廉颐,小肩,大腹。”

而《通天》则依据阴阳比例不同,将人分为五种类型:“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少陰之人,多阴少阳”“太阳之人,多阳而少(无)阴”“少阳之人,多阳少阴”“阴阳和平之人,其阴阳之气和”之“五态人”,并勾勒了各自的个性特征与大致形态。

(二)神话或传说之说

在《阴阳二十五人》中,仅是类比五帝,却没有描述五帝本身的形貌。一些古书里的神话或传说中则记载了五帝的形貌,与五形有关。此外,一些与五方有关的资料亦涉及五形。

1.木形。宋《太平御览》引古书《河图》、明清《古微书》引古书《河图握矩记》云:“苍帝方面。”[2]隋《五行大义》引古书《录图》云:“东方苍帝,体为苍龙,其人长头,面大,角骨起,眉背丰博”;[3]又引《录图》云:“君承木而王,为人青色,修颈美发,其民长身广肩,尚仁。”《淮南子》云:“东方”,“其人兑形小头,隆鼻大口。鸢肩企形。”[4]《五行大义》又云:“东夷之人,其形细长,修眉长目”;又引《春秋文耀钩》云:“东方”,“其人小头兑形,象木小上也。”

2.火形。《河图》、《河图握矩记》云:“赤帝圆面。”《录图》云:“南方赤帝,体为朱鸟,其人尖头,圆面,方颐,张目,小上广下,须髯偃胸”;又云:“承火而王,为人赤色,大目”,“其人尖头长腰,疾敏,尚孝。”《淮南子》云:“南方”,“其人修形兑上,大口决眦。”《五行大义》云:“南蛮之人,短小轻壑,高口少发”;又引《春秋文耀钩》云:“南方至温,其人大口,象气缓舒也。”

3.土形。《河图握矩记》云:“黄帝广头龙额”,“兊(兑)颐。”《录图》云:“中央黄帝,体为轩辕,其人面方,广颡,兑颐,缓唇,背丰厚”;又云:“承土而王,表其首,首大,表土也。其人广肩大足,好大笑,戏舞。广大象土和,故逸乐也。”《淮南子》云:“中央”,“其人大面短颐,美须恶肥。”《五行大义》云:“中夏之人,容貌平整者,象土地和平也”;又引《春秋文耀钩》云:“中央四通,雨露所施,其人面大,象土平广也。”

4.金形。《河图》、《河图握矩记》云:“白帝广面。”《录图》云:“西方白帝,体为白虎,其人方颡,直面,兑口,大鼻,小角”;又云:“承金而王,为人白色,差肩耳,面方,毛也。其民白颈,长大,尚义。”《淮南子》云:“西方”,“其人面末偻,修颈卬行。”《五行大义》云:“西戎之人,深目高鼻”;又引《春秋文耀钩》云:“西方高土,日月所入,其人面多毛,象山多草木也。”

5.水形。《河图》、《河图握矩记》云:“黑帝深面”。《录图》云:“北方黑帝。体为玄武。其人夹(亦云“尖”)面,兑头,深目,厚耳,垂腹,反羽”;又云:“承水而王,为人黑色,大耳”,“其民(大头)聪耳。”《淮南子》云:“北方”,“其人翁形短颈,大肩下尻。”《五行大义》云:“北狄之人,高权被发”;又引《春秋文耀钩》云:“北方至寒,其人短颈,象气急缩也。”

(三)相术之说

《阴阳二十五人》云:“形胜色,色胜形者,至其胜时年加,感则病行,失则忧矣。形色相得者,富贵大乐。”这种将形色与富贵挂钩的说法在古代相术中极为常见。中国相术起源于先秦,形成于两汉,发展于两晋南北朝,兴盛于隋唐宋,整理于元明清。其代表作是后周王朴《太清神鉴》,详尽记载了五行与五形、五色、五声、五音之间的关系。因为相术与中医都以阴阳五行说为指导思想,同源而又有所相异,所以极具参考价值。

关于五形及其与五行之间的对应关系,相术各种说法大同小异。后周《太清神鉴》将五行与五形的关系总结为“木要瘦兮金要方,水肥土厚火尖长”。宋《麻衣神相》指出:“木瘦金方水主肥,土形敦厚背如龟。上尖下阔名为火,五样人形仔细推”。[5]还有一种常见说法来自宋明《神相全编》,“金不嫌方,木不嫌瘦,水不嫌肥,火不嫌尖,土不嫌浊。”[6]

相术中各种说法的细节并不相同,兹整理如下。

1.木形之人。《五行大义》引《相书》云:“木人,细长直身。”《太清神鉴》云:“木形长瘦”,“木形耸而瘦,挺而直,长而露节,头隆而额耸也,或肉重而肥腰,偏而背薄,非木之善。”《神相全编》之《正形歌》云:“木形长且瘦,筋骨更条条。青直还须贵,枯干禄未饶”;《神相全编》引陈图南(陈抟)云:“木形瘦直骨节坚,色带青兮人卓荦”;引《风鉴》云:“稜稜形瘦骨,凛凛更修长,秀气生眉眼,须知晚景光”;引成和子云:“木形主长”。

2.火形之人。《相书》云:“火人,小头丰下,短小。”《太清神鉴》云:“火形赤而上尖”,“火形者,上尖而下阔,上轻而下重,性躁急而炎炎也。”《神相全编》之《正形歌》云:“火形看上下,下大耸形高”;引陈图南云:“火形丰锐赤焦躁,反露气枯无常好”;引《风鉴》云:“欲识火形貌,下阔上头尖,举止全无定,颐边更少发”;引成和子云:“火形主明”。

3.土形之人。《相书》云:“土人,圆面大腹。”《太清神鉴》云:“土形重而厚”,“土形者,敦而厚,重而实,背隆腰厚,其形似龟也。”《神相全编》之《正形歌》云:“土形完满处,且向准头看。”“背”“如龟厚”;引陈图南云:“土形敦厚色黄光,臀背露兮性乐静”;引《风鉴》云:“端厚仍深重,安详若泰山,心谋难测度,信义动人间”;引成和子云:“土形主厚”。

4.金形之人。《相书》云:“金人,方面兑口。”《太清神鉴》云:“金形方正”,“金形者,小而坚,方而正,形短不为之不足,肉坚不为之有余也。”《神相全编》之《正形歌》云:“金形方是正,体重极威严”;引陈图南云:“金形方正色洁白,肉不盈兮骨不薄”;引《风鉴》云:“部位要中正,三停又带方,金形人入格,自是有名扬”;引成和子云:“金形主方”。

5.水形之人。《相书》云:“水人,面薄身偏,蛇行。”《太清神鉴》云:“水形肥而圆”,“水形短而浮,阔而厚,则俯然而流也。”《神相全编》之《正形歌》云:“水形肥且厚,肉慢见尖垂”;引陈图南云:“水形圆厚重而黑,腹垂背耸真气魄”;引《风鉴》云:“眉麤(粗)并眼大,城廓更团圆,此相名真水,平生福自然”;引成和子云:“水形主圆”。

二、讨论

(一)古代文献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五形的几何形状描述不清晰、不确定。以《阴阳二十五人》五形之人的面孔形状为例来看,土形之圆面,可以抽象出土形的基本几何形状为正圆形或椭圆形;金形之方面,可以抽象出长方形或正方形。但是,木形之长面,火形之锐面,则难以抽象出确定的基本几何形状。至于水形之面不平,则更是无解。如果火形、木形、水形难以抽象出相应的基本几何形状,那么严格来说五形之说不能成立。

第二,五形的描述标准不统一,描述部位不完整。《录图》在描述苍、赤、黄、白帝面孔时,给出了几何形状,而在描述黑帝面孔时,则云“深面”,明显标准不一。《阴阳二十五人》在描述五形之人面孔形状时,木、火、土、金四种形的面孔形状,皆为正视结果,而水形之“面不平”则更像是侧视结果。此外,相术里,常同时出现肥瘦、轻重与几何形状等数种标准,非常不统一。另外,身体部位中,主要是头与面,次要是眼与骨,细分出了五形,其他部位罕有细分。

第三,一些论断与现代统计知识相左。比如,在《阴阳二十五人》中,木形、火形、金形之人皆为小头,土形、水形皆为大头,即小头与大头之比为3比2;另一方面,五种基本型中有四种为小手足,只有一种为大手足,即小手足与大手足之比为4比1。一般认为人类形态的统计分布为正态分布,所以,假设人体形态可以由五种基本几何形状通过某种法则推演而来,那么上述比例一定存在问题。

(二)東西方对人面几何形状的观察

由于古代典籍中的五形描述不清晰,无法给出确切的定义,因此研究陷入困境,无法抽取出与五行对应的五种基本几何形状。若想脱困,需要一个切入点。由于中国古代文献对人面几何形状描述最为详细、完整,而一些西方学者对人面几何形状亦有详细观察与分类,因此,下文以人面几何形状为切入点进行突破,试图从人面形状中抽象出与五行对应的五种基本几何形状。

在东方,中国使用五行学说,五形人面几何形状的主要词汇如下:木形人面,“长”“长瘦”“方”;火形人面,“锐”“圆”“尖长”“上尖下阔”;土形人面,“圆”“方”;金形人面,“方”“方而正”;水形人面,“夹(狭)”“薄”“肥圆”。

在西方,一些学者对人面形状也进行了观察与归纳总结,并与人格特征、职业倾向相联系。[7]Lamons发现,圆形面孔之人,喜好组织、计划和指挥,大多为领导人物或商业经理;(倒)三角形面孔之人,性好孤静;四方形面孔之人,喜好活动且好进取,喜好做事而不是喜好思索。Blackford博士发现,圆形面孔的人,有政治思想,善交际,容易在政治界占优势;三角形面孔的人,不喜运动,体弱;方形面孔的人,为劳力之人,性活泼,好运动。

由上文可以看出,无论是东方的演绎式五种形状,还是西方的归纳式三种形状,都或多或少存在混乱、冲突和重复,因此并不能直接解决五形难题。

(三)对阴阳五行学说的三种理解

由于阴阳五行学说已经得到自然现象数据的初步支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8]因此,可以基于对阴阳五行理论的分析,对五形及其与五行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理论上的探索。

对阴阳五行的理解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是将阴阳和五行学说看成两种独立的学说,五行被理解为树木等五种粗大的物质,或在此基础上抽象出的五种属性。第二种看法认为阴阳和五行之间存在联系,阴阳生五行:少阳为木,太阳为火,少阴为金,太阴为水,阴阳和合生土;第三种看法即“阳和阴五行”体系,认为五行应为五行之炁或五炁,由“阳、和、阴”三炁生成。其中,木炁为少阳之炁,火炁为太阳之炁,二者仅是阳炁的一部分;土为中性之炁,属和炁;金炁为少阴之炁,水炁为太阴之炁,二者仅是阴炁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此处阳炁和阴炁是连续变量,少阳木炁、太阳火炁仅仅是阳炁这种连续变量中的两个区间,而少阴金炁、太阴水炁则是阴炁这种连续变量中的两个区间。至于和炁,目前暂时推测其强度稳定不变,用常数表示。

(四)探索五形以及五行与五形的对应关系

1.按照第一种观点来探索五形。由于五行被看作五种物质,则只能比照树木等五物来给出几何形状。这些显然不是五种简单的、基本的几何形状。要想从五物中抽象出五种基本几何形状,必将会遇到极大的困难,事实上也没有人成功过,由古代文献混乱的说法可见一斑。

2.按照第二种观点来探索五形,则存在严重的逻辑问题。假设五行分别对应五种基本几何形状,那么由于少阳木、太阳火同属阳,则二者对应的基本几何形状则必然同属一类。少阴金、太阴水同理。因此,一共有两类基本几何形状。至于土,因其由阴阳和合生成,所以应该由这两类基本几何形状和合而来(可以理解为加权平均)。然而这样一来,土却因此丧失了单独对应的基本几何形状,与最初的假设逻辑冲突。

3.按照第三种观点来探索五形。在“阳和阴五行”体系下,因五行或五行之炁来自阳、和、阴三炁,故只需要对应三类几何形状。其中,少阳木炁与太阳火炁同为阳炁,因此应该对应一类几何形状;少阴金炁与太阴水炁同为阴炁,因此应该对应另一类几何形状;而中性的和炁、土炁则对应第三类几何形状。从理论分析角度而言,阳炁应该对应外向,阴炁应该对应内向。结合东西方的经验观察,可以推导出如下较为合理的对应关系:“阳炁-圆形面孔、阴炁-(倒)三角形面孔、和炁-方形面孔”。虽然人脸形状不可能达到严格的圆形、三角形、方形,但是,可以从这种观察经验中抽象出与阳、和、阴三炁相对应的三类基本几何形状分别为圆形、方形和三角形。

阳、和、阴三炁确定了对应的几何形状之后,需要进一步确定五炁对应的几何形状。已知阳炁包含少阳木炁、太阳火炁等,阴炁包含少阴金炁、太阴水炁等,那么它们又具体对应什么几何形状呢?

以下三点可以提供重要的帮助。第一,由几何学知识可知,椭圆形是一类几何形状,而圆形是椭圆形的特例;等腰三角形也是一类几何形状,而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例。第二,由“阳和阴五行”体系可知,阳炁、阴炁存在渐变的过程,分别从强度较小的元阳、元阴,经过强度较大的少阳、少阴,然后达到太阳、太阴。[9]显然,阳炁、阴炁的最大值(分别为正南和正北那一点)位于太阳、太阴区间之正中。第三,已知人体形态还存在着大小差异,这可能与炁之强度相关,即:炁弱则体弱而小,炁强则体强而大。

根据这三点,对于五行在二维空间应该对应什么几何形状之问题,本文提出如下猜想。

第一,阳炁对应一系列参数有所变化的椭圆形,在阳炁取最大值时对应正圆形。具体来说,阳炁较弱的少阳木炁区间(东北到东南)对应一系列面积较小、两焦点之间距离相对较远的椭圆形;而阳炁旺盛的太阳火炁区间(东南到西南)对应一系列面积较大、两焦点之间距离相对较近的椭圆形,其中当太阳火炁取最大值时(正南)则对应正圆形。

第二,阴炁对应一系列参数有所变化的等腰三角形,在阴炁取最大值时对应等边三角形。具体来说,阴炁较弱的少阴金炁区间(西南到东北)对应一系列面积较小、两边夹角度数较大的等腰三角形;而阴炁旺盛的太阴水炁区间(西北到东北)对应一系列面积较大、两边夹角度数较小的等腰三角形,当阴炁取最大值时(正北)则对应正三角形。

第三,和炁或土炁,由于假定其强度四季不变,所以应该对应一系列同样大小的正方形。

同样的,可以猜想元阳(正北到东北)和元阴(正南到西南)之炁应分别对应一系列更小的椭圆和一系列更小的等腰三角形。而阳炁剩下的区间(西南到正北)、阴炁剩下的区间(东北到正南),其对应的几何形状,可能与前面提及炁之强度相同的区间对应的几何形状相同。

上文讲的是五行在二维空间对应的五形(目前尚无具体参数),由于人体形态是三维的,因此需要继续探讨五行在三维空间对应的五形。根据相关几何知识,可以作出以下猜想:阳炁对应一系列椭圆体,其中少阳木炁对应一系列体积较小、两焦点之间距离相对较远的椭圆体,太阳火炁对应一系列体积较大、两焦点之间距离相对较近的椭圆体,当阳炁取最大值时对应圆球体。阴炁对应一系列三角形构成的多面体,具体是什么形状目前尚不清楚,需要从数据中总结。至于中性土炁,由于猜想其二维对应正方形,故三维应该对应正方体,或正六面体。巧合的是,此处的“土炁”与柏拉图的“土根”皆对应正六面体。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文提出的猜想中,五行之炁因为来自于三炁而只能对应三种几何形状。然而,传统上的五行对应的“五形”是具有五种几何形状的。为了与这种传统说法相对接,前述严格的猜想说法也可粗略表达为:木、火、土、金、水这五行(之炁)对应的基本几何形状分别是椭圆形、正圆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使用这种粗略说法,有利于交流,因此下文仍然采用五行、五形之说。

(五)用五形进行推演存在的局限

人体形态多种多样,既有群体共同特征,又有个体差异特征。五行通过对应五形可以解決个体差异问题,但是群体共同特征似乎无法解决。对于这个问题,看起来需要额外一些几何形状来对应群体共同的几何特征,表达诸如种族、性别、区域等因素的影响。

(六)研究五行与五形对应关系的意义

五行是一种演绎思维,五形因为与五行一一对应,因此亦拥有推演的能力。只要确定了五形,则有望通过某种法则推演出无穷多的人体形态。

古代阴阳五行学说是可以描述“天、地、人”的大一统理论。从《黄帝内经》等典籍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代人很自然的断定五行与人格特征存在对应关系。对五形的深入研究,有望确定人体形态是否可由一些基本的几何形状演绎出来。如果此路可行,则意味着阴阳五行理论,准确来说是“阳和阴五行”理论,可以用于人格心理学的研究,继而可以探索人体形态与人格心理特征之间的具体关系,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身心关系的认识,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结论

中国古代存在将五行与五形一一对应的思想。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结合西方的经验观察与分类,根据“阳和阴五行”体系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五行与三类或五种基本几何形状对应之猜想。至于这些几何形状的具体参数,需要后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继禹.中华道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503-505+512.

[2](清)永瑢,纪昀等纂修.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896)342,(194)1045.

[3]刘国忠.五行大义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271.

[4]张双棣.淮南子校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67-470.

[5](宋)麻衣道人著,金志文编.图解麻衣神相[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38.

[6](清)陈梦雷,蒋廷锡编.古今图书集成[M].上海:中华书局影印,1934:473-12.

[7]兰波.中国传统相学及其现代化转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68-169,199-201.

[8]Yan Wang.Re-analysis of tropical cyclone variability from February 1956 to February 2016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using the TianGan-DiZhi calendar[J].Journal of Geography and Regional Planning.2017.10(11).pp.309-316.

[9]王彦.《中华道藏》里的五行之炁及其溯源[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51-55+83.

猜你喜欢
五行阴阳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服药先分阴阳
Yin and Yang: Finding Balance and Understanding
法于阴阳
把算美丽肌肤的“五行”风水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