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娟,李 霞
(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妇科,广东 佛山 528200)
目前,肿瘤在临床上颇为常见,具有病程迁延、治疗时间长的特点,需要长期经静脉输入营养液和化疗药物进行治疗,反复实施浅静脉穿刺不仅会给患者造成痛苦,还会增加对血管的损伤,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恢复[1-2]。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是一种新型的静脉置管技术,有着方法简捷易行、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3]。但是,不少携带PICC的肿瘤患者在离院期间,可能会出现PICC护理操作不当,从而导致导管移位、堵塞、脱出、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需要进行妥善的延续护理[4-5]。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携带PICC的58例离院肿瘤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具备基本的沟通、交流能力,在知情同意下自愿加入研究。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即: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携带PICC相关护理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指导,并发放《PICC操作指南与注意事项》宣传单,告知科室联系电话,定期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组基础上,实施以微信平台为载体的延续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包括:①组建微信平台管理小组;②创建微信公众号、微信群;③定期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内推送通俗易懂、指导性强、可读性高的PICC护理知识;④患者可以在平台上交流分享个人的经验、体会;⑤适时开展有奖问答、知识接龙、网上课堂等互动环节。两组患者的干预周期均为6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置管并发症、自我护理能力、护理满意度之间的差异。自我护理能力由微信平台管理小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咨询有关专家,自主设计《携带PICC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评表》进行问卷调查,具体项目包括导管观察、导管维护、技能掌握、异常处理、带管活动、无菌操作6个方面,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护理能力越好。
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t检验或x2检验分析,统计学意义以P<0.05确定。
表1 置管并发症情况比较(n/%)
表2 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置管并发症总发生率3.45%低于对照组的20.69%(P<0.05),笔者认为,通过微信平台运用图片、语音、操作视频等各种可视化的方式,定期推送PICC护理知识,及时解答患者的关切和疑惑,患者还可以交流经验、分享体会、提出需求,在平台中能够相互鼓励、支持,汇聚共抗疾病的正能量与信心,从而全面降低了导管移位、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局部感染等相关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这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导管观察、导管维护、技能掌握、异常处理、带管活动、无菌操作等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皆高于对照组(P<0.05),笔者认为,微信平台可及性强、信息量大、沟通效率高等优点,大大提高了延续护理的实效,进一步丰富了护理服务的内涵,从如何观察导管、维护导管到带管活动、处理异常情况,涵盖了携带PICC肿瘤患者治疗、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另外,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21%(P<0.05),这充分说明了在携带PICC肿瘤患者延续护理中应用微信平台,能够让患者体验到更加细致、贴心、满意的护理服务,更加符合患者及家属需求,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