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钦钦
摘 要 学以致用是当前新教学改革的主要教学思想,所以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自身体育基础情况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习惯,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个人能力范围内提高对于体育技能的掌握和认识,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仍然按照教学要求来设置教学活动,没有充分认识到分层教学对于体育学科的影响作用,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情绪。本文将对小学体育课堂分成教学展开探索和思考,希望可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提出新思维,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体育;分层教学;探索;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1-0133-01
在小学教学阶段由于体育课程并不是主要的考试科目,所以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不太重视体育教学过程,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来设计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跟着自己来学习体育技能和动作,忽略了学生个人身体素质、个性爱好等因素为学生设置统一的教学目标,这样就导致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展开分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将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际应用展开探讨。
一、分层教学对小学体育课堂的影响意义
生成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来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实际需求。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对班级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和分层教学,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体育教学寻找到符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个人身体素质之上不断地提高,形成学习信心最终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同时分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人特点,以学生为主展开教学,教师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耐力等各方面特征,在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做好分层教学和学习分组,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符合个人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某一个学生天分好,学习速度快就一个学生。教师需要针对每一个学生展开不同的教学和帮扶,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则需要注重讲解和示范,而对于身体素质较强的学生则注重体育技能的培养。在最终体育考核时,也需要选择分层的考核方法,考核内容不能够以统一的标准来设定,而需要涵盖学生在日常练习时的综合表现和进步情况来给予最终成绩。所以说分层教学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发展需求,更符合当前素质化教育的教学模式。
二、学生分层,提高教学针对性
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之前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以保证班级中的所有学生都能够在个人身体素质的基础之上,来完成教学目标。根据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而言,体育教学内容一般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都很容易完成,也有小部分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难以完成,所以教师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适当地拔高或者降低,来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对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有所理解和掌握。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体育素养以及身体机能进行考核,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来进行分组,一般来说可以分成三个教学阶段,首先是身体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尽快掌握教师所传输的体育技能,所以教师就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拔高,让学生在掌握体育技能的基础之上不断发展。第二阶段是身体素质普通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目标通过个人努力都可以完成。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以教学内容为重点,加强学生对于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第三阶段学生身体素质较差,或者对于体育锻炼没有学习兴趣,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则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在教学活動中体会到快乐的情感体验,并且放低教学内容标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教学分层,提高教学效率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也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以此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符合个人身体素质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可以在个人的层次范围内不断提高,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分层,与动作技能的教学来说,教师则应当对难度进行分层。例如在对于篮球技巧的教学中,针对喜欢篮球并且已经掌握基础篮球技巧的学生,则对学生展开战术和配合的练习指导。而对于普通没有接触过篮球的学生则由基础技能开始,引导学生逐渐掌握篮球技巧。而对于讨厌篮球运动的学生来说,则需要以兴趣为主导,让学生首先建立学习兴趣,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够逐渐掌握篮球技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以保证学生可以在个人的身体素质基础之上获得不断的提高,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梁玲.小学体育课堂分层教学的探索[J].学周刊,2014(22):126.
[2]赵荆晶.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践行“秘方”[J].运动,2014(09):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