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昊 王梦怡 祁晓莉 倪萍 刘强
【摘要】 本研 究围绕“校外学习”这一社会热点问题,使用问卷法调查了解3~12岁儿童参加校外学习的现状,以及给孩子报名校外学习班的家长的心理状态。结果表明,近5成的孩子参加过校外学习班,家长给孩子报名学习班的类型与原因各有不同,孩子的年龄阶段、父母的文化程度以及城乡分布与等因素都对孩子们参与学习班的情况有显著影响。据此,从家长、校外学习班与政府层面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 校外学习 儿童 城乡 江苏
一、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家长将目光着眼于孩子自身兴趣以及全面发展上,由此也掀起了一阵兴趣班热潮,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兴趣班已经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一直都很重视学生的校外培训问题。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章“义务教育”中提出,“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2017年,江苏省教育厅官方发布了《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意见》,提出“教育部门将加强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2018年2月,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总局办公厅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称将严格规范整顿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各类培训机构,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要求对校外培训市场进行进一步规范。
在社会与政府如此重视校外培训问题的大背景下,本文试图对当前家长给儿童报名校外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进而为促进儿童拥有良好的校外生活提供理论依据。
二、调查设计
在综合考虑江苏地域、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后,本调查选取苏北城市盐城为主要研究对象,苏南城市苏州作为参考对照便于差异分析研究,最终样本涵盖了3763个家庭的家长,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与城乡分布差异较为均匀,具有代表性。调查采用自编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线上调查,我们通过学校的老师在幼儿园和小学家长的QQ群或微信群中发放问卷链接,并请老师向家长们强调提交的回答务必要真实可靠,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最后共得到了有效答卷3763份,回收问卷率达到100%。研究的数据使用SPSS for Windows22.0对数据进行了样本描述、卡方检验等分析。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儿童报名校外学习班的总体情况
在2018至2019年整个学年内,提交问卷的3763位家长中,46.69%的家长给孩子报了兴趣班,53.31%的家长没有为孩子报过兴趣班。 (二)校 外学习班类型情况
根据目前校外学习班的市场情况,本研究将校外学習培训班按学习内容分为课程学习类、思维科技类、才能艺术类等五种类型,见表2。数据显示,家长们更偏重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且注重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三)报校外学习班目的
调查显示,家长给孩子报校外学习班主要有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及气质、孩子自身喜爱和丰富孩子校外生活三大目的,见表3。另外,我们还调查了家长不报班的原因,不报班的家长主要是想要给孩子更多自由。
(四)校外学习班数量及儿童学习时间情况
调查显示,一学 年内报班数量集中在一到三个,见表4。每周孩子上3次兴趣班占比最高,达到35.69%,其次是上一次(35.52%),还有的上两次(28.8%)。每次参与校外学习的时长基本在1~2小时内,达到64.48%。总体上看,报班情况呈现出数量多,时间长的问题,学习班成了部分孩子校外生活的主旋律。
(五)校外学习班的花费情况
兴趣班的花费主要取决于兴趣班价格和报班数量,见表5。每年在校外学习班的投入在一万元以上的家庭不在少数,这些偏高的花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长对于孩子的高要求和高期待。同时,经济发展下,更多家庭可以承担、也愿意承担各种学习班的费用。
(六)家长对治理校外培训政策了解情况
对于最近江苏省出台的关于中小学生减负文件中有关校外培训的一些要求,大部分家长表示了解和听说过。另外,从相关政策对于家长报班的看法与选择影响来看,33.8%的家长表示不受影响,超过了受影响的26.92%的家长。减负政策虽然出台,但家长了解程度不高,在实际操作时,部分家长也易忽视相关政策的指导性。
四、讨论
(一)家长文化程度因素对幼儿参与学习班现状的影响
1.对报班数量及投入的影响。调查显示,家长的文化程度对幼儿参与学习班的数量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χ2=1284.912,P<0.001)。学历层次较高的家长,给孩子报名的校外学习班的数量更多,学历层次较低的家长给孩子报名的学习班数量则较少。
2.对报班类型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家长的文化程度对其给幼儿报名的学习班类型影响极显著。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家长往往更青睐于课程学习类的学习班,非课程学习类的学习班往往更受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们青睐,尤其是艺术类的学习班(χ2=141.834,P<0.001),不同文化程度家长的选择差异极大,见表6。
3.对报班原因的影响。调查显示,家长的文化程度对其给孩子报班的原因有着极显著影响。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往往报班的原因更倾向于是自己的孩子喜欢,想要丰富孩子们的校外生活,或者是想培养孩子的兴趣气质,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而文化程度相对不高的家长,报班往往更倾向于想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4.对相关政策了解程度的影响,见表7,家长文化程度水平对其了解相关减负政策影响极显著(χ2=103.241,P<0.001)。文化程度越高的家长对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往往越高。
(二)不同儿童年龄阶段对其参与校外学习班的影响
1.对报班数量及投入的影响。调查显示,幼儿年龄阶段的差异对幼儿参与学习班的数量有着极显著影响(χ2=143.863,P<0.001),对其家长报班所付出的花费影响显著(χ2=17.047,P=0.030,P<0.05)。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参与学习班的比例最高,而在所有参与过学习班的儿童当中,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所参与学习班的数量最多。在家长给孩子报名学习班的上来看,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报班需要的花费最多,其次是小学低年级阶段儿童,小学高年级儿童所需要的报班花费最少。
2.对报班类型的影响。据调查分析,幼儿年龄阶段对其家长给其报名学习班的类型影响显著。其中,参与课程学习类的学习班最多的是年龄阶段高的儿童,艺术类和思维训练类的学习班则更受年龄阶段低的儿童欢迎,体育类的学习班最受小学低年级的儿童青睐。
3.对报班原因的影响。幼儿的年龄阶段对家长给孩子报班的某些既定原因影响显著(P<0.001)。孩子的年龄阶段越低,家长给孩子报班原因,往往是為想丰富孩子课外生活、培养孩子兴趣气质的就越多。而孩子的年龄阶段越高,报班原因是想提高孩子文化成绩、不想让孩子落下的家长比率也越大。
4.对相关政策了解程度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年龄阶段的差异对家长们了解相关减负令政策程度影响极显著(χ2=23.167,P<0.001)。幼儿的年龄阶段越高,家长对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也越高。
(三)城乡因素对儿童参与校外学习班的影响
1.对报班数量以及投入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差异对幼儿参与学习班的数量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χ2=1682.541,P<0.001)。总体上来看,城市家庭给孩子报名校外学习班的比率与报班的数量要远远大于乡镇家庭。同样,城乡差异对家长一年内给孩子报班的金钱投资有着极显著影响(χ2=174.313,P<0.001),来自城市的家庭给孩子报班的花费要明显高于乡镇家庭。
2.对报班类型的影响。调查显示,城乡差异因素对家长给幼儿报班的类型有很显著的影响。其中,乡镇地区的家长对课程学习类学习班的兴趣比城市地区的家长要高,而对非课程学习类学习班的兴趣则明显要低于城市地区家长。
3.对报班原因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想要给孩子培养兴趣及气质上,城乡因素对选择的影响十分显著(χ2=28.416,P<0.001),城市家长更注重对孩子兴趣及气质的培养。对、想提高孩子文化成绩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χ2=10.008,P=0.002,P<0.05),乡镇地区的家长更看重报班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帮助。
4.对相关政策了解程度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差异对家长了解相关减负政策程度有极显著影响(χ2=78.478,P<0.001)。数据显示城市地区的家长明显比乡镇地区的家长要更清楚与了解相关的减负政策。
(四)地区差异对儿童参与校外学习班的影响
1.对报班数量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地区差异对家长给孩子报班的数量有着极显著影响(χ2=45.403,P<0.001)。总体来看,在所有给孩子报班的家庭中,苏北地区的家庭给孩子报班的数量要明显多于苏南地区的家庭。
2.对相关政策了解程度的影响。调查显示,地区差异对于家长对相关减负政策的了解程度的影响极显著(χ2=66.161,P<0.001)。苏北地区的家长对相关减负政策的了解程度要明显高于苏南地区的家长。
研究还对苏南苏北地域分布对家长给孩子报名学习班的类型、原因以及家长每年在报名学习班上的支出花费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差异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差异不显著。因此,我们认为苏南苏北地域分布对家长给孩子报名学习班的类型、原因以及家长每年在报名学习班上的支出花费等影响不大。
五、对策与建议
(一)家长方面
1.给孩子们减负,莫让校外学习班成校外生活主旋律。校外学习应当是儿童健康发展前提下的潜能“催化剂”,家长应正视校外学习班的作用,校外学习班不是子女成才的唯一途径,更不能牺牲儿童必须的休息时间,不计成本地过度培养反而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伤害。
2.以兴趣为先,更加注重孩子们个性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须首先明确儿童的兴趣所在,基于此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儿童有饱满的学习意愿,这才是儿童在某一事物上持续良好发展的保证。且家长须跳出用同样的标准去评判所有儿童的育儿思维桎梏,意识到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闪光点,鼓励孩子个性发展。
3.注重全面发展,平等看待八大智能。八大智能,即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所涵盖的八种智能。本次研究中反映出家长们“重文重艺轻体轻思维”,身体-运动智能被 家长们轻视,此智能除了能保证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外,同时也能使儿童在体育活动中勇于突破自己,使其坚韧性得到发展。因此家长不应有所偏袒,要关注到儿童的全面发展,其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长。
(二)校外学习班方面
1.注重效果,减少噱头。从本次研究中可见,家长更青睐能对幼儿产生良好效果的校外学习班。故校外学习班在考虑发展路线时,首先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提升教育效果上而不是宣传上,这才是学习班要真正扩大影响力最好的“招牌”。
2.创新转型,独树一帜。当今国家提倡“素质教育”,校外培训班也应紧跟步伐结合自身努力转型。从仅着眼于儿童当前发展过渡到儿童未来的长期发展,即重视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努力做到教会儿童“怎样去学”。
(三)政府方面
1.加强监管,使校外培训班市场更加透明化。当下许多校外学习班的宣传总带有一些过度渲染的效果,其收费也日趋增长,甚至有家长认为收费越高效果也会越好,从而助长了“培训机构高收费”现象的蔓延,增长了家长的负担。对此相关部门应严格审查各类校外学习班的资质,在其价格方面也应当由物价部门进行核定,核定标准应参照当地收入的普遍状况,使校外培训班市场更加合理、规范。
2.推广政策,动员学校成为政府政策宣传者。本次研究中也反映了很多政策虽然出台,但是普及程度还较低,有一部分家长们虽然知道相关政策的出台,但当真正操作时,却忽视了相关政策的指导性。对此现象,笔者认为政府可通过自身与各家庭之间的纽带——学校来避免,政府可委托学校组织家长开展多形式的政策解读,通过学校的解读,使家长更能结合实际思考政策内涵,这样一来,才能避免相关政策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仅停留于文字层。
参考文献:
[1] 祁占勇,李清煜,王书琴.21世纪以来我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的演进历程与理性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9,(06):37.
[2]洪秀敏.园外培训热,幼儿“上班”苦[N].中国教育报,2019-06-02(002).
[3]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
[4]周超.3-6岁幼儿参加兴趣班的研究[J].读与写,2018,(06):218.
[5]刘 玥 彤.家长送幼儿参加兴趣班的心理分析与建议[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0).
[6]陈琪芬,陈帆,何骅.儿童兴趣班现状调查与研究[J].教育观察,2016,(10).
[7]虞永平.兴趣班究竟为了谁的“兴趣[EB/OL].中国教育报,2013,(01).
[8]刘登珲.我国校外教育功能定位流变及其现代转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05):114.
[9]赵忠心.如何给孩子选报兴趣班[J].中华家教,2015.
[10]潘元良瑞,岳瑞娟,周震男.石家庄市幼儿兴趣班调研:现状、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3,(02).
本文系2018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项目)“3-12岁儿童参加校外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编号:20181032401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