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成为了时代的“新宠儿”,与此同时各级广电媒介也在积极推动新媒体的建设,转变传统媒介的发展形势。在新媒体时代,社会舆论监督发生着重要的转变,全新的传播渠道、模式、理念提升着新闻舆论监督的成效力。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短板”,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全面提升媒介融合的舆论监督力。
【关键词】新媒体;舆论监督;媒介融合;发展;成效
【作者簡介】刘悦,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农业农村新闻部记者。
所谓舆论监督,其实是社会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社会监督(外部监督)的一种,其实质是公众的监督。舆论监督作为公民宪法权利(监督权)的体现和常见形式,是社会公众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对社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表达信念、意见和态度的活动。舆论则是公众对特定话题所反映的多数意见之集合,是一种社会评价和社会心理的集中体现。舆论监督常与新闻媒体联系在一起,但其本身并不能直接与新闻媒体划等号,因为新闻不一定是舆论,新闻媒体只是传播意见进而形成舆论的工具,总之,新闻媒体的监督只是舆论监督的一种,而非全部,舆论只是借助于传播工具实现其监督的目的。新时期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外部公众监督方式已经从传统媒介转向新媒体,其与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融合趋势已现。
一、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变革
(一)舆论监督主体的多样化
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在过去,舆论监督往往最有效的就是传统媒体的监督方式,而在新媒体时代由于人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分享与上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舆论监督的主体。比如在抖音平台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部门不作为的现象,其就是当事人或者相关信息人通过新媒体平台上传,成为了公众舆论监督的热点话题。舆论监督主体的多样化是整个外部监督体系良性发展的重要写照,其对于整个社会舆论监督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舆论监督方式的透明化
在过去,可能出现受到内部“干涉”而导致相关的事件被“压”下来,导致舆论监督的过程相对不透明。而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方式已经逐步的开始透明化,更多的舆论监督热点往往不是通过传统媒介平台发声,而是由新媒体平台产生。譬如近期广东某地交警队干部儿子涉嫌酒驾致人死亡的新闻信息在抖音平台火爆,登上了热搜。由于外部舆论监督的介入,事情发生了戏剧化的转变,原有的一些结论被推翻,相关的涉事人员也受到了应有的处罚。这种透明化的舆论监督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舆论监督方式的透明化。
(三)舆论监督环境的宽松化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的日新月异,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舆论监督工作,并且也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为舆论监督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人通过新媒体都可以诉“情”说理,当然这是需要基于客观的事实。整个社会舆论监督环境的宽松化,进一步推动了媒体监督的深度化发展,这对于帮助媒体挖掘事件背后的“来龙去脉”、打破常规的舆论监督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短板”
(一)信息的滞后性
信息的滞后性主要体现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往往都是通过传统媒介平台的采集、制作、播出等过程后来开展。这种信息的滞后性,降低了舆论监督的实效性,成为了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短板”之一。比如震惊中外的“天津危险品爆炸”事件,其一开始是附近的居民通过微博进行信息的传递,传统媒体的反应力“相对迟缓”,很多后期新闻信息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来自于微博的视频内容。从这些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过程中,信息滞后性带来的潜在影响,因此加强信息传递、采编、报道的及时性对于传统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反映出传统媒体亟须变革的急迫性与必要性。
(二)传统媒介“本位”监督的转移
所谓传统媒介的“本位”转移,其实就是传统媒介监督主体性的多样化发展。这种监督本位的转移,其实就是新媒体时代下舆论监督主体的发展关系。在过去,传统媒介作为社会舆论监督的中坚力量,对于社会舆论导向等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而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舆论监督的主体,导致了传统媒介监督“本位”发生转变,当然这也是新时期舆论监督发展的必然结果。传统媒介的监督力量转移,其与当前新媒体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加强传统媒体的发展成效性、推动传统媒体的改革迫在眉睫。当然,我们欣喜地看到,传统媒体在新时期也在做出巨大的转变,增设新媒体客户端、打造融媒体中心等,很多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三)舆论监督的“受限性”
传统媒介作为官方、权威的机构,是社会舆论监督的中坚力量。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媒介的舆论监督往往存在一定的“受限性”,来自于各个相关部门的“游说”“施压”等手段,让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畏手畏足”,其舆论监督的“锋芒”被收敛、舆论监督能力被“压制”。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的“受限性”问题让一些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事件、话题等受到影响,进一步降低了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力度。
(四)舆论监督内容的“尺度”不够
说到舆论监督内容的“尺度”往往与舆论监督的“受限性”存在一些关联性。在过去,考虑到社会影响、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因素,对于某些事件的监督往往不够“深度”,导致了舆论监督有时成为了“堵住”悠悠之口的手段。新时期,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舆论监督内容的“尺度”也在不断地向纵深化发展,只有深挖监督内容本身,才能真正提升整个媒体的舆论监督力。
三、新媒体下媒介融合提升舆论监督的建议
(一)认清趋势,积极构建传统媒介的新媒体平台
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成为舆论监督主体的时代,传统媒介的发展不能思维定式、因循守旧,尤其在新媒体时代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当前,各级传统媒介平台也在“招兵买马”,不断扩充自身的新媒体能力,为整个舆论监督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比如笔者所在的贵州日报积极打造线上平台——成立天眼新闻客户端,有效推动了融媒体时代舆论监督事业的发展。通过新媒体平台的构建,有利于舆论监督的时效性开展,加强了与自媒体平台的联系,为广大人民群众第一时间获取舆论监督信息提供了更好的方式。
(二)强化舆论监督能力,破“尺度”难题
舆论监督“尺度”其实就是对舆论监督对象、事件等进行深度追踪的过程。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其舆论监督在“尺度”上也在不斷的“深挖”。当舆论的热点与关注度达到一个数量级时,舆论监督的对象也不得不进行自我的“尺度”展示,任何回避、逃避、推诿的过程都会得到一定的“缓解”。就目前相关平台的热点信息关注来看,很多“尺度”问题都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从这些情况来看,正是由于媒介融合的优势,让很多受监督对象在被监督的过程中“尺度”不断被媒体深挖而不得不去回应和解决问题。
(三)媒介融合让舆论监督不再“受限”
媒介融合下,舆论监督可以突破地域、空间、时间的限制,让更多的舆论监督对象能够在阳光下接受监督。广东交警队长儿子肇事逃逸案件,在新媒体舆论监督的介入后,其整个事件都处在了“阳光”之下,原本“隐藏”在阳光下的内幕事件得到一一的揭开,其舆论监督的深度前所未有。又比如河南电视台的《小莉帮忙》,其就是深入到事件发生的一线,找到当事人、帮助求助者解决现实难题,这其中不乏有相关政府工作者不作为的事件,面对面的沟通、一对一的解决、话对话的冲突等都是传统媒介在舆论监督中“受限”的内容。
结语
新媒体时代,为舆论监督事业提供了更多、更可靠、更丰富的选择。尤其在媒介融合后,舆论监督的方式、过程、程序等都在发生着变化,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与便捷为舆论监督服务成为了当前舆论监督发展的重要一环。然而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新媒体在舆论监督中容易出现的“道德绑架”“媒体审判”等问题,取长补短、趋利避害,切实做好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曾宪琳,卞文阳.浅谈融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特点与对策[J].电视研究.2019(08).
[2]王志宏,蔡鹏,融媒体时代的新闻舆论监督缺陷及对策探析[J].电视指南.2017(09).
[3]尚乃贵.融媒体时代传媒人才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传播力研究.2019(36).
[4]李康,融媒体时代加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创新的实践探索[J].传媒论坛.2020(06).
[5]王军红,全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视听.2018(03).
[6]董阳,陈晓旭.从“极化”走向“理性”:网络空间中公共舆论的演变路径——百度百科“Px词条保卫战”的启示[J].公共管理学报.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