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岁马识途,子弹还在飞

2020-08-09 08:45许晓迪
环球人物 2020年15期
关键词:我行我素四川人衙门

许晓迪

上世纪30年代,成都少城公园有一个绿茵阁,凉棚高搭,藤萝满架,拐弯抹角、花枝掩映的地方,都摆着茶桌和躺椅。那是个公开卖官鬻爵的好地方,不论县长、局长、处长、科长,不论阿猫阿狗、牛头马面、土匪强盗,只要你肯出钱,就有人来给你穿针引线、讨价还价。

小说《盗官记》里,绿林好汉王麻子听说了这个“潜规则”,突发奇想,也去买官来当。他找来在衙门混迹多年的陈师爷,改名张牧之,在小县城搅起惊涛骇浪。

2010年,改编自《盗官记》的电影《让子弹飞》上映,原著作者马识途也坐着姜文的“子弹”飞入大众视野。这一年,老作家95岁,一朝“走红”,连尘封多年的《夜谭十记》也被发掘出来,成千累万册地赶印。

《盗官记》是《夜谭十记》中的一篇。这部被作者自称“乱谭”的书,以旧中国衙门里的十位穷科员为主人公。他们结成“冷板凳会”,相约轮流到这家那家喝冷茶,扯乱谭,摆龙门阵,吹野狐禅。十个故事,上至浮华官场的勾心斗角,下到市井小民的悲歡离合,俨然一幅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清明上河图”。

这些故事和素材,来自马识途的“职业革命家”生涯。16岁那年,他从重庆出发,辗转北平、南京、上海、武汉、昆明,寻找救国之路。1938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将本名“马千木”改为“马识途”,意为识得正途,找到前进的方向。

在国统区做地下工作时,为摆脱特务追踪,马识途不停变换身份,当过教员和学生,也当过小公务员和行商走贩,还作过流浪汉。他有一顶罗宋帽,一面灰色一面黑色;眼镜也是两副,黑框眼镜和假金架子眼镜;就连嘴唇上也特意蓄留了两撇胡子,紧急时刮掉,改头换面脱离险境。

在城市的旅店茶楼,在工人的低矮茅屋,在乡村的鸡毛店或小饭铺,在小衙门和机关里,马识途认识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听他们摆了许多闻所未闻、千奇百怪的龙门阵。这些经历和见闻,化作了《夜谭十记》中一则则传奇故事。

1983年,《夜谭十记》出版,创下初印20万册的轰动销量。近30年后,2020年7月,续篇《夜谭续记》问世,旧时代的“冷板凳会”变为新中国的“龙门阵茶会”,不变的是四川人以四川话讲四川故事的“乱谭”本色。

动笔时,马识途已年逾九十,战线拉开,癌症又两度来袭。他抱着当年搞地下革命不畏死的态度,奋力写作。初稿完成之际,医生告诉他,肺上的肿瘤阴影不见了,血液指标也完全正常了。他戏说道:“咋个,癌魔和我斗,落荒而逃了吗?”

与新书一同到来的,是马识途一封深情的“封笔告白”,后面附上了5首近作诗歌。“无悔无愧犹自在,我行我素幸识途。” 在《自述》中,106岁的老作家写道。

“无悔无愧,我行我素”是他一生的座右铭。百年沧桑,马识途经历三灾五难、九死一生,仍有一份四川人的坦荡与幽默。“‘报到通知或上路,悠然自适候召书。”他期待着“天能假岁”,见证党的百岁生日,到那时,向马克思报到,也能悠然上路,死而后已。

猜你喜欢
我行我素四川人衙门
地 道
我读封面
心灵之风
青海地区四川人来源小考
睡前帖
屡遭看衰的传统产业凭什么“我行我素”?
常态化督查 亮剑“衙门”作风
The innovation path of Chinese pilot training model
西安:“衙门”里跑出“店小二”
Beauty of Occupation—the Eternal Pursuit of Teaching Occup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