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发明家”陈美桂:小发明大智慧,为患者减轻病痛是动力

2020-08-10 09:07佟雨航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调节器钻研武汉大学

佟雨航

陈美桂,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神经内科护士,由于扎针技术一流,被患者称为“陈一针”。其实,陈美桂还有另外一个更响亮、更受人尊敬的称号——“护士发明家”。自2014年以来,陈美桂一边勤恳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发明。如今,她已经获得了17项国家发明专利,另有10余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审核中。

细心照料病患,在工作中产生发明灵感

2010年7月,陈美桂从武汉大学医学院临床护理专业毕业后,进入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神经内科做了一名护士。进入神经内科后,陈美桂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在日常医护工作中,陈美桂不但对待患者如家人一般温和,扎针技术更是一流,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无论血管多么细、多么难以辨认,她都能“一针见血”,很多病人点名要她扎针,并亲切地喊她“陈一针”。陈美桂还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细致的心,她敏锐地发现了有些医用装置存在着或大或小的缺陷。于是,除了在上班时做好扎针、配药等本职工作外,她还热衷于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发明,填补这些缺陷。

2014年初,陈美桂被轮换到神经内科重症病房。神经内科重症病房经常会收治一些急性脑中风患者,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吞咽困难,护士们必须通过鼻饲置管才能给患者喂药。但有些固体口服药不易溶解于水,护士们通常要先将药物碾碎,再将粉末药剂倒入药杯中用温水溶解,最后再通过鼻饲管喂给患者。

在给患者喂过几次药后,陈美桂细心地发现,用鼻饲置管给患者喂药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在碾药杯中可能会有药物残留,如果冲洗清洁达不到要求,很容易出现各种药剂的串用,增加患者用药安全的风险。陈美桂想,能不能发明一个能够集碾药、喂药为一体的装置呢?这样不但能让碾药方便省力,还可以杜绝药物串用的风险。

自那以后,陈美桂在为患者用鼻饲置管喂药时,就特别留心观察患者的反应并琢磨如何改进。医院里的一些同事听说陈美桂在钻研发明,很不理解她的做法:“搞发明是发明家的事情,一个护士该做的就是打针、输液、配液体……”陈美桂听了同事们背后的议论,既不反驳也不计较,依然心无旁骛专心研究自己的发明。

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工业设计、工程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学科知识;一趟一趟地跑图书馆,借回一本本力学、工程学、统计学等方面的书籍,废寝忘食地一页一页“啃”,并摘录了几大本读书笔记。“人人都认为护士就是打针、输液,我这个护士就要干点科学家干的事。”陈美桂心里憋着一股劲儿。

经过2个多月的探索,一个新型鼻饲注射器的设计在她脑海中成型。她把构思设计从图纸中还原出来并多次修改,最终,一种带有碾磨功能的固体药物鼻饲注射器成功诞生了。经过临床实际应用,新型鼻饲注射器取得了令人非常满意的效果,受到了神经内科患者和护士的一致称赞。

由于初次涉足發明领域,陈美桂对自己的发明成果并没有保护意识。直到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她的律师同学听说她有了新发明,便建议她尽快向国家专利局申请发明专利,以保护自己的发明成果不被他人盗用。在同学的帮助下,陈美桂为自己的“新型鼻饲注射器”成功申请到了国家发明专利。

功夫不负有心人,发明创造获肯定

拿到第一张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后,陈美桂内心充满了无限的喜悦和无穷的动力,钻研发明的热情也更加高涨。她开始有意留心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进而创造出新的发明。

有一天,神经内科二病区住进来一位年纪较大的患者。患者脾气倔、性子急,护士给他扎上针,调好了输液滴速,并一再强调不要乱调滴速,可护士刚刚转身一走,他立马就把输液滴速调得跟流水一样快,家属规劝也不听。结果,由于输液滴速过快,患者的心脏出现问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才转危为安。

这次意外的“事故”让陈美桂有了新的想法:“输液滴速太快,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和最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会让患者心脏负荷增大,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如果能将输液滴速‘锁定在安全滴速就好了。”有了初步的思路,她想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用光控的方法来控制滴速,但许多药物经光照后会发生反应,影响药物效果;用压力原理,等到只剩半袋液体时,滴速会减慢,可是成本太高,推广意义不大……那段日子,陈美桂简直像着了魔一般,吃饭时琢磨,睡觉前也琢磨。不擅长画图的她,图纸一张张画好又揉碎,难题一个个攻破又出现,几个多月下来,光是技术方案和说明书草案摞起来就有一尺多厚。为了找到设计灵感,她跑去自行车摊位看修自行车,去水果店看售货员削菠萝,一看就是半天;去医院图书馆借书,也是一借就是一摞,图书馆的书几乎被她借了个遍。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经过10个月的尝试和打磨,陈美桂终于创造出了一个成本只需要3角钱、可以反复利用的塑料调节器。这种塑料调节器由4个螺旋卡扣组成,外形像一个迷你的小车轮轴承。应用时,护士只要把调节器放在输液管外面,调好滴速后将其中一个卡扣收走,患者就无法再乱调滴速,可以达到“定速”的目的。陈美桂喜不自胜地说:“我设计的这个新型装置,不仅使滴速精确度提高了一倍,还增加了人性化的闭锁式设计,而且这个装置消毒后可以重复使用,能为患者节省下不少费用。”

“滴速锁定调节器”研制成功后,陈美桂立刻把它应用到护理工作实践中,效果非常好。医院里的一位资深老教授也连连夸赞:“不错!真不错!”据这位老教授介绍,国外大型高端医院也有同类产品,但只能嵌在输液管里,而且只能使用一次,每次要花费40元。假如病人住院20天、一天用1支这样的输液管,就要额外多花费800元。而使用陈美桂发明的外置式滴速锁定调节器,同样住院20天,费用仅为40元。

在老教授的鼓励下,陈美桂为“滴速锁定调节器”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并顺利地拿到了她人生中的第二个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登上武汉大学讲台,引领科室发明热

研发了2项新型实用性发明,而且都获得了国家专利,这让陈美桂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在随后的2年多时间里,陈美桂白天上班护理病人,晚上下班后构思发明方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美桂又相继研发了“痴呆患者识别手环”“多图形采血試管架”“置留采血组合装置”等近30项发明,其中17项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还有10余项发明产品正在申请审核中。

发明路上硕果累累、成绩斐然。陈美桂也因此声名远播,被同事们赞誉为“护士发明家”。

陈美桂表示,家人和同事对自己的爱好都非常支持,科室主任、护士长也常常对自己的发明提出建议。那些曾经不理解陈美桂的同事也转变了对她的看法:“她总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然后琢磨出实用又好用的小发明,在这一点上我们都十分佩服她。”

钻研发明几乎成了陈美桂业余生活的全部,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影响工作。相反,她更加精益求精地从事本职工作,连续4年被评为医院优秀护理工作者。在陈美桂的带动下,中南医院神经内科的护士站掀起了一股发明热。护士长谢斐说:“近两年来,在陈美桂榜样力量的影响下,多位护士都效仿她琢磨如何完善工作细节,并尝试申请专利。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多位护士通过努力钻研,也都研究出了一些实用的小发明。就连刚入院不久的年轻护士,在陈美桂的全力帮助和指导下,也申请了人生中的第一项发明专利。”

陈美桂在发明创造上的成绩,也引起了母校武汉大学的关注。2017年1月,武汉大学健康学院向陈美桂抛来橄榄枝,特聘她为武汉大学“客座教授”,为健康管理系的本科生讲授“护理创新与创业”的课程。

得到这一消息时,陈美桂几乎不敢相信;也有人对陈美桂只是本科学历却能走上大学讲台给本科生讲课持怀疑态度。为此,武汉大学健康学院健康管理系副主任张青给出解答:“虽然陈美桂只拥有本科学历,但她在护理实践和发明创新等方面成绩突出,因此破格让她担任选修课程导师为本科生授课。”

陈美桂也不负母校所望,她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感想,深入浅出地为学生们讲授“护理创新与创业”课程,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为了能把课讲得更好,陈美桂还考上了武汉大学医学院护理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如今,陈美桂工作、读研、授课、发明一个都不少,她每天就像陀螺一样极速旋转。因为要护理病人,她每天配药、挂水、扎针,穿梭于各病房之间;因为要钻研发明,她学习多种知识,查阅很多资料;因为要给大学生讲课,她提前备课和准备教案;因为要读研究生,她废寝忘食地学习。虽然每天都忙忙碌碌,但陈美桂觉得很充实。

值得高兴的是,目前陈美桂的4项专利已经有企业确定要投入批量生产,其它的专利也正在积极与厂家接洽中。陈美桂还想利用工作之余,把这些发明再仔细推敲琢磨,加以改进和创新。现在,她最大的愿望是早日看到这些发明真正用于临床护理,为病患减轻病痛。陈美桂说:“申请发明专利只是一个起点,不断创新,运用于实际,才能让它发挥出价值。”

最后,当有媒体采访问起她的发明初衷时,陈美桂由衷地说:“我钻研发明一不为名,二不图利,只为减轻患者所承受的病痛。因为在这些年的护理生涯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患者身心所经历的种种痛苦,所以我希望自己能用这些发明换来患者的尊严与笑容。”

(编辑 鲍琦)

猜你喜欢
调节器钻研武汉大学
校训展示墙
难题
因式分解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Quality Direction and Quality Performance
AnAnalysisofCohesiveDevicesinARoseforMissCaroline
新型游梁式抽油机平衡块调节器
汉字新解
哥德巴赫猜想
电厂自动控制系统调节器应用概述
武大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