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亮
摘 要: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让小学数学课程能够有效地进行优化和探索。教师必须首先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以及理解能力是存在差异的这一事实。如果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单一的,那么总会有部分学生没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将分层教学有效运用到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分层教学;实施探索
作为最近几年才兴起的新的教学概念,分层教学让教师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和总体知识水平以及他们的学习倾向,将他们有效地分割成一些水平相近的学习群体,然后针对他们的差异在教育上进行区别对待,由于这些群体受到了教师的分层策略以及相互作用,因此他们能够在自身条件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而小学生所具有的个体差异性以及数学学科本身的特性,也让小学数学的分层教学实施能够走向成功。
一、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模式
1.班级内部目标分层
这种分层教学模式是通过对小学生分层,同时在分层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小学生设定相应的目标,最后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的考核以及评价。这一分层教学方式很好地彰显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也是当前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比较常见的分层教学模式。
2.间接分层
这种分层方式就是在结合小学数学教师对全班的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能力观察和分析的结果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数学掌握能力水平以及他们的个性爱好等特征来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同时鼓励、要求每个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促进数学学习,尤其是各个小组之间的人际互动,这一分层方式巧妙地将学生之间的差异与合作意识进行利用,可以形成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小型集体。
3.个别化教学
该类教学方式主要出现在网络基础设施较好的小学中,它的主要流程是:首先按照一定的类型指标将全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层次。接下来再通过网络资料分析,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设定适合他们的数学教学内容目标、作业以及考试内容等,每当某一层次中的学生达到了其中一个目标,他们就会自动进入到下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学习中[1]。
二、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学生的分层
在学生分层方面,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喜欢将学生分成以下三个层次,也就是A、B、C三个层次。A层次指的是基础数学知识牢固且学习能力较强,而且有较好的学习主动性,总体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B层次针对的是在数学基础和接受方面能力较一般,而学习又有一定主动性的学生,属于中游水平的学生。C层次面对的是基础能力较差、学习能力不足以及缺乏学习主动性,总体数学成绩也较差的学生。但严格来说,这种方面的分层只是一种表面性的指导,它实质上是一个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的过程,教师在进行分层的时候要看到每个层次中的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展能力以及动态变化,根据学生的长期表现来对层次进行不断调整,这样能够更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2.授课的分层
在授课分层方面很明显,教师应当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讲述不同的授课内容。比如在教授学生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内容“三角形”的时候,教师要针对三种层次的学生教授不同的内容。例如,对A层次的学生主要是少讲授,多练习,要用最简练的语言为他们讲授三角形的特性、形状以及面积和边长的计算方法,然后让这一部分学生多加练习,让他们能够在不断地练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B层次的学生,要做到练习和教授两手抓。要在能够为这些学生讲解好三角形基础知识的同时,配以一定的练习题,使他们能够向A层次的学生靠拢。对于C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師要注意的是多讲少练,注重让这一部分的学生首先能够彻底理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然后再让他们从简单的教材上面的课后习题开始练习,尽可能让他们向B层次的学生靠拢[2]。只有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才能够互相趋于相同,最后都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和强大的学习能力。
3.练习的分层
练习过程中的分层是要配合教师对于授课内容的分层来进行的。对于层次最高的学生来说,针对他们的练习主要是各种程度的思维变式练习;对中等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练习以难度中等的题目为主,但是也要适当涉及几道难度较高的题目;最后,对于最低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练习主要以基础练习为主,但是量不能太大,因为要配合最低层次的教学,要让这些学生首先理解相关的知识和概念,然后再进行较为简单的练习,等简单练习和基础知识能够被他们彻底掌握之后,再逐渐加大他们的练习量。
笔者认为,分层练习是所有教学方法里面最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思想。总之,教师只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分层教学法,才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的掌握程度得到有效增加。
参考文献:
[1]杨建春.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 好家长,2019,67(15):111.
[2]杨进龙.探究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尝试[J].小学生(下旬刊),2017,12(12):47.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