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涛,陈伟娜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山东青岛266100
三阴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占所有乳腺癌的15%~20%。与其他类型乳腺癌相比,TNBC具有侵袭性强、远处转移风险高和预后差等特点[1]。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是在增殖细胞中表达的一种核抗原,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研究发现,Ki-67表达变化与多种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2]。王仙玲[3]研究发现,在TNBC组织中Ki-67高表达,而Ki-67低表达是TNBC患者无病生存期延长的保护性因素。微小RNA-155(miR-155)是miRNA家族成员之一。有研究发现,miR-155在乳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4]。段卫明等[5]认为,miR-155可作为预测TNBC患者术后复发的生物标志物。黏蛋白1(MUC1)是分布于机体正常黏膜表面的高分子量糖蛋白,其分子由肽核心和糖链组成,对正常上皮组织具有润滑和保护作用。近年研究发现,MUC1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迁移有关[6,7]。但目前Ki-67、miR-155、MUC1表达与TNBC发生、发展关系的报道相对较少。为此,本研究观察了TNBC组织Ki-67、miR-155、MUC1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12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TNBC患者85例。所有患者经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乳腺癌诊断[8],免疫组化染色提示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符合TNBC。纳入标准:①符合TNBC诊断;②初诊,术前未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③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②男性;③有家族遗传性疾病者。患者年龄38~64(51.23±6.47)岁,其中<50岁42例、≥50岁43例;绝经38例,未绝经47例;组织分化程度:低分化16例,中分化18例,高分化51例;肿瘤直径:≤2 cm 27例,>2 cm 58例;临床分期:Ⅰ期24例,Ⅱ期27例,Ⅲ期34例;有淋巴结转移36例,无淋巴结转移49例。本研究经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Ki-67、MUC1表达检测 采用免疫组化法。取手术切除的TNBC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5 μm厚连续切片。切片经70 ℃烘箱烤片2 h,二甲苯脱蜡,梯度乙醇水化,3% H2O2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枸橼酸缓冲液中高温高压修复抗原,自然冷却至室温。正常山羊血清工作液封闭,然后滴加鼠抗人Ki-67、MUC1单克隆抗体,37 ℃孵育2 h,滴加生物素标记的羊抗人IgG二抗,37 ℃孵育30 min,DAB显色,自来水冲洗,苏木精复染,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显微镜下观察。以羊抗人IgG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已知Ki-67、MUC1阳性标本作为阳性对照。
采用双盲法由两位病理科医师独立阅片。Ki-67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颗粒;MUC1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质,呈棕黄色颗粒。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200倍视野,评估每视野染色强度;每视野计数1 000个细胞,计算阳性细胞比例。染色强度评分:无色为0分,浅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阳性细胞比例评分:<5%为0分,5%~<25%为1分,25%~<50%为2分,50%~<75%为3分,≥75%为4分。以染色强度评分和阳性细胞比例评分综合评定阳性表达,二者乘积>4为阳性表达。
1.3 miR-155表达检测 采用RT-PCR法。取手术切除的TNBC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TRIzol法提取组织总RNA,经紫外分光光度计鉴定,提取的总RNA纯度和浓度合格,可用于后续实验。按PrimeScript 1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说明将总RNA反转录为cDNA。反转录条件:16 ℃ 30 min,42 ℃ 60 min,70 ℃ 15 min。以cDNA为模板,按2×SYBR Green qPCR Mix说明进行PCR扩增。所有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合成。引物序列:miR-155上游引物5′-CTCAACTGGTGTCGTGGAGTCGGCAATTCAG-3′,下游引物5′-ACACTCCAGCTGGGTTAATGCTAATCGTGAT-3′;内参U6上游引物5′-GTCGTATCCAGTGCAGGGTCCGA-3′,下游引物5′-TGCGGGTGCTCGCTTCGGCAGC-3′。PCR反应体系共20 μL:2×SYBRGreen qPCR Mix 10 μL,上下游引物各0.4 μL,cDNA模板1 μL,RNase Free H2O 8.2 μL;反应条件:95 ℃ 30 s,95 ℃ 10 s、60 ℃ 20 s、70 ℃ 10 s共40个循环。以U6为内参,采用2-ΔΔCt法计算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
2.1 TNBC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Ki-67、miR-155、MUC1表达比较 TNBC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68/85)、56.47%(48/85),miR-155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2±0.17、0.76±0.23,MUC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65%(66/85)、62.35%(53/85)。TNBC组织Ki-67、MUC1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χ2分别为10.856、4.734,P均<0.05),miR-155相对表达量亦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18.052,P<0.05)。
2.2 TNBC组织Ki-67、miR-155、MUC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见表1。
表1 TNBC组织Ki-67、miR-155、MUC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3 TNBC组织Ki-67、miR-155、MUC1表达的关系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TNBC组织Ki-67表达与miR-155、MUC1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713、0.647,P均<0.05),miR-155表达与MUC1表达亦呈正相关关系(r=0.596,P<0.05)。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恶性肿瘤的30%,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病因。TNBC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占所有乳腺癌的15%~20%。与其他类型乳腺癌相比,TNBC具有侵袭性强、远处转移风险高和预后差等特点。由于TNBC的激素受体和HER-2受体均阴性,无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受体靶向治疗指征,联合化疗成为其内科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常规化疗往往效果不佳,而化疗效果不佳的TNBC患者2年内复发的风险较高,预后和生存状况较差。因此,寻找TNBC新的治疗靶点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
Ki-67是一种非组蛋白性核蛋白,存在于具有增殖活性的细胞核中,与细胞有丝分裂密切相关,是反映细胞群体增殖活性的良好指标。研究发现,Ki-67表达变化与多种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2];Ki-67表达越高,肿瘤恶性程度越高,越容易发生侵袭和转移[9,10]。邢芳林等[11]研究发现,TNBC患者Ki-67阳性指数明显高于非TNBC患者,推测Ki-67可作为预测肿瘤生物学行为和判断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本研究结果发现,TNBC组织Ki-6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NBC组织Ki-67阳性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肿瘤直径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提示TNBC组织Ki-67高表达,其表达变化与TNB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miRNA是一类短序列、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其转录后能够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从而影响生物体内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miR-155作为miRNA家族成员之一,基因定位于染色体21q21,在甲状腺癌、胰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被认为是一种癌性miRNA[12]。有研究发现,miR-155能够改变人乳腺癌MCF-7细胞转录组,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参与乳腺癌的恶性转化[13]。Kia等[14]研究发现,miR-155可通过抑制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表达促进TNB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本研究结果发现,TNBC组织miR-155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NBC组织miR-155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肿瘤直径和临床分期无关,与谢小红等[15]研究结果一致。提示TNBC组织miR-155表达升高,其表达变化与TNBC的发生、发展有关。
MUC1为异源二聚体跨膜糖蛋白,编码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q21,含有7个外显子。正常情况下,MUC1主要表达于组织、器官上皮细胞近管腔或腺腔面,如胃肠道、泌尿生殖道、乳腺等,呈极性分布,具有润滑和保护上皮组织作用。近年研究发现,MUC1还能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间的相互黏附,从而参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在多种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16]。Sun等[17]研究报道,90%以上的乳腺癌组织MUC1过表达。本研究发现,TNBC组织MUC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进一步证实TNBC组织MUC1高表达。孟迪等[18]研究表明,MUC1在TNBC组织中不存在表达优势,且与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如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本研究结果发现,TNBC组织MUC1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组织分化程度、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无关,与孟迪等[18]报道并不一致。有研究认为,当细胞癌变时MUC1的极性分布被破坏,细胞表面分子间的黏附作用降低,导致肿瘤细胞迁移[19]。因此,TNBC组织MUC1表达变化与TNBC的发生、发展有关。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TNBC组织Ki-67表达与miR-155、MUC1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miR-155表达与MUC1表达亦呈正相关关系,提示Ki-67、miR-155、MUC1共同参与了TNBC的发生、发展。但目前三者在TNBC中相互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TNBC组织Ki-67、miR-155、MUC1表达明显升高,三者可能共同参与TNBC的发生、发展。由于本研究未观察TNBC组织与其他类型乳腺癌组织Ki-67、miR-155、MUC1表达变化,Ki-67、miR-155、MUC1能否作为TNBC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尚不清楚,还需今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