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感知生活素材的探索

2020-08-09 12:34林敏
读写算 2020年19期
关键词:生活教学生活素材小学数学

林敏

摘 要 陶行知先生通过对传统教学的研究,立足其弊端,提出了生活教育理念,要求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善于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使学生在感知生活素材、运用生活素材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发展。基于此,笔者立足数学学科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实施了生活教学。在本文中,将从立足教学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素材和回归生活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素材这两方面入手,对生活教学的实施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教学;学生;生活素材;感知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9-0140-02

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发现,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所谓的生活教学是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立足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将生活与教学结合起来,并借助生活化的场景引导学生探究,从而使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增强学习认知,提高学习水平的教学方式。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其本身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所以,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生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素材,运用生活素材,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质量。那么,教师要如何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呢?

一、立足教材,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素材

(一)利用教材,感知生活素材

教材是教师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依据。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材编写人员在数学教材中展现了丰富的生活资源,无形之中为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素材提供了便利。所以,笔者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会以教材内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素材。以“时、分、秒”为例,苏教版教材中呈现了一幅生活图片:一个小姑娘在背着书包走进家门,在客厅的墙壁上,挂着一块钟表。在情境图的下方,给出了这样的提示:在钟表上你看到了什么?如此家庭场景与学生的生活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会自主地调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历,对生活中常见的钟表进行说明。如此利用教材插图,不仅可以使学生感知生活素材,还可以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的驱使下,展开数学探究,有利于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改造教材,感知生活素材

尽管苏教版数学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内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教材是在普适性原则的指导下编写出来的。而教材大都是多个区域的学生在使用,而且,每个区域学生的生活情况,或生活经历是不同的。这就使得教材中的生活素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轨。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也难以对生活素材产生亲近感和熟悉感,甚至会在无形之产生数学学习负担,生活教学将难以实现。要想使学生真正地在数学教学活动参与中感知生活素材,教师需要对数学教材中的生活素材进行分析,将与执教班级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轨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借此有效地满足学生感知生活素材,实现生活学习的需求。以“元、角、分”为例,教材中以插图的形式为学生们展现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如5元、10元、50元等。但没有展示1分、1角、2角、5角这些小面值的人民币。在使用人民币的时候,学生会因为认知上的漏洞出现诸多的错误。基于此,笔者在组织教学的时候,立足教材不足,为学生展现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实物,以此使学生在观察中,建立对人民币的深刻印象。在教材“想想做做”该栏目中,鞋子、衣服的价格与学生生活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对此,笔者利用多媒体进行了教材插图的重新展示,将学生购买衣物的价格展现出来,从而在弥补教材不足的过程中,使学生感知到真正的生活素材。

二、回归生活,感知生活素材

(一)体验生活,搜集生活素材

生活是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的主要场所。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尽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选择多样的生活素材,但是教师的一己之力是有限的,而且,单纯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素材,是难以使学生有效地建立对生活内容的深刻认知的。针对该情况,立足生本教育理念,笔者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尝试打破课堂的限制,引导学生回归生活,鼓励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发挥自主性,搜集生活素材,进而真正地感知生活素材。以“平行四边形”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笔者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在家人的帮助下,搜集平行四边形物品,可以使用绘画、拍照等方式,将这些物品带到课堂。如此不仅实现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还使学生感知到了真正的生活素材,有利于驱动学生在分析生活素材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经历生活,感知生活素材

经历生活是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头戏。因为经历生活,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与生活素材进行亲密的接触,还可以使学生在生活素材的辅助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基于此,笔者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会采取实物展示的方式,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品带进课堂,并对这些物品进行操作,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与生活素材的互动,增强理解。以“时、分、秒”为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直接将家庭生活中常见的钟表带到课堂上,并指导学生观察,发现时针、分针、秒针的特点,尤其会拨动时针、分针和秒针,使学生在动态的演绎下,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时针、分针和秒针之间存在的关系,以此自然而然地掌握所学知识。在组织练习活动的时候,笔者会将钟表交给学生,由学生根据所给给出的钟点数拨动钟表,从而在操作生活材料的过程中,建构对所学的深度认知。

(三)回归生活,感知生活素材

生活不仅是学生实现数学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实现数学应用的主要平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积累数学经验,并在体验生活中对数学经验进行灵活的运用,从而实现学以致用,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时候,学生其实在实现对生活素材的感知和深化理解。由此,笔者在组织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时候,往往会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生活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感知生活素材。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后,笔者为学生设计了“我是小小调查员”此项生活活动。在活动实践中,学生需要回归生活,调查去年一整年,自己家庭的用电、用水情况,并将所搜集到数据,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展示。与此同时,还要根据表格内容,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进行直观的展现。在参与如此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建立对所学知识的深度理解,还可以在搜集生活素材、感知生活素材的过程中,建立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在生活中有效运用所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生完成了统计图制作任务之后,笔者鼓励学生分析自己家用水、用电的情况,并与其他学生的进行对比,从而发现自己家用水、用电问题,就此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如此实现了学生情感的升华,有利于学生在感知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今后绿色生活的践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教材,利用教材插圖或二次加工教材,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素材,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在亲身体验中感知生活素材,从而使学生在生活素材的辅助下,产生数学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数学应用水平,进而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吉象.利用生活素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做法[J].新课程(上),2018(09):140.

[2]王建民.基于有效使用生活素材创设高效合理的小学数学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3):53.

[3]郑建平.生活素材的知识点体现——分析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J].学苑教育,2018(13):47.

猜你喜欢
生活教学生活素材小学数学
依托生活情境 提升数学感悟
如何借助生活教学来增加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联系生活,尽显初中化学教学无限魅力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生活素材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