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华
改革越深入,经济越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就越高,所面临的工作任务将更重、责任将更大、风险将更高。工作中,为有力高效推动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往往把压力传导当成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以压紧压实责任来倒逼工作推动落实,这本无异议。但更要看到,干部过重的心理负担也会导致压力悬空、责任落空、工作抓空。因此,一味地讲究压力传导还有待商榷。愚以为,领导在传导压力的同时,更需要有效的关怀疏导,努力做到压力传导“硬性约束”与关怀疏导“柔性激励”相结合,才能更好促使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工作落地落小落实。
当前,脱贫攻坚、风险防范、生态环保、城市征拆、项目建设、社会治理等各领域工作任务都十分压头,各项工作考核、各类表格填写、各种汇报材料、各级追责问责层出不穷,上面千把锤下面一颗钉,让下级不堪重负。高强度、高压力的责任捆绑,往往导致下级产生压力倦态,容易诱使下级用“走形式”对付上级的“强压力”,不利于工作推进和落实。而有效的关怀疏导能帮助下级赋能减压,疏导心中怨气和不解,增强价值认同,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提升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各履其职、各尽其责,稳步推动各项工作。
有效的压力传导和关怀疏导是高质量高效益完成工作的重要条件,压力传导需要关怀疏导来减负,关怀疏导需要压力传导来增效。如果一味地传导压力,搞层层加码、层层问责,只会给下级带来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并压抑工作激情,导致一些干部产生寒蝉效应;相反,只是一味地注重关怀疏导,过于关怀溺爱,又会使制度权威难以发挥刚性作用,导致一些干部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因此,要正确把握好两者的辩证关系,科学掌握运用两者的度,充分发挥两者各自优势,激活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开拓创新激情,推动事业的发展进步。
压力传导与关怀疏导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压力传导是推动各项决策部署得以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政令畅通、细化责任、推动落实,帮助一些干部克服“庸懒散”的工作作风,从而改进作风、提高质量;关怀疏导则能有效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适当放手放胆放权,适时激励表扬,能更好地激发干部潜能,让其保持百折不挠、敢于拼搏的闯劲,在摸爬滚打中练胆识、长本事,成为独当一面的干将。要做到压力传导与关怀疏导一体推动、一体落实,发挥两者功能叠加效应,既分任务又教方法,既压担子又给甜头,才能更好推动工作运转有序、可持续发展。
工作中,有的领导只对下级提要求、压担子、交任务、讲责任,自己则高高挂起,不设身处地给下级教方法、出主意、明方向、给政策,只是简单以督查督办和严肃追责让下级高效保质完成工作;一些地方把压力传导机制“变味”为责任推脱机制,事无巨细都搞压力传导,以文件分责,变相撇清关系;一些地方过分强调干部政治人角色,对干部经济人、社会人的角色关注不够,对下级批评埋怨的多、加油鼓劲的少,安排工作任务多、情感交流少,问责通报多、体谅支持少,不敢也不愿意为下级担责;一些地方过分强调压实责任,“异化”个人服从组织,“歪曲”下级服从上级,“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每年一度的健康体检、带薪年休假制度都不能正常保证,让下级倍感身心疲惫,个别甚至出现因心理失衡走极端的问题。
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所谓的改革,常常变着花样搞创新,一项工作墙上贴满制度、布满剪影,其工作成效是否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却未可知,沦为“墙上创新”;一些地方和部门搞“猴子掰苞谷式创新”,上年才推出的项目,来年就不再跟踪推进,而是转向其他项目,没有连续性,导致创新“烂尾”屡见不鲜;一些地方和部门表面上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但在考核工作成效时却规避不了“痕”与“绩”的关系,只是看看发了多少文、开了多少会、建了多少台账,看似声势很大、成效明显,实则虚功多、实功少;有的领导干部下去调研督查只停留在面上,疏于深入群众,难以真正了解政策落实情况,容易使工作走进“强化”为“墙化”、“严管”变“言管”、“检查”成“简查”的怪圈。
一些领导干部安排工作往往是会议一开、文件一发、制度一定、时限一明,工作一安排就心安理得坐等下级报送工作推进和完成情况。工作中向下级指导少、教方法少、关心关怀少。下级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往往弯路走了不少,问题依然未解决,最后被批评、问责。一些部门不注重工作跟踪督办落实、不帮助协调资源、不投入必要经费,一项工作“泡都没冒”就石沉大海。但年关将近时,上级部门却开始考核工作落实情况和取得成效,搞得下级措手不及、有苦难述。有的领导在安排工作时,事前不设预案,喜欢凭自己工作经验,工作措施调研不深入,在下级按其要求抓落实后,又推翻之前工作安排,提出新要求、新部署,一个阶段一个主意,搞得下级无所适从。
一些地方问责尺度把握不够精准,板子层层往下打,问责不联系工作过程、不考虑客观原因、不论过错程度、不分良币劣币,对下级缺失关心爱护,动辄上纲上线,搞一棍子打死。有的领导干部性情较为急躁,常有“我安排的工作不容有失”的心态,对一些工作推动进度不理想、质量不够高、完成效果不好、工作成效不合意的下属,往往不分场合、不留情面批评。一些地方对干部的关怀激励手段不多、对不同领域干部个性需求考虑较少,存在物质激励难突破、政治激励职数受限、精神关爱载体缺失、容错纠错标准难界定等问题,致使一些干部心中长期积累的“怨气”难消,产生消极挫败情绪,对组织“寒心”、对事业“丧志”,工作变得不作为,对压力传导产生抗拒。
一是在政治上多关心。始终坚持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根据事业发展、岗位需要,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层级选育管用干部,坚决破除“关系户式”选人、“萝卜坑式”用人理念。树牢“实在、实干、实绩”选人用人导向,谁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立下战功,谁在经济发展上干出实绩,谁在基层治理上取得突破,谁在破解难题上多作贡献,谁在为民服务办实事上有成效,就优先提拔使用谁,让在压力传导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优秀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得到党组织认可和合理“回报”,让其事业有奔头、干事有劲头、成事有盼头。运用好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把那些在工作中对党忠诚者、实干担当者、为民服务者、扎根基层者、改革创新者的职级提上去,把各项待遇落实好。
二是在生活上多关爱。研究制定具体的、实在的关怀激励措施,不把正常激励当成奖励,落实好职务晋升、慰问表彰、带薪休假、健康体检等激励举措,解决好“空头支票式”奖励,让奔跑的马儿有草吃。重点关注因工作压力大、家庭遭受重大变故、家庭生活存在困难等导致情绪不稳定的干部,及时给予心理关怀和物质慰问,稳妥处理干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对长期超负荷工作的优秀干部,应优先选派外出培训学习,让其及时“充电蓄能”。充分发挥各级工会作用,针对性帮扶困难职工,保障好正常福利待遇,监督落实好健康体检、带薪休假等基本制度,多一些物质奖励、精神激励,让一线干部病累可休息、生活得保障、付出有收获。
三是在能力上多关注。遵循好干部成长规律,着力把握“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的成长过程,善于把那些优秀干部特别是优秀的年轻干部放到乡村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蹲蹲苗”,做到党性觉悟在一线砥砺、真抓实干在一线彰显、为民服务在一线践行、本领能力在一线提升。有计划组织干部到上级部门和基层一线锻炼,鼓励本地机关干部和基层干部“双向”挂职,推动各级干部在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历练中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实施好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围绕地方实际、发展所需、群众所盼,通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等路径,锻造提升干部实践能力、实干作风、实战本领,使基层干部能力素养跟得上时代的节拍,适应各项工作压力叠加需求。
四是在精神上多鼓劲。加强干部日常考核管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重要指示要求,健全完善关怀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打破干事创业“洗碗效应”,鼓励引导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建好信访举报澄清制度,对来访、来信查准查实,对不实举报、刻意诬陷,及时公开澄清,最大限度保障干部合法权益。对工作中政治过硬、群众认可、实绩突出的干部给予评优表彰,并做好跟踪培养工作,优先安排交流培训、优先提拔使用、优先关怀慰问,树立实干者得表彰、务实者得实惠的鲜明导向。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开展党员活动日活动,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参观党史展览、义务劳动、组织生活等途径,强化党员主体意识,引导党员干部自我调节工作压力、释放精神压力。
一是责任分解力求细。压力传导不是简单的“一压了之”,责任分解也不是简单的“一分了之”。要站在充分激活干部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有效推动工作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权责,厘清领导职责、班子职责、干部职责,让工作责任与个人利益挂钩,将任务细化、量化到人,确保人人身上有任务,人人肩上有责任。要认真研究与之相适应的考核、督查、奖惩标准,形成自上而下的责任链条,做到层层明责、层层有责、层层尽责,从而有效整合力量,协调优势资源、保障要素供给、解决工作难题。同时,要明确工作类别、工作时限、工作标准等指标,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干部明白自己工作的角色和责任,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提高工作质效。
二是机制建立力求细。坚持实事求是,针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性环节,按照“科学合理、便于操作、易于检查”的原则,定好必要且管用的规章制度,把制度硬性约束转化为高度刚性的工作压力,提高下级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进而提高工作推进质效。在推动工作中,要善于结合单位实际,总结提炼完善部门管理制度,形成可调动干部积极性、推动事业发展、保障合规约束的制度文化和精神内核,影响、熏陶、塑造干部,提升部门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要关注干部需求,设计出顺畅快捷的指令下达、问题反馈、工作职责、沟通交流等制度,结合每月开展的党员活动日、党员组织生活会、职工谈心谈话会等形式,引导干部互相交流思想、释放情绪、舒缓压力,最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三是追责问责力求细。压力传导和追责问责相伴相生,科学合理的问责是压力传导见实效的有力抓手。但问责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不能泛化、滥用。如果问责被当成无所不装的“筐”,沦为上级“灭火”“消灾”“甩锅”的避险举措,在打击干部担当干事积极性的同时,会削弱问责的公信力和震慑力。因此在问责时,要清楚掌握导致工作推进不力的具体原因,区分责任程度和责任主次,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充分联系实际工作过程,区分良币和劣币、辨别好马和劣马,不搞一概而论、不凭领导好恶,实事求是问责、依规依纪问责,既不让想干事、能干事和干成事的干部丢脸、寒心、丧志,又起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
四是工作考核力求细。考核的目的在于衡量工作成绩和干部工作能力,更在于通过考核来倒逼工作落实。一则在工作考核前,要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以可操作、可衡量、可检验的具体要求,考大事、考实事、考硬事,引导下级精准施策、集中发力,解决工作的难点、堵点、痛点,考出加速度、催生正效应,提升工作落实质量。二则在工作考核中,要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增强考核针对性,综合运用平时考核、专项考核、成效考核等方式,实现考核经常化、制度化、全覆盖,用考核结果和日常掌握情况,评价下级工作成绩、工作效率。三则,在工作考核后,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与选拔任用、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紧密结合起来,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真正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最大限度地调动下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是工作部署要实。如果工作安排部署未能紧扣实际、办法举措不细不实,就算是“压力传导”再严再深,也会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会让具体工作落实者“白忙一场”“收获寥寥”。科学合理的工作安排部署既是推进工作的“指南针”,也是干部成长的“教科书”,能让干部在高质高效完成任务时增长才干、提升本领,更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因此,领导者在工作安排部署中,既要做到聚焦实际问题、科学研判分析、力求对症下药、确保工作措施到位、责任压实到位、工作推动到位,又要考虑如何在“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直面新题”中更好推动下级成长成才。
二是工作指导要实。科学有效的指导是工作有序推进、问题有效解决、政策落地见效的重要举措。安排部署工作,要紧扣下级实际,及时做好分类指导、措施纠偏、跟踪问效,确保旧问题有效处理,新问题及时发现,整体工作稳步推进。工作指导意见要充分调研论证,确保可操作、能执行、可落地,做到精准指出问题,导之可行方法。同时,要避免泛化的工作指导,杜绝加重下级工作负担,领导调研不搞层层陪同、不搞迎来送往、不搞路线设置,不搞提前踩点,对一些不恰当、不合理的工作方式要及时调校,让下级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抓具体、抓深入、抓实效,真正做到工作指导到一线、工作协调到一线、困难解决到一线。
三是工作过程要实。领导要注重工作过程管理,一项工作安排之后要整合工作力量,及时调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保障下级正常工作运转;要建好决策跟踪督查机制,适时掌握工作推进全过程、各方面情况,帮助下级发现并解决工作偏差、落实不力等问题,针对性调整和完善后期决策部署。下级要把工作过程当作是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提升能力、丰富阅历的过程,结合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贯彻落实好上级安排部署,合理安排人员分工,认真磋商解决问题的举措、化解矛盾的方法、服务群众的渠道,建好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做到台账式分解、销号式管理,把大事做细、小事做精,确保工作过程扎实,推动工作圆满完成。
四是工作成效要实。工作成效如何,只有群众说了才算。要巩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科学制定成效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正确处理“痕”与“绩”的关系,反对和杜绝“干得好不如说得好”“做得好不如接待得好”“搞得好不如氛围营造得好”等形式主义倾向,做到不以领导批示、台账记录、会议次数、汇报材料质量等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要把干部历练成长值、群众满意度、项目完成指标、工作落实成效等作为评价工作成绩的度量衡,不以“印象”打分,不让“喜做表面文章”“投机取巧”者得利,确保干出来的工作成绩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群众的检验。
一是压力分流要合理。压力传导中,领导要在总体把握工作和甄别下级抗压力的基础上,科学定标准、定措施、定时限、定干部,将压力传导在具体工作中、有形项目上,既不“胡乱施压”,也不“压力不足”,做到压力传导不空、不虚、不偏,关怀疏导有序、有效、有情,工作推动有力、有劲、有质。要注重“因人施压、相对公平”,既根据个人特长、专长分配任务,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又要做到任务分配均衡,避免鞭打快牛、放任懒牛,忙的忙死、懒的懒死的压力传导失衡现象。同时,领导干部也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主动担责履职,既当好“指挥官”,又做好“战斗员”,带着下级干,凝聚起上下齐心协力干事创业强大合力。
二是责任落实要到位。压力传导得再好、责任压得再实,如果下级“不干了”“撂挑子”,工作就会“悬空”,得不到落实。在工作中,往往存在上面权力大、事情少,下面权力小、责任大的问题。上级要善于放权赋能,收起“不敢放”“不愿放”心态,放心大胆让下级去干,让下级学会自己走路、独立思考,掌握具备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下级要有拼搏争先、善作善成的气质,真正把党的事业、肩上的责任,当作毕生追求,坚定一条心、坚守一个调、坚持一股劲,把组织和人民交办的工作干好、干成。要善于把压力变成动力,敢接烫手山药、敢做棘手工作、敢啃硬骨头,不干则已、干就干成,在克难攻坚中,历练斗争品质,提升斗争本领。
三是工作配合要协调。工作能否得到圆满完成离不开领导的指导帮助和下级的具体执行。这就要求,首先,各级领导班子要团结协作、高效运转,只有这样才能科学作出决策部署、合理传导压力、有效开展关怀疏导。要充分考虑下级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高高在上遥控指挥、文件指导,而要理性思考,倾听下级声音,集中民意、凝聚民智,及时发现问题、矫正偏差,确保政策所定合乎民意、压力传导合乎民心。其次,下级要有大局观念、政策观念、长远观念,一切行动服从上级决定,对上级的工作安排结合实际全力以赴抓落实。同时,以工作为纽带,上下级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四是氛围营造要浓厚。压力传导就是要变工作“一人急”为“大家急”,关怀疏导就是要变“大家急”为“引导干、激励干”,氛围营造就是要变“引导干、激励干”为“一起干、主动干”。要加大先进典型选树力度,鼓励干部敢于竞争、敢于争先,引导干部主动思考、主动作为,一气呵成、一干到底,创造性完成交办的工作。要大力开展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活动,引导大家见贤思齐,教育后进者自觉向先进者看齐、与榜样对标,变“无压一身轻”为“有压一身责”,把压力传导和关怀疏导的过程变成锤炼作风、提升本领的过程,锻造一支能战斗、能攻坚、能打胜仗的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