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梅
【摘要】 小学数学课堂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和思维的舞台,同时也是道德、心性、习惯、品性等锻造的舞台。资源重组上,应该由技能技法到人文选择;思维引领上,应该由知识层面到德性思考;拓展延伸上,应该由现有文本到未来发展。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参与意识的浓厚、人文精神的萌芽、德性生命的丰富、心灵世界的净化,才是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学习所更加需要的境界。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德育渗透 人文资源 德性思考 未来发展
好的数学课堂应当既有对技能技法的精挑细琢,又有对道德品性的潜滋暗长。的确,孩子们仅仅会列几个算式、会解几道应用题、会用方程解决问题、会通过图形强化空间观念是不够的。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心胸的开阔、意志的培养、人文素养的提升、数学品格的锻造、数学文化的浸润,才是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更加重要的目标,同时也恰恰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必须坚守的底线之一。
一、资源重组,由技能技法到人文选择
课堂是“唤醒”和“激励”的地方。“唤醒”什么?是仅仅唤醒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还是大面积唤醒孩子们的道德世界和精神世界?显然,在讨论核心素养的今天,后者才值得更为关注。为此,数学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进行资源的筛选、甄别和重组,实现由技能技法到人文选择的华丽转身,打造摇曳生姿的人文课堂、德育课堂和情感课堂。
比如,在关于制作一张贺卡需要多少水、多少纸的学习中,不能仅仅关注数量的变化和计算得多快,而应引领孩子们思考更深层的问题:看似轻飘飘的一张纸,却与一棵树有关,与一方水有关,对此你有什么感触?当你浪费纸张时,能否听听一颗树的倾诉,能否看看一方水的干枯,能否想想我们身处的大环境……这样的引领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选择,一种核心素养背景下长远的眼光。数学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创新意识、实践精神,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细微处,包括一开始对从资源的重组方面就能有意识地加以渗透、加以深思、加以铺垫,在课堂中成以行之,引领孩子们收获更多,正所谓:“多一点重组,让渗透更有活力;多一些人文,让课堂更具人性;多一些追问,让教学更有滋味。”
二、思维引领:由知识层面到德性思考
核心素养的十八个要点中强调的“人文底蕴”等,不僅仅是语文课的任务,数学课中同样可以进行思维引领,把相关知识内化为孩子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钙质和情感维他命。所谓“把书读厚”,不仅针对语文学科,也针对数学学科。因为数学中的一些沉甸甸的数学资料,已经影响到孩子们的德育生命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怎么不把它“读厚”?
比如学习有关“负数”时,不妨通过信息化技术展示负数产生的“前世今生”,意识到古人在科学技术如此低下的情况下, 居然创造负数、总结负数、运用负数,其间需要多少“闪闪发光”的“创意”,需要多少坚持不懈的努力?今天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面对几个小小的难题就马上放弃呢?这样的追问,不仅仅是追问负数的渊源,更是在播撒一颗颗热爱科学、坚持不懈、勇于实践的种子。精心哺育这样的种子,让其生根发芽,受益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的思维层面,也是精神层面,而这正是“教书育人”的应有之义,更是发展核心素养所不可或缺的。
三、拓展延伸:由现有文本到未来发展
好的数学课堂应该既着眼于当下学习又放眼于未来发展。所谓“未来”,就不仅仅是知识层面,而是情感、心灵、道德等多重层面;指数学学习不能仅仅拘囿于当下,而应拓展到未来领域,在一个更广的层面上建设孩子们的精神大厦和道德大厦。
例如,学完《小管家(数学广角)》后进行拓展:生活中你能做一个令人喜爱的好管家吗?假如给你一笔钱让你管理,今天用多少钱,在什么地方开支,哪些又是可有可无甚至是无效的、浪费的开支?你能对此做一个计划吗?你能忍住不买一些小吃吗?你能由此一点一滴地强化节约意识、理性意识和发展意识吗?
既然是拓展,那么就不能局限在知识这一单项范围内;既然考虑到“未来”,那么纯技能的追求就该打住脚步。或许探究了什么内容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参与意识的浓厚、人文精神的萌芽、德性生命的丰富、心灵世界的净化,才是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学习所更加需要的境界。
总之,数学教师应该扮演多种角色:一个积极的资源重组者——尤其要注意教材中沉甸甸的思想因子、情感因子和德育因子,使之重组,为“我”所用;一个巧妙的思维引领者——引领孩子们啃懂教材知识的同时,品尝到人文、道德和思想的馥郁与芳香;一个长远的拓展延伸者——引领孩子们在一个更广的层面上与数学精神对话,与德育生命对话,与心灵世界对话,以此促使核心素养更好地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 孙明霞.追求“人课合一”的课堂[J].教师月刊,2016,(2):43.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渗透德育策略研究》成果系列论文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