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
摘 要 伴随着初中教学体制改革的进行,以及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进行优化对于先进的语文教学理念进行应用?这是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想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和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就应当对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提问环节进行不断地优化,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核心素养的培育发挥应有的效能。因此,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工作,进行相关策略的研讨。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提问设计;有效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1-0014-01
课堂提问环节,对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课堂参与度的提高,都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也让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有一定的认知,更使得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相应的改进。但是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仍然有一些问题思维僵化、提问方式僵化和学生回答方式僵化等问题层出不穷。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和现状,本文进行相关内容的论述,希望可以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一、提问设计的具体内容和相关作用
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提问设计,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回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更加积极地配合,对于自身的智力也可以形成相应的开发。学生在面对一些具体的语文问题时,也可以培养良好的应对能力,在和教师进行交流互动的过程之中,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采取更为针对性的措施。与此同时,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具体内容将主要按照课堂内容而进行,同时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和语文学习能力也要做到相应的考慮,在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交流、了解学生学习进度的基础之上,设计更有富有合理性的提问设计环节,从而使得相应的教学活动得以推进下去。此时,对于提问设计进行相应的创新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提问设计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一些语文教师在课堂之上不注重学生的具体表现,也不注重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反而是机械地讲述相应的语文知识,要求学生麻木地进行背诵和记忆,以求在考试的时候取得良好的考试分数,但是其忽视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使得语文学习成为了无效学习。甚至还有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提问环节设计的时候,盲目地进行创新,将课堂时间完全交给学生,无法掌控好课堂学习,其对于所涉及的问题过分地注重技巧,甚至是进行花样式的提问,使得学生难以理解相关问题,难以对教师的问题进行精彩地回答和相应的准备,同时,在提问设计之时也没有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与课本内容的贴合度较低。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语文提问教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具体创新思路和策略
(一)根据教学进度设计相应的提问环节,以促进其创新活动
学生的语文学习应当得到教师正确的帮助,同时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度有良好的理解,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良好的认知,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创新活动,使得教师的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和取向得以突出出来。例如,某位教师在讲解《童趣》这一节课时,紧跟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情况,结合相关的教学进度,进行相应的课堂提问环节:“你认为作者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你认为作者在字里行间对童年的记忆透露出了什么样的感情?”通过这些提问环节,使得学生对于《童趣》这篇文章有了更为独特的认知。同时,教师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创新,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相应的调动,体现了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的初衷。
(二)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以促进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活动
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时候,如果受到教师的指引,相信可以有良好的效果,同时,如果可以在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之内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索,那么对于其学习效率的提升可谓是事倍功半。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搭建相应的语文学习平台,构造相应的语文学习环境,烘托相应的语文学习氛围,从而促进自身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活动顺利进行,为学生设计出更多合适且相关的教学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创新之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反映,对于提问设计的环节要进行周密的部署和安排,考虑到科学性、适用性和引导性等诸多性质,注重为学生答疑解惑,注重为学生提供正确理性的引导,使得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有着更为理性的配合。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思维的发展和智力的开发,养成良好的思索习惯和学习习惯,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提问设计创新可以体现,并且为资深的语文学习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金蕊.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27):124-125.
[2]张发和.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的创新设计[J].教书育人,2019(2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