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宏,郭焕平
(吕梁学院 外语系,山西 离石 033001)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稳健有力的发展趋势,社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与西方形成了一些反差;西方对中国崛起的探究,也从过去关注“中国经济模式”慢慢地转向了关注“中国政治模式”。外媒对中国的报道大致分成了两大派,一是外媒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给出了积极的评价,赞赏我国的发展战略和治国理念;二是以美国为首的外媒对华态度不友好,以西方的政治逻辑和价值观评判我国的制度,抹黑中国,歪曲解读和放大个别事件的政治意义。尤其是新冠病毒疫情期间,以特朗普为首的美方不断发布不实言论,欲将此次疫情责任推给中方。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就此问题给予了及时严肃的回应,反映出中国完善的政治话语体系,有效应对重大事件的应变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的那样,要推进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我国的许多学者[1-6]从各个角度探究中国政治话语,彭玉婷等[1]主要从身份、语境和对话行为分析政治话语,郭新峰、宋玉远[2]则关注外媒涉华政治话题报道的特点,袁赛男、李丹青[3]剖析了新时代对外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困境和出路,秦洪武、孔蕾[5]运用大数据分析了Nowcorpus数据库中2010-2018年中国政治话语在海外媒体的报道和评述状况,发现西方英语媒体对中国的关注比较片面,选择性强,且消极话语使用偏多,中国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被放大,而中国为国际社会所做的贡献则被忽略。也有学者从话语本身出发,探索政治话语体系的传播和外译策略[4,6]。
VanDijk[7]指出政治话语不但体现了政治与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还体现了人们如何在认知层面构建一定的话语空间来表达思想,传播政治意识形态,最终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这一认知为探索我国政治话语提供了新视角,从认知层面出发,运用转喻解释中国政治话语将会是一个新的拓展,而转喻在话语分析中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中国政治话语的范围不仅包括专业政治家或政治机构的文本和谈话,还包含外交部发言人发言、领导人会议演讲、政府工作报告、记者招待会、政治协商等[1]。根据英国语言学家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语言是人的一种特异的行为方式,人们说出的话语具有某种语效行为,因此中国政治话语也可看作是一种言语行为。为方便深入的研究,将选取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女士就疫情期间美国“甩锅”事件的发言作为研究语料,并只针对转喻理论中言语行为转喻进行分析,指称和述谓转喻不会涉及。
传统意义上,转喻常被认为是部分替代整体或是整体替代部分的一种修辞手段。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更多的语言学家发现转喻还包含着更深层次的概念意义上的替代关系,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很多语言学家认识到转喻和隐喻一样,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也是人类基本的认知规律,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动,这一观点也已在国内外达成了共识。
Panther &Thornberg[8-10]从认知和语用两个角度将转喻分成了三类:指称、述谓和言语行为转喻,其中speech act scenario对于话语分析最具有解释力。Panther & Thornberg[9]认为任何言语行为都可以看做是一个行为脚本,而这个脚本是由事态场境组成的。说话人没有必要将整个事态全部交代清楚,而是可以运用场境中的任何一个部分转喻性指代或是替代整个过程,这个就是言语行为转喻的核心要义。根据言语行为转喻理论,言语行为发生的state-of-affairs scenario包括以下四个部分:事态前段(BEFORE),即实施某言语行为的动机、潜在性等导致某事态场境发生的前提条件;事态核心(CORE),即某言语行为的中心,存在的真实情况;事态效果段(EFFECT),即事态发生的即时结果;事态后段(AFTER),即行为预期或是非预期的结果,但并非是即时结果[11]。
图1 言语行为转喻模式图
2020年5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美国在疫情期间“甩锅”中国的相关发言给出了回应,她指出:“(美国)共和党参议院委员会给党内各个阵营发送了长达57页的备忘录,鼓动共和党的候选人要通过积极地攻击中国来应对疫情危机,它的核心意思就是只要提到疫情,就是攻击中国。这出甩锅的大戏已经严重剧透了,再演下去没有意思。我奉劝美国国内的这些人千万不要入戏太深。”
上述发言稿总共包括三句话,第一句话是陈述类言语行为,第二句是表达类言语行为,第三句是指令类言语行为。陈述类言语行为主要是陈述或是描述说话人认为的真实的情况,表明了整个事态场境,不存在转喻性指代,主要阐述了客观存在的事实,让受众对本事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第二句“这出甩锅的大戏已经严重剧透了,再演下去没有意思。”属于表达类言语行为,表明了我方的明确态度。用事态核心和事态效果段指代了整个事态场境。事态前段(BEFORE):美国的甩锅大戏,即将新冠病毒的传播归因于中国,美国政府还发表言论说是武汉实验室里传播出来的病毒;事态核心段:甩锅大戏已经严重剧透了;事态效果段:已经剧透的大戏再演下去没有意思,即时结果。事态后段:中国的严正警告。可见,运用事态核心段和效果段来转喻性指代整个行动脚本很鲜明地表明了中国的态度,坚决反对美国的甩锅行为。李勇忠[12]指出言语行为成分离脚本中心越近,转喻能力越强,越靠近脚本的边缘,转喻能力越小;话语中所呈现的和被激活的言语行为脚本成分越多,从部分到整体的推导越容易。本句话中包括了离行为脚本中心最近的事态核心段和效果段,转喻能力较强,并且包含了整个事态场境的两个部分,很容易推导出整个事态。结合华春莹发言的背景,很容易就能感觉到美国甩锅大戏对于中国造成了舆论上的威胁,我方必须运用强有力的政治话语进行反击,明确表示我方的态度以及不满,及时让国际社会了解事实真相,占据国际话语主导权。
第三句“我奉劝美国国内的这些人千万不要入戏太深。”属于建议性的指令类言语行为。建议功能集中体现在运用场境的事态后段替代整个场境,指令类言语行为转喻的事态后段是指听话者在接收到说话者的某一指令时将做某事[13]。如果美国国内的这些人可以做到不入戏太深的话,那么此指令言语行为转喻的建议功能也就得以实现了。但鉴于中美双方就疫情传播的不同认知,可能明知这样的言语行为对于一些强硬派不会有任何作用,但华春莹女士作为外交部发言人,在此还是运用了“奉劝”“千万”这样委婉的表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体现了我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020年5月7日华春莹女士再次发言:“中国已经不是101年前的中国了。我们希望华盛顿的那些人,好好思量一下。如果在今天,还想借疫情对中国进行甩锅推责,打击霸凌中国,他们必须要好好思考一下,14亿中国人民会做出怎样强有力的反应!”
第一句仍然是陈述类言语行为,告知全世界中国已然不是101年前的样子了,不会任由西方媒体随意诬陷。第二句是指令性言语行为,其中“华盛顿”为指称类转喻,代指美国政府,用事态后段——让美国政府“好好思量一下”替代整个事态场境,提出我们的建议。如果美国政府不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以下事实:事态前段为中国不再是101年前的样子,事态核心段为美国的甩锅大戏,效果段是已经剧透,那么我们的建议功能也就失效了,会有其他的应对策略。这样的转喻性指代体现了我国不卑不亢的外交态度。紧接着第三句话就是宣告类的言语行为,用事态后段“14亿中国人民会做出怎样强有力的反应”替代整个事态场境,规劝美国好好思考,不要想当然地打击霸凌中国,中国人民决不答应,这样的转喻,直接把事态后段鲜明地表现出来,具有很强的威慑力,体现了我国的强硬态度。
基于言语行为转喻理论的研究视角,对外交部发言人的发言进行了认知和语用方面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为研究中国政治话语提供了全新的方法。上述分析表明,中国政治话语中的行为事件可以看作是一个行为脚本,脚本中的各个部分可以转喻性替代整个事态场境,运用哪个部分去替代则与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图、说话的立场等息息相关,而在信息传达过程中,也要体现我国的治国方略和外交政策,让受众真正感受到我国政治模式的优势所在,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其政治理念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