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湖湘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020-08-10 04:19周正刚彭益民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湖湘文化

周正刚 彭益民

收稿日期:2020-02-2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6BKS046)

作者简介:周正刚,男,湖南望城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哲学与文化建设;彭益民,女,湖南益阳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管理与社会治理。

摘要:推进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必然和实践的诉求,具有理论、历史和实践的必然逻辑。新时代推进湖湘文化“两创”,必须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以湖湘历史传统文化为底色,以现实问题为切入点,以增进湖南人民福祉为落脚点,并在理想信念建设、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开放交流等方面选择并采取有效的路径与举措。

关键词:新时代;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20)04-0127-07

提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简称“两创”),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创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明确把三个“坚持”作为新时代党的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三个“坚持”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既是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准则,又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指针。湖湘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推动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独特作用。新时代推进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汲取思想营养,利用其丰厚的资源,这对于建设富饒美丽幸福的新湖南,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新时代推进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然逻辑

湖湘文化主要是指宋代以来湖南地区的历史传统文化。推进湖湘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就是将湖湘文化的合理部分和因子经过改造、创造,赋予新的内涵,使之转换、转化为当今所用的思想财富和精神营养;推进湖湘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就是将湖湘文化的精华、精髓加以补充完善、拓展创新,使之发展为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和内容。新时代推进湖湘文化“两创”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必然和实践的诉求,具有理论、历史和实践的必然逻辑。

(一)理论逻辑:推进湖湘文化“两创”是新时代湖湘文化发展的内在需要

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都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丰富其内容和形式。从内涵来看,湖湘文化蕴涵湘人的精神、思想和品性,其发展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湘人的精神主要表现为湖南人独特的精神和情怀。湖湘文化继承了上古文化精神和楚风汉韵,被贬谪到湖南的屈原、贾谊对湘人的精神影响尤为巨大,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构成了湖湘文化最重要的精神内涵。湘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湖南的传统学术即“湘学”之中。湘学有濂溪学、湖湘学派、船山学和晚清经世理学等形态和内容。北宋周敦颐作为理学的开山祖,“以一人之意识经纬成一学说”,独创道学,以其学义立于湖湘。南宋胡安国、胡宏父子及张栻继承、弘扬濂溪学开创湖湘学派,推崇以性为本体的理学思想和重践履的经世务实的学风,构建了湖湘地域化的理学。明末清初的船山学和晚清经世理学,使湖南兴起了一股崇实黜虚、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关切社会矛盾、人民疾苦和国家的兴亡。正是依托于湘学,湖湘文化形成了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独立根性,心忧天下、勇于献身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创新思想,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务实作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意识,坚忍不拔、倔强霸蛮的奋斗精神等文化特质。湘人的品性,表现为湖南人率直、霸蛮的性格和铁血品质。在历史演进中,中原文化不断渗入,湖湘吸收周边尤其是湘西、湘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形成了湘人“霸蛮”“血性”的秉赋,“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死仗”便是对这种品性和特质的集中概括。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从湖湘文化的精神、思想和品性中提炼、概括出“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等精髓,改造其内容,创新其思想,弘扬其精神,是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内在逻辑。推进湖湘文化“两创”,既是湖湘文化历史积淀的必然归宿,更是湖湘文化发扬光大、走向新的繁荣的重要起点。

(二)历史逻辑:推进湖湘文化“两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今人的重要职责

湖湘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又推动了历史的进步。湖湘文化以荆楚文化为源头,到两宋形成湖湘文化的第一个高峰,再到近代形成了第二个高峰,进而演进发展到现代。先秦是湖湘文化的萌芽时期,荆楚文化注入湖湘境内,屈贾的情结、中原儒释道思想以及地方巫文化融合为前湖湘文化。两宋以后,湖湘文化在湖湘学派的崛起中定型成熟,学术思想和学风特色彰显,具有兼采众长而又尤具湖湘意蕴的学理特色,从而形成了湖湘文化的第一个高峰。鸦片战争以后,湖湘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忧患意识、实学思想、通变求新、师夷制夷、洋务运动、维新变法、铁血共和,湖湘文化“开风气之先”,在文化转型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形成了湖湘文化的第二个高峰。由近代进入现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将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湖湘文化结合起来,从理想境界、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对湖湘文化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开掘与创新。毛泽东继承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传统,对“实事求是”作出科学的解释,赋予新的内涵,创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将“人民大众”理念引入湖湘文化,找到救国图强的依靠力量,形成了人民战争思想和群众路线;把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湖湘文化精神与远大理想抱负相结合,倡导知行合一,培育和造就了大批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和革命家。历史表明,湖湘文化在两宋、近代等重要历史时期,其成就之高、贡献之大、作用之突出,就在于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契合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在当今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和全球化日益深化的背景下,湖湘文化同其他地域文化一样,越来越融入中华大文化的整体之中,特色式微,影响趋弱,面临发展创新不足的困境。显然,湖湘文化过去的辉煌不能说明现在辉煌,过去的成就不能据为今天的成就。如果湖湘文化只停留于古代、近代而不进一步创新发展,其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也将停止。因此,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进湖湘文化“两创”,焕发湖湘文化的生机,是历史的必然要求,是当代特别是湖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实践逻辑:推进湖湘文化“两创”是现实的强烈呼唤和实践的迫切要求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的需要更突出地表现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湖南人生于斯长于斯,对于湖湘文化有特殊的偏好和情感,强烈呼唤湖湘文化的创新发展。当然,作为一种区域性的历史传统文化,湖湘文化在其发展中实际上存在着优劣并存、极具张力的矛盾二重性特征。“开放与保守”“理性与好斗”“大度与褊狭”“变通与固执”“激情澎湃与特立独行”混杂并行,使湖湘文化表现出其复杂性和矛盾性。因此,当今创新发展湖湘文化,尤其要适应实践和时代的要求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丰富新的内涵,注入新的精神,发展新的形式,推进湖湘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比如,在文化内容上,要从偏向政治文化转向更加注重经济文化,从偏向革命文化转向更加注重建设文化,从偏向人治文化转向更加注重法治文化,从偏向农业文化转向更加注重工商文化等。在文化特性上,要由过去的激进性转向平和性、由精英性转向大众性、由情绪性转向理智性、由内陆性转向开放性等。在文化形式上,要注重挖掘湖湘文化中的精英文化、引导市井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同时,依托湖湘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其产品、产业应当具有湖湘文化的特性、气质和韵味。只有通过“文化湘军”打造真正的“湘品”“湘音”“湘韵”,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新需求。由此可见,新时代、新实践、新诉求,强烈要求推进湖湘文化“两创”,整合思想与文化资源,同心协力奏好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的“追梦曲”、坚韧不拔的“奋斗曲”、敢为人先的“创新曲”、兼收并蓄的“开放曲”、经世致用的“发展曲”,从而创造湖湘文化的新辉煌。

二、新时代推进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目标指向

新时代推进湖湘文化“两创”,就是要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以湖湘历史传统文化为底色,以现实问题为切入点,以增进湖南人民福祉为落脚点,利用湖湘文化的资源和精华,推进湖湘文化的创新发展,实现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一)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时代推进湖湘文化“两创”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湖南文化的繁荣兴盛。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文明观,深刻认识湖湘文化既是湖湘大地的历史产物,又反过来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持辩证取舍、择善而从,对湖湘历史传统文化,既要吸取精华,又要去其糟粕,决不能借弘扬传统文化复活一些陈旧落后的糟粕和文化垃圾;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坚持“两创”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在方向问题上决不能有半点犹疑和动摇;坚持“双百”方针,对湖湘文化的各种思想资源和多样形态,鼓励其相互竞争和探索,要以开放的胸怀汲纳湖湘文化中各种有益的元素。同时,坚持“两创”原则,推进湖湘文化发展创新,必须面向现代化,体现现代性要求;面向世界,体现开放性要求;面向未来,体现前瞻性要求,充分体现出湖湘文化的地方特色、精神本质和大众化品格。要善于从湖湘文化的忧国忧民中汲取力量,从敢为人先中激发志向,从经世致用中坚定初心,从坚忍不拔中践行执着,从实事求是中提炼方法,从通变求新中探索路径,从兼容并蓄中培育胸襟。而且,要突出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让湖湘文化为时代新人的培育注入独特的“精气神”。

(二)坚持以湖湘文化为底色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对湖南来说,推进湖湘文化“两创”就是必须坚守湖湘文化的特质和底色。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典范,只有坚守其特质和底色,才能保持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个性。湖湘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两创”中尤需保持和发扬自两宋以来心忧天下的爱国传统、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经世致用的务实作风。湖湘文化是湘人创造的一种独特地域文化,“两创”中必须汲取湖南民俗和民间的优秀品质和有益因素,充分反映湖南人质朴、倔强、血性的性格和心理特征。特别是体现湖南人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独立根性,强悍傲岸、率性赤诚的火辣性格,悲天悯人、乐善好施的侠骨柔肠。湖湘文化是一种革命文化,特别是近代以来涌现大批的思想家、革命家、谋略家,涌现了陶澍、左宗棠、谭嗣同、黄兴、蔡锷等为代表的几代人才群体。推进湖湘文化“两创”必须坚守其“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死仗”的品性,发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湖湘文化也是一种红色文化,在湖湘文化的熏陶下涌现了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蔡和森等为代表的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其卓越思想、为民情怀、斗争品格和牺牲精神,映红了中国,影响了世界,是我们必须发扬光大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坚持以现实问题为切入点

推进湖湘文化“两创”,尤其要融入社会生活,以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湖湘文化历来强调经世致用,不尚空谈,提倡力行,反对坐而论道。推动湖湘文化的当代转型必须着眼于现实问题,剔除湖湘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陈旧、落后因素,转化尚能吸收、利用的因素,创新发展其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性的因素。坚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切实研究和解决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最重要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推进湖湘文化“兩创”必须着眼于当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难题。比如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积弊,要着力转化和弘扬湖湘文化实事求是的精神;针对改革发展中的“疲软症”,要着力转化和弘扬湖湘文化百折不挠的精神;针对墨守成规、不敢担当的惰性,要着力转化和弘扬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精神;针对小富即安、故步自封的内陆意识,要着力转化和弘扬湖湘文化自强不息的精神,如此等等。坚持问题导向,弘扬湖湘文化精神,要求我们汲取其各种优秀思想和精华,以肯干来提升境界、以敢干来展示气魄、以会干来增强本领、以大干来凝聚力量,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各种困难和问题的解决。

(四)坚持以增进湖南人民福祉为落脚点

推进湖湘文化“两创”,必须坚持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以增进湖南人民福祉为落脚点,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湖湘文化是“兴湘”的重要资源,是推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善于通过创新发展、整合利用,把湖湘文化的精髓贯穿和融入到湖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中,切实改善人民生产和生活。比如,充分利用湖湘的大量历史遗产和名人资源,打造更多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发展文化旅游和创意产业,提升湖南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附加值。充分利用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的传统、特立独行的个性特征和强烈的参政意识,强化政治参与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以提高湖南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的水平。充分利用湖湘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提升和增强湖南文化软实力。充分利用湖湘文化同乡共里的耕读传统、优秀的民风民俗、家风家训、村规民约,改善基层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善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充分利用湖湘文化物固有然、气化日新,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思想,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湖南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可见,推进湖湘文化“两创”决不能“空对空”,必须立足现实促发展。

三、新时代推进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路径

推进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实践过程,一个由精神到物质的飞跃过程。要实现思想理念到实际生活的具体转化,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和有效举措。

(一)在理想信念建设上植入湖湘文化之梦

湖湘志士理想远大,志存高远,从屈原到毛泽东,无不胸怀远大理想和抱负,具有坚定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意志。近代湖湘文化之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为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民族振兴,近代湖南人士筚路蓝缕、上下求索,摸索救国救民真理,前仆后继,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从魏源撰写《海国图志》“睁眼看世界”、左宗堂进疆抬棺抗击沙俄、谭嗣同菜市口“横刀向天笑”,到黄兴发动和领导武装起义屡败屡战,无不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民族的崛起和复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更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深层追问,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豪情壮志。当今我们推进湖湘文化“两创”,尤其要传承湖湘志士的远大理想抱负,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湖湘文化对于民族、国家、人民整体的价值关注和理想追求,可以更好地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二)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上体现湖湘文化之魂

湖湘文化历来重视核心价值观建设和人格培养,力行践履的道德修养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特征。从开山祖周敦颂扬“莲之出污泥而不染”、胡安国父子倡导“力行”,到王船山“分人禽界,立天地心”、曾国藩“不为圣贤,便为禽兽”,再到谭嗣同“去留肝胆两昆仑”;从毛泽东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3],到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无不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湖湘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精华。“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百折不挠、兼收并蓄”,是湖湘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当今推进湖湘文化“两创”,我们既要以心忧天下、奋发图强的爱国精神,努力实现把国家建设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现代化强国的价值目标;又要以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独立根性,努力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文明社会,同时要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个人的价值标准,加强人格锤炼和道德修养。要将湖湘文化爱国赤诚转化为对国家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决不能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将守正克己、坚忍执着的自律精神,转化为勤勤恳恳、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做到做事实、创业实、做人实;将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霸蛮精神,转化为“舍我其谁”“当仁不让”的担当精神,敢于在改革发展中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善于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建功立业。

(三)在文化事業与文化产业发展上扎实湖湘文化之根

湖湘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注重经世致用,关注国计民生,做实事、办实业。这种经世致用的特质以及敢于探索的精神,对于繁荣文化事业、振兴文化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激励作用。“文化湘军”之所以能够在新时期迅速崛起,离不开湖湘文化“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精神和文化特质的渗透。事实上,无论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发展都只有根植于湖湘文化的沃土,体现文化个性和地方特色,才能接地气、有市场,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因此,我们应以湖湘文化精髓为核心,以产品和服务为载体,将湖湘文化渗透和融入到社会生产生活中去。在文化事业方面,理论教育和思想宣传要传承湖湘文化,充分体现湖南民情民风,这样才容易入脑入心;文艺创作要体现和反映湖南人文历史、社会生活,这样才能把握时代脉搏,打造精品;公共文化服务要符合老百姓的传统习惯、兴趣口味,这样才能满足其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在文化产业方面,同样要根植于湖湘文化,善于利用其文化资源、历史遗产和民俗风情,发展文旅产业。发展振兴湖南文化产业,应当围绕湖湘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创意产业,使湖南的电视、出版、文化娱乐、动漫游戏等深扎于湖湘文化的沃土,从中汲取灵感和营养,打造一批富有创意、具有个性的精品力作。文化旅游尤其要充分利用湖湘文化丰富的历史、思想、人文、民俗和红色文化资源,打好名人牌、名节牌、民俗牌、名楼名镇牌等,创造一批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从而把文旅产业做大做强。

(四)在文化开放交流上再展湖湘文化之风

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开放包容,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特征和风格,也是推进湖湘文化“两创”的活力源泉。湖湘文化独树一帜,不仅是本土文化的交融、同时也融合了不同地域、不同学派、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度的异质文化,它本身就是在“兼收并蓄”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同地域之间的融合。古代流寓湖南的外籍人士很多,屈原的爱国求索精神、贾谊的忧国忧民情怀、柳宗元的锐意改革精神都深深影响和融入了湖湘文化。不同学派之间的交融,如道家、儒家和佛教之间的沟通与融合。周敦颐自创理学,就融入了儒释道各家的学问。还有与国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魏源、左宗棠、郭嵩焘、谭嗣同、宋教仁、毛泽东等就引进了西方近代的民族国家、民主法治、自由平等、科学理性等精神和理念,推进了湖湘文化向近现代转型。同源同质、异源异质、同源异质、异源同质等各种文化的交流、交融,酿造了杂糅复合、多姿多彩的湖湘文化。当今世界,文化开放交流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扩大和深入,尤其需要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再展湖湘文化开放、博大、包容、兼收之风,推进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要发展现代文化,也要继承历史文化;既要创新本土文化,也要学习外来文化;既要发展精英文化,也要引导大众文化;既要高扬主流文化,也要吸收流行文化,使湖湘文化在各种优势资源的碰撞和融合中熠熠生辉。湖南作为中部省份,地处内陆,易受自我封闭、保守落后内陆意识的侵蚀与困扰,新时代更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学习别人的优长,借鉴外域的先进理念、经验和作法,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推进湖湘文化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0.

责任编辑:秦小珊

猜你喜欢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魏源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刍论
浅谈湖南的“火辣文化”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从《小小冠军梦》看传统爱国主义在儿童舞中的创造性转化
传承·扬弃·创新
社会转型期中国传统诚信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接续与超越中国新闻法制传统的路径选择
“源原之辨”与传统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