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人》 供图/杨安东 撰文/吴峻峰
尽管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滩就有《毛毛雨》《何日君再来》等时髦歌曲,但“流行音乐”对于八十年代的国人来讲仍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告别“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啊就是好”那种“高、强、硬、响”的表达方式,流行音乐把目光转向民众的世俗生活和情感需求。在经历文化禁锢、饱受政治压抑后,人们需要找回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
春江水暖鸭先知。“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出台之前,广东、福建一带的人们,已经通过民间交流、录音带走私、港台广播的收听等方式接触到部分流行音乐。邓丽君轻柔、婉约、细腻的演唱,有效地借鉴中国传统民歌小调的特点,使人感到既耳目一新又似曾相识,如同久旱逢甘霖也。
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行,大量港台歌星及其作品以不可遏制的势头在内地迅速走红。邓丽君的《甜蜜蜜》、罗大佑的《追梦人》、陈慧娴的《千千阙歌》、Beyond乐队的《真的爱你》等一系列歌曲对于“文革”时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在价值观和审美观上产生了巨大冲击,从而在内地掀起了一股崇尚港台流行音乐、仿效港台歌星的时尚风。
照片上记录的是八十年代洛阳街的一支乐队——惠安声艺乐队(当时由洛阳屿头港胞许荣金先生出资一万元,委托杨家兄弟在惠安城关与惠安四建合作开办歌舞厅,开惠安风气之先,后因社会舆论压力较大,改为组建流行乐队,在泉州地区部分影剧院巡回演出,轰动一时)的演出场景。乐队采用在不久前还被称为“资本主义乐器”的电子琴、电吉他和架子鼓进行现场伴奏,歌唱者穿着新潮服饰,模仿港台歌星的姿态,手执有线话筒,在绚丽的舞台灯光下低声哼唱,这是对青春的独特展示、对心声的真实抒发和对梦想的勇敢追求。时光荏苒,改革开放至今整整四十年,不知不觉古镇的历史已记取了他们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