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群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南京分院骨科中心二病区,江苏 南京 210015)
四肢骨折是临床上极为多发的一种病症,特别是近些年来,在交通运输业、建筑行业等飞速发展的影响下,该病的发生率更是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给人们的健康安全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1]。四肢骨折患者如果能够得到及时且恰当的处理,大部分患者都能恢复至健康水平,但是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患者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为此,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恢复,同时展开具有针对性现代化护理策略至关重要。本次研究主要以四肢骨折患者为对象,分析快速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选取本院2017年01月-2019年5月诊治的87例四肢骨折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随机选取其中43例作为参照组,另44例作为研究组。参照组有男24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42.65±5.12)岁;研究组有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42.32±5.98)岁。两组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参照组
该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术前12h禁食,术前8h禁水,术中观察患者病情,术后待患者排气以后允许患者进食等。
1.2.2 研究组
该组患者行快速康复护理: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充分评估入院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交流,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拉近之间的距离,及时疏导患者形成的种种不良情绪;为患者介绍治疗方式,快速康复理念的重要性,提醒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可通过病友会、座谈会、引入成功案例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起良好的心态等。②术前护理:准备好手术所需器械和药品等,确保病房温度和湿度适宜,做好消毒和杀菌工作等,术前6个小时指导患者进行禁食,术前2个小时指导患者进行禁水。③术中护理:强化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关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留置导管和尿管,加强对患者引流管的关注程度,在手术完成的1天之内拔除引流管。④术后护理:告知患者最好经口进食,从而降低高分解代谢,提升患者的活动能力;给予患者体位护理,为患者选取适宜的体位,提升患者舒适性;患者出现疼痛时,可通过按摩等方式缓解疼痛,可利用音乐、阅读等方式对患者注意力进行转移,尽量减少或者是避免镇痛药物的应用。⑤康复训练:在术后6个小时,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术后2天在护理人员的看护下指导患者进行下床活动,可通过肢体按摩、肢体保暖、温水泡脚等方式对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预防。
评估两组护理效果,对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三者均与护理效果呈现出负相关;评估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出现感染、疼痛和胃肠道反应的例数进行观察和记录,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数据分析取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x2检验,(P<0.05)时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参照组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相比,研究组均偏低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n(±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n(±s)]
首次排便时间(d)研究组 44 14.14±2.64 47.76±5.15 2.23±0.36参照组 43 20.86±3.97 67.76±7.45 4.24±0.45 t/9.317 14.594 23.032 P/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首次排气时间(h)
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研究组偏低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四肢骨折患者在临床上有着非常高的发生率,该病症的发生不仅仅会影响到患者的生理健康,同时也会给患者心理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患者大多采取手术治疗,长时间临床观察证实在为患者展开治疗工作过程中,同时落实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的护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2]。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充分遵循现代医学护理理念,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程度,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致力于通过一系列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护理策略来实现患者的快速恢复[3]。为四肢骨折患者展开快速康复护理,从心理、生理等角度展开干预,以此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恢复各项功能,减少或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全面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与参照组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相比,研究组均明显偏低(P<0.05);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研究组明显偏低(P<0.05)。说明快速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有利于优化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
综上所述,对四肢骨折患者给予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有效促进病患恢复健康,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