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击起千层浪

2020-08-10 08:59王艾洁
关键词:可视化英语课堂思维

王艾洁

引言

Let us begin our class这一英语教学导入形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使用却“投石不惊”,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以上情况,本文针对牛津译林初中英语的教学案例,从图片导入法、设置悬念法、故事情境法等几个方面探讨导入的策略。具体实施过程是学生在课前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并在课前把自己的预习成果以不同形式展现出来,使得思维可视化;教师再结合学生思维可视化成果进行不同形式的导入。

1.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现状分析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而趣的导入,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心,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但关键是如何“投石”才能“激起千层浪”?常态的导入模式,如问题导入法、视频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直接导入法等,投石不惊、荡不起涟漪、碰撞不出火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既定的效果。

英语教学一直以来存在误区,大量的机械重复记忆被用来训练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事实上,英语学习是一门语言的学习,机械的重复会磨灭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使之失去耐心去品鉴语言的美感。

鉴于以上原因,思维可视化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善这一情况。

思维可视化简单来说就是运用一系列的图例或展示把原本不可视的思维和记忆,甚至思维方式和过程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有效地提高信息加工和信息传递的效果。因此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不仅要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更应该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培养起来。思维可视化在教学中的有效使用就可以把课堂效率发挥到最优,更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外预习和复习的效果。

思维可视化可以用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即课前、课中、课后,并贯穿于学生预习、上课、复习各阶段。在课型方面,英语的阅读课、语法课、写作课都可以成为实施思维可视化技术的主阵地。思维可视化教学在英语课堂内的使用比较普遍,本文重点要探讨的内容是把思维可视化延伸到课外同时为课内服务、有效利用学生思维可视化的成果并有效地运用到课堂导入中。

2. 例析思维可视化应用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环节

以新版牛津译林初中英语教学案例为例,简单谈谈学生运用可视化思维在课前预习后并把预习成果实施到课堂导入的几种常见的导入课方法和实践。

2.1图片导入法

实物教学或者图片教学,有利于增加可视效果,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实物或者图片,直接切入教学的主题,使课堂教学简洁、简明、简朴,构建简约、实效的英语课堂。

如学习八年级下册的Unit 1 Reading时,教师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并在课前导入时呈现思维可视化的成果。该Reading是一个讨论过去和现在变化的interview,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变化做一个可视化的呈现。比如呈现自己家乡过去和现在的图片,甚至过去人们使用的实物(旧的收音机、手表、老玩具……),教师结合学生介绍图片和实物的可视化呈现直接导入Reading的教学。教师有效总结学生的呈现后,直接呈现Millie采访Mr. Chen的视频短片,提出问题What are they doing? Why is Millie interviewing Mr. Chen? Guess what questions will Millie interview him?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视频,猜测Millie 采访陈先生的意图——写一篇“家乡巨变”的专题报告,进而猜测Millie可能从哪几个方面设计问题而采访获得信息。教师情境的给出,问题的设计,迅速把学生引领到教学中,走进文本中。

再如,八下Unit 2 Reading的学习,教师课前先安排学生收集有关世界名胜的图片或视频,如the Little Mermaid、the Statue of Liberty等的图片,再由学生呈现自己的成果,要求学生在出示图片时对图片进行简单的介绍;也可以以Pair work的形式进行交流。在学生呈现可视化成果后,教师和学生们一起谈论这些名胜,以Have you been to...? Where have you been? 等问题作为引子,和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待学生说出曾经去过香港的迪士尼乐园时,巧妙过渡到阅读教学中。图片的提供、交际教学的使用,顺理成章地将学生带进Reading的学习,学生想急于知道迪士尼乐园的“美”,了解有什么好玩的、好看的,之前呈现过相关信息的同学更会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对文本的预设与正在阅读的文本进行关联,便会产生迫不及待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又如学习七年级下册的Unit 8 Natural disaster Reading前,教师的预习任务可安排学生收集整理有关地震的资料、图片。导入时,可以安排学生以Personal talk的形式简单介绍有关地震的知识,或分享面对危险情况,作为学生可以如何保护自己。在学生们可视化的呈现之后,教师紧跟着呈现1999年台湾大地震发生过程中的“墙倒屋塌”的情境,有了学生前期的信息搜集,和部分同学对地震知识的直观呈现,再结合视频里地震的现实场景,学生一定会被激发兴趣,然后教师再通过问题What happened?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想象、创新,以及急于知道Timmy经历台湾大地震的具体细节,促其主动阅读,产生欲罢不能之效。

2.2故事情境法

没有哪一个学生不对故事感兴趣。教学中,教师们不难发现,在知识点的学习方面,学生们兴趣不够浓厚,或者根本就提不起精神,但只要提到身边的人或事、说到影星歌星、提到网络游戏等,学生们会立刻回归课堂,注意力高度集中。基于这一心理需求,教师不妨在导入中巧用故事情景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如八下Unit 8 Reading教学前,教师事先展示一副描述Timmy在地震过程中经历的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提示自己编写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叙述他自己编写的地震小故事,这既是思维的直观呈现,同时又是对文本的简单梳理。教师在学生表述过程中还可以及时發现问题,适当地引导学生利用图片来讲述Timmy在地震前、地震中、地震后的经历。娓娓道来的故事梗概,也是对Reading的简单概括,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也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猜你喜欢
可视化英语课堂思维
数据可视化设计在美妆类APP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我的英语课堂经历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英语课堂中语用学委婉语的使用研究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