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林
摘 要:尽管现今我国人均食用油消费量逐年爬升,甚至已达到45斤/年的国际人均消费水平,但是伴随国际廉价的转基因大豆油的进口量不断扩大,我国油料作物栽种面积反而明显减少,油料自产率也不尽乐观。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我国植物油进口总额达到485.5亿美元,对外依赖程度达到60%。可见与国际安全警戒线相比,我国的进口比重远超标准。因此,我们随时面临着食用油危机,威胁到国家粮油安全。其次,转基因食用油在消费者身体健康的问题上,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发展健康食用油成为保障粮油安全,促进国民健康的国家战略要求。
关键词:油用牡丹;产业;意义
一、牡丹油是中国的国油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更是食用油消费大国,在每年3000万吨的食用油用量需求下,其中却有60%的食用油依赖进口,与大国地位不相匹配。
目前世界上占据主流的是橄榄油消费,而橄榄油品质较好,因此国内进口量也在逐年上升,尽管进口量不及大豆油,但仍在消费群体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位于华盛顿,召开于1990年3月23日的关于《ω—3系列脂肪酸国际会议》上,α-亚麻酸被确认为对人类健康非常有益的人体必需脂肪酸。联合国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组织(FAO)在1993年发表的声明中宣布,鉴于α-亚麻酸的重要性和人体普遍摄取不足的状况,建议专项补充α-亚麻酸。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却很少有人知道ω—3系列脂肪酸是什么。
ω-3脂肪酸是一种只能从自然界摄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α-亚麻酸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在我国普遍食用的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亚油酸(ω-6系列脂肪酸)含量比较高,亚麻酸(ω-3系列脂肪酸)含量都非常低。根据世卫组织推荐的标准,ω-6:ω-3应小于6:1,但当下我国居民饮食习惯中ω-6与ω-3脂肪酸的比例严重偏离,达到25:1,甚至30:1,这一比例的严重失衡,也部分导致了我国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近视等疾病高发。
作为由国家卫生部于2011年批准的新资源食品,科学测定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不仅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蛋白质与矿物质营养,而且具有高达92%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尤其是其中α-亚麻酸含量也在42%以上。牡丹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与α-亚麻酸含量都高于现今各种常见的植物食用油与菜籽油,与大豆油、茶油等常见食用油相比,营养与保健价值也较高;而与“液体黄金”橄榄油相比较,也有多项指标胜出,因此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
牡丹是一种木本植物,由于寿命较长,因此种植后能够换来多年受益。由于种植品种不同,稳定收获期长达20-50年以上,经济效益极高。例如两年生的实生苗,油用牡丹在栽植2年后开始结籽,6年后达丰产期,此期间每亩产籽200kg左右,更是具有60年以上的产籽寿命。
油用牡丹是一种生长适应性非常强的油料高产植物,具有耐严寒、耐瘠薄的特点,从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甚至是环境和气候条件差的地方都能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因此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品质上乘、营养价值高的特点,在我国自产食用油下降的大背景下,牡丹油与其它植物相比,无疑是目前油品品种产能优化的最佳选择。
我国现存的宜林地有6亿多亩,亟待改造的残次林、低产林达3亿多亩。大量种植对生长环境选择性不高,具有强大抗旱耐寒能力、耐瘠薄的油用牡丹,就能够做到不与粮争地,不与农争粮,同时,这一选择符合当前我国实施的世界最大的生态“退耕还林”工程。除此之外,还能生产出品质优良、经济效益较高的牡丹食用油。按照中国人每年每人食用10斤牡丹油计算,那么每年至少需要生产出14亿斤牡丹油,牡丹油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单种植物最大消费量的食用油。不仅如此,牡丹油油品质量多项指标甚至超过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橄榄油,那么这一产量极大、油品质量极好的牡丹油,将之称之为中国的国油,也是实至名归。
二、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与中共一号文件要求的适配性
发布于2015年的中共一号文件中指出:“2015年,农业农村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就是遵循了这一文件中所指出的,要发展好农业,必须摆脱旧有的粗放式经营,而转向重视质量和效益,利用农业科技创新,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要求,以现代农业的高科技为抓手,大力发展,突破既有农耕作业方式,以科技创新为中心,集约化经营。发展油用牡丹是立足于各地牡丹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在寒冷的北方地区和其它作物经济效益不景气的地区调整作物布局,大力种植油用牡丹新型农业产品,按照园艺作物标准园进行建设,提高园艺产品质量并增强效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利用已取得的国家发明专利技术,推动科研成果的转换和发挥使用,开展科技培训工作。
近期,中川牡丹园“中国北方油用牡丹研发培训中心”已举办了首期对于油用牡丹栽培进行技术培训的工作,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员有90多名,他们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实地演练,在实践中学习了油用牡丹栽培的育苗和栽植技術,并且学习到了油用牡丹产品发展中至关重要的规划工作,以及企业运营中油用牡丹生产值得关注的问题,反应非常好。
一号文件12条指出,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着眼于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应当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壮大县域经济,带动农民就业致富”。除此之外,还应该拓展思维,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生态休闲旅游、景色观光等。“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色的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也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规则制定,研发制定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从而增加农村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与这一要求具有很高的适配性。油用牡丹的发展不仅仅是特色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对于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发展有很大的推动和融合作用。本身这个产业就在农村实施,牡丹是国花,观赏效果不言而喻,利用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遗产,掌握农村其它资源要素,不但能够提高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收入,还能够为企业为经济注入活力、延长产业链创造条件。
三、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精神不谋而合
生态文明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一步,是建设美丽地球,使百姓安居乐业的重点方向。
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现如今,我国农业农村资源短缺,加之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过度开发、严重污染,森林资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如何做到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保障农产品的稳定供给和质量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大挑战。发展油用牡丹产业正是能够保护森林资源,继续扩大国土绿化面积、防治水土流失、建设美丽家园、维护生态文明、保障安全食用油供应,促进群众身心健康的关键举措。
油用牡丹由于特殊的生长习性和强大的适应能力,适合在陡坡地和沙地等恶劣的土地条件下种植,与此相应的是,我国重点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其最突出特点便是为了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不能侵占农田,而只能在25?的陡坡耕地和沙地种植。因此种植油用牡丹非常有利于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如果在退耕还林地块栽植油用牡丹,能够实现30年不换茬,并且油用牡丹抗严寒、耐干旱、不畏瘠薄,能够减少劳动力消耗,有效降低成本。因此选择种植油用牡丹的农户能够获得较为可观的收益,同时达到国家“要被子”的目标和农民“要票子”的需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也就有了保障。下一步我国的退耕还林工程还要再安排8000万亩。如果规划50%的土地来种植油用牡丹,那么整体面积就将达到2.6亿亩。这一举措不仅可以为我国人民每年提供19斤牡丹籽油,还能辅助改善水土流失问题、增加社会财富,保障了我国食用油安全,对于整个国家、全体人民、社会各界和众多企业都是有利的。
四、结语
在十八大中,生态文明被摆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指明了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方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对于木本油料的发展脚步,提出了更加具体的决策部署,文件中指出,“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突出区域特色;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扶持,促进适度规模发展,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坚持依靠科技,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和新技术,努力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坚持适地适树,稳步推进,充分利用宜林地、盐碱地、沙荒地,不占耕地尤其是农田。”的精神,而这恰恰是我们接下来要具体实施的方向。油用牡丹的生物学特性使其比其它木本油料有更大的适应范围、更高的产量,从而也就决定了油用牡丹在发现、开发到产业发展中显而易见的优势。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大背景,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与国家政策和战略良性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更能够以其丰富的价值和强大的经济效益帮助扭转当前我国在食用油进口上的不利地位。而从近三年来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速度来看,进一步证明了这一产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前景。给予这一产业应有的重视,也就是把握住一次农业企业不可多得的机遇。
参考文献:
[1]富丽莎,刘萍.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研究综述[J].林业经济,2017(11).
[2]李育材.中国油用牡丹工程的战略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2014(10).
[3]史国安,焦封喜,焦元鹏,杨会安,韩孟伟,吴育谦,史秉锐.中国油用牡丹的发展前景及对策[J].中国粮油学报,2014(09).
[4]刘萍,薛寒.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J].林业经济,2014(07).
[5]魏小豹,韦莹莹,薛璟祺,张秀新,邵兴锋.高温加热对牡丹籽油脂肪酸和理化性质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8(03).
[6]周逢旭,闫小满.油用牡丹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06).
[7]闫小满,周逢旭,裴正峰.油用牡丹的栽培技术及发展前景探讨[J].南方农业,2018(20).
作者简介:
張乐林(1967.11-),女,汉族,安徽定远人,本科,教师;研究方向: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