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玲
摘 要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更需要拓展性积累,更需要情感的投入,更需要个性的体验。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新语文课程的目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1-0061-01
《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如何在新的课改环境下,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值得教师们思考与研究实践的。
一、以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构建大语文教学观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论告诉大家语文教学不是在封闭的、有限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是在开放的、无限的时空中实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教师应该着眼于课堂,放眼于社会生活,从客观的角度建构语文教学观,挖掘社会生活的教学资源,拓展语文教学渠道。为了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有效将课内外阅读衔接起来,笔者通过课内阅读打基础、学方法,再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赏文学之美,激生活之趣,品生活之味,作生活之文,感悟生命的真谛,积淀生活的底蕴。
二、内引外联,探索课內外阅读的有效衔接点
找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建立了这个衔接点,及时地引导学生用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培养的阅读习惯去进行课外更为深入、广泛的阅读,拓宽自己的视野,充实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境界。①释疑解惑,以教材疑难问题为衔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阅读教学中,学生会遇到疑难点,教师适时地出示相关材料,学生就进行阅读、比较、分析、整合,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由古及今、由物及我、由人及己的自塑性拓展,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建构个性的意义理解。②比较鉴赏,以与教材有一定联系的课外读物为衔接点,进行比较阅读,培养文学鉴赏水平,提高阅读的能力。例如学古诗《春晓》时,搜集整理一些有关描写春天的诗,让学生比较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③联想想像,引导学生结合课内阅读的主观感受进行拓展与创造,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升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三、研究实践,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教学新模式
课堂是阅读教学的主阵地,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探索出以下几种课内外阅读衔接的课堂指导模式。①读物介绍。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基础,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读物、原著、作者的其他作品,或者相同体裁的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②朗读比赛。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③讲故事比赛。定期组织学生讲故事。④读书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在课外阅读图书的感受和体会。
四、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外联延伸,阅读拓展,生活处处皆语文
将课内所得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中,拓宽语文学习的外延,使学生的“阅读经验”与“生活经验”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接触、碰撞、交流中升华。课内课外,内引外联,生活处处皆语文。①开展系列活动,保持阅读期待。开展阅读活动,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将课内所得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中,化方法为能力。②倡导广泛、自主、个性化的阅读。充分开发各种阅读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③提倡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做学生阅读的领路人。提倡亲子共读,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家庭是育人的摇篮,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言行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们大力提倡亲子共读,家长以身作则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需家长做阅读的领路人。
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聚宝盆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课内和课文阅读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宽、更全面。因此,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不能拘泥于课本,拘泥于课堂,只有立足于课堂教学,又关注课外阅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