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红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血液科,云南 昆明 650000)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护理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血液科输血护理也成为医学界所重点关注的问题。输血护理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不仅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还影响到护患关系的良好创建[1]。因此,对血液科护理人员来说,应明确自身职责,增强管理意识,通过针对性的管理与预防措施降低输血差错的发生率,提高输血护理管理效果与质量,明确相关医护人员的责任制度,从根本上提高输血护理的安全性[2]。基于此,本文对比和分析了闭环式管理对血液科输血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以2018年以及2019年全年的输血患者数据作为本次实验研究,2018年全年科室内并未实施闭环式管理,2019年全年实施闭环式管理。2018年输血患者人数为1879例,2019年输血患者人数为1947例,对比输血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2018年全年按照以往的输血流程以及制度进行,主要包括血液科输血室的消毒与清洁处理、医护人员的工作职责安排等。
2019年全年实施闭环式管理措施,其主要的管理内容如下:(1)输血前:1.申请输血前,医生与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双方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送输血科做交叉配血,无特殊情况一次只采集一个患者的血标本送输血科配血。2.由有资质的护理人员凭医嘱、输血申请单并携带温控取血箱到输血科取血,并与输血科发血者共同核对患者姓名、出生年月日、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血液种类、质量、效期、、剂量、血袋号、核对清楚后后双签名,无特殊情况一次只取一个患者的血。3.血袋一经启封不可再退回血库,血液领出库后30min内进行输注,不同种类血液成分,严格按医嘱控制输入速度与结束时间,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含钙药品、酸性及碱性药品等),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输血前由2名护理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型化验单,按输血查对制度执行“三查八对”,如有疑问立即与血库联系,准确无误方可进行输血。(2)输血时:1.须由执行者2人携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进行核对,患者姓名、出生年月日、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血液种类、质量、效期、、剂量、血袋号、核对清楚后双签名,使用PDA扫描血袋上二维码及患者手腕带二维码,信息核对无误后方能执行输血,同时鼓励患者或家属参与共同核对。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一次性输血器输血。3.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前一代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液继续输注。4.输入冷藏血液时,需要加温时使用专用血液加温仪加温或者加温输血肢体,不得使用其他方法直接对血袋进行加温。5.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于15分钟、30分钟、每小时、结束时、输血后4小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主诉,如有输血不良反应,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处理。6.输血后,血袋及时送回输血科冷链保存、便于不良反应追溯。(3)质量监管与改进:1.护士长加强对输血制度的教育及管理,严格督促执行“三查八对”制度,护士长在班时,凡有输血患者,必须参与核对执行。2.每月对输血质量进行监管及分析改进。
对比两组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以及纠正隐患事件,总不良事件发生率=(良反应+纠正隐患事件)发生人数/总人数*100%。
本次实验主要使用SPSS20.0软件对实验研究结果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计算型指标以例(n/%)表示总发生率,并通过x2值进行检验,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对比2018年和2019年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发现,2018年显著高于201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不良事件的发生率[n(%)]
血液科输血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若输血过程中出现问题,不仅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还会引起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因此,需要增强与提高对血液科输血护理的重视。只有相关护理人员都严格操作规范,落实责任制度,通过针对性的管理与预防措施降低血液科输血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输血差错。
通过本文论述可知,未进行闭环管理的2018年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80%,进行闭环管理的2019年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闭环式管理应用于在血液科输血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升血液科输血安全性,降低血液科护理的隐藏风险,值得广泛的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