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VR新闻作为新闻业的新兴产物,受到了诸多媒体的重视,其与传统新闻形态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为传统媒体在新时代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发展点。但同时,尚处在起步阶段的VR新闻也面临各种问题乃至困境,只有成功解决磨合阶段出现的问题,才能让VR新闻更长久地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VR新闻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指出了当VR和新闻生产结合之后,将在工具、内容以及投入产出方面遭遇的困境。同时提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从完善科技拥抱技术、题材取舍重构内容、化解投入产出问题这三方面入手。
【关键词】VR新闻;传统媒体;虚拟现实
VR新闻是如今新闻界炙手可热的一个新兴产物,从人民日报、澎湃新闻、央视、新华社到新兴自媒体平台,都在试水这一崭新的领域。2019年央视网的VR专栏将各种报道结合VR技术搬到线上,全景式的感受令人称奇。同年5月14日,爱奇艺奇与新华社联合打造的“VR视角全景云端游珠峰”视频正式上线,让观众零距离见证了珠峰测量。可以看出无论在内容还是传播渠道上,VR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虽然如此,VR新闻目前依旧因为视觉体验不佳、市场化潜力不大、带宽导致清晰度不够等原因,导致用户在劣质的使用体验中对VR技术产生失望之感[1]。本文就目前国内VR现状困境出发,系统分析原因以及提出相应对策,为国内VR新闻的发展提供建议。
一、国内VR新闻面临的困境
(一)工具困境
从各家运用VR情况来看,国内VR新闻内容的生产通常是以360度的全景照片、视频以及3D视频为主要内容。相较而言,全景图片是比较高清的,但是其视频部分却很难达到高清,这一方面是制作端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接收端和传输端的问题[2]。
制作端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拍摄设备方面,各家媒体的“生产工具”各不相同,市面上从百万元级别的专业的影视级拍摄设备到数千元的民用便携式全景一体机参差不齐。而且全景视频设备操作难度大,视频剪辑要求高,从而也导致制作成本居高不下。
而传输端和接收端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目前4G网络理想的下行速度大约为14Mbps,上行速度大约为5Mbps,但是一般的VR视频相较于普通视频来说,它的大小是其十几到几十倍。如此之大的数据量在互联网当中要自由传输存在一定技术难度。另外目前VR设备较重,头部长时间附加着一公斤的重量,会让人的眼睛、鼻梁以及颈部难以承受。其次受限于手机分辨率与视频的分辨率,VR画质呈现不够优秀。并且因为网络存在延迟性、镜头容易产生变形以及手机性能存在不足等原因,人们在观看过程当中,会感觉画面的流畅性有所欠缺,很容易就让人感到眩晕,进而影响观感[3]。
(二)内容困境
国内VR新闻除了工具方面的问题,还存在着内容上的困境。在当前条件下,基础的设备硬件可以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而不断升级,这些主要靠资金,但是内容却不然。国内VR新闻内容普遍较“实”,主要以实际场景的拍摄为主[4]。
从实际场景的拍摄这方面来讲,存在以下这些问题:战争、灾难这类题材代入感很强,但并不适合所有人观看:科学技术等题材需要极强交互性,才能满足观众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育VR直播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但是不能和朋友一起观看比赛会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同时长时间使用VR装备会给人带来生理上的不适;旅游VR停留在记录风光上,不能满足游客的深度游内容需求,同时也会因此缺乏与游客之間的互动:会议或典礼类VR,如果不是国家领导人就任仪式以及世界级顶尖会议等,就会缺乏采用VR直播的必要性。以上这些类型的新闻现状或多或少体现了国内VR新闻内容上的困境,以后VR新闻内容究竟该专注于何种类型,依旧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投入产出困境
国内VR新闻在人员配置方面不受媒体重视,人员配置明显不够。比如说澎湃新闻只选派两个人来负责现场的全景栏目,并且这两个人还要同时完成H5的开发工作;一般拍摄者都是一些不是在现场全景栏目管理的文字视频记者,不会选派专职记者,所以在人员调动方面存在难度。
除了人员配置问题,资金方面也存在短缺情况,只有极少的资金被投入在VR设备上。这是因为当前的VR消费市场尚不成熟,媒体缺乏大胆投入的魄力。澎湃新闻的资金主要用在相关设备的采购上,他们一共采购了大约十台左右价值三至四万的相机:浙江日报主要将资金投入在记者以及摄像师上,没有专门用于VR设备的资金:而山东卫视主要是依靠部门资金和政府的扶持。
VR新闻在内容变现方面也面临着困境。VR游戏、医疗等行业的产出都是直接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将产品的发展作为明确目标。但是VR新闻依然还处于努力摸索需要产出的新闻产品形态过程中,他们希望用这些形态来超越以前的新闻形态,改变人们长期以来所养成的观看新闻的习惯方式。至于这种形态能否持续下去,也都是我们所需要研究和分析的问题。但是,现在媒体在这方面的探索还比较少,所以说VR新闻成为快消品,真正与生活连接起来还需要相当长时间。
二、VR新闻困境对策研究
(一)完善工具,拥抱技术
国内媒体想要发展VR新闻,就需要不断地完善其拍摄设备,在让设备变得越来越轻的同时,还需要让其所拍摄出来的画质越来越好,这也是VR设备厂商所需要解决的现实性问题。另外新闻媒体还要加大投入,包括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投入,例如《纽约时报》就和专业的谷歌团队合作制作出第一部VR作品《流离失所》,选取了孩子的视角来展现当前难民的生活状况。通过与专业的VR拍摄团队在技术上进行合作,可以解决拍摄影像质量的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加大对前期拍摄以及后期剪辑的相关培训力度,让更多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熟练地加入到VR拍摄当中,以解决人才缺乏问题。此外,传输与接收端最大的瓶颈来自于网络带宽,5G商用正在加速,近年来即有可能实现,其发展将为VR新闻的报道带来帮助。
(二)取舍题材,重构内容
在VR新闻生产实践中,应该注重观众的感受。那些具有刺激性的题材,要更加慎重选择,在其细节处理上要更加艺术,避免让人的感官神经受到强烈的刺激。同时拍摄团队需要积极发现能表现当地风土人情的题材,同时探讨让VR新闻作品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的方法。比如说在观看NBA的VR比赛直播时,观众们可以通过点击球员来直接查看他以往的成绩;在观看VR新闻时,可以直接了解到所摧毁建筑物原先的模样;观看太空题材的VR纪录片时,可以直接触发星星的名字。总的来说,就是在原先的视频观看模式之上,增加互动的功能,让用户能够在观看新闻的同时,了解到新闻的相关信息,从而加深观看者对于此新闻的理解程度。这样交互的模式也需要更多专业人员以及技术人员不断尝试和创新来实现。
(三)化解投入产出困境
要解决投入产出的矛盾,首先需要最大限度地使用好人才。从现有人才中抽调出一部分组成一支具有创意的队伍,从而激活人才,集中精力攻克难关。还要通过引进相关人才或者是和拥有相关技术的公司进行深入合作,掌握VR新闻制作的技术流程。
其次要智慧地化解投入和产出问题。一方面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投入支持;另一方面努力与具有制作实力的相关机构合作,减少自己在VR技术上的人才投入与资金投入。与此同时,也需要考虑产品变现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学习付费墙、版权交易模式,让自己成为优秀内容的供应方,从而吸引观看者来平台对他所要观看的内容付费:另一方面可以用非新闻领域收入来弥补其在新闻领域上的不足,比如说将VR技术运用到广告等其他领域,通过这些领域获得一定收入,并将其投入到新闻VR的研究之上,形成一个完整的良性循环链。
结语
VR新闻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新聞媒体对VR技术的运用已然是不能回避的大趋势,许多相关的媒体都在对这一技术踊跃尝试与探索。虽然无论在技术还是内容上国内媒体略显迟缓,但是我们可以在理论上对VR新闻尝试中所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进行总结,并制定策略。本文通过对国内VR新闻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发现了新闻媒体运用VR技术面临着工具困境、内容困境和投入产出困境。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案例进行研究,经过总结与思考,提出了完善工具拥抱技术、题材取会重构内容、化解投入产出困境等对策来解决上述问题,为今后的国内VR新闻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孙振虎,李玉获.“VR新闻”的沉浸模式及未来发展趋势[J].新闻与写作,2016(009):29-32.
[2]胡杨.关于新闻传播领域应用VR技术的若干思考[J].新媒体研究,2016,2(16): 54-55.
[3]张佳妮.VR新闻对新闻报道的意义、局限与发展路径[J].传媒,2018(5).
[4]谭依菲,着力提升VR新闻的广度和深度[J].军事记者,2018(5): 57.
【作者简介】高熙恒,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