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默
(中国美术学院,杭州 310002)
传统卷轴画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绘画形式,其具有独特民族气质视觉语言的原因在于作画者在构建画面时的叙事逻辑和叙事语言,创造了创作者与观者之间的共同语境。
叙事逻辑指的是作画者特殊的思考方式,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体现在作画者对画面展现方式的思考,画面意蕴表达方式的思考,还有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思考,以及在传统文化影响下对于时间与空间的理解与思考。叙事逻辑分别通过观看方式、绘画技法与构图方式等叙事语言体现在画面中,贯穿着人随景动的观看方式;生动、带有情感且具有东方意蕴的线条与笔墨;气韵生动的空间构图、留白等构图方式。在画面的视觉语言中,叙事语言体现了作画者的叙事逻辑。在叙事语言和叙事逻辑相互作用下,卷轴画通过独特的视觉语言与观者之间进行“对话”,使观者感受到画面中的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多样的人物性格、生动的场景以及浓厚的东方精神与民族气质,全面地感受作画者的艺术创作意境。(图1)
动画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承载着文化价值体现与输出的重要任务。目前,国产动画相比于美、日等动画发达国家,技术上的差距虽越来越小,但是对于文化和精神的输出,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需要加强动画作品中对于传统文化和思想精神内涵的体现。
动画前期创作是动画创作与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支撑着整部动画的总体构思,决定着动画的风格与精神。动画前期创作主要由剧本创作、美术风格创作、分镜头设计等环节组成。创作者可以将这些环节分成两个层面进行思考,一方面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动画画面的表达逻辑,主要体现在剧情的发展方式、画面意蕴的表现以及动画作品的情感表达上;另一方面体现在画面的表现方式中,主要是剧本在画面中的表现方式、美术风格的表现方式与分镜头设计在画面中的表现方式。创造者表达逻辑和表现方式的特殊性可以决定观者看到的动画视觉语言的独特性。
如上所说,传统卷轴画视觉语言与动画视觉语言的创作过程中,有诸多契合的要素,不管是卷轴画还是动画,都属于对人物、环境的刻画;对事件的表达和对情境的再现。通过视觉语言将画面呈现给观者,最终使观者可以从中体会到创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内涵以及想要传达的精神情感。因此,卷轴画和动画在叙事表达和逻辑上都存在着相通性。
> 图1
> 图2
首先,传统卷轴画的视觉语言与动画的视觉语言创作具有相通性,都是对人物、场景、事件等要素的刻画,是文化与精神的输出。其次,形成卷轴画视觉语言的叙事语言和叙事逻辑可以分别通过“刚性引入”与“柔性引入”的方式运用到动画前期创作的各个环节中(图2)。最后,传统卷轴画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动画前期创作中引入其视觉语言,不仅是对文化精髓的传承,还将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运用建立东方动画的艺术形象。
动画剧本创作是动画前期创作的核心,是动画作品主题的表达,最直接、主要的途径,是动画故事内容和情节构思的叙述方式。
卷轴画的观看方式能够有效丰富动画剧本创作中的画面叙事,观者一边移动观看,画面一边在展与放中开始故事的“叙述”,情节随着画面的展放渐次展开。观者随着时间流逝和叙事的完成,能够感受画面中所蕴含的故事意境。通过借鉴传统卷轴画中的观看方式以及其叙事逻辑,为动画剧本创作拓展思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呈现的动画版的《清明上河图》(图3),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卷轴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制作,最终形成全长130米、高7米的动态的长卷,让观众在一步一景的观看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这种新的“对话”方式创造出新的叙事方法,带给人们新的视觉感受,得到了参观者的追捧。创作者在创作中采用多视点观察叙述的方式,将不同时间与地点发生的事情,描绘在同一幅作品中,最终呈现在画面中的的空间也具有流动感。“以大观小,移步换景”的构图方式使观者在观看画面时一步一个变化,画面中每个局部都可以独立成为一幅画,而每个部分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一气呵成。因此,在剧本创作时,可以引入卷轴画视觉语言中的观看方式以及其逻辑进行创新,丰富动画剧本创作的表现形式,使其中蕴含着的故事情节与内容能够得到更有效的表达。
美术风格设计在动画前期创作中主要是指角色设计和场景设计,直接作用于动画作品的视觉形象和艺术效果,能够直观体现动画作品的艺术风格。角色设计是动画制作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形象、色彩、表情等构成元素,赋予动画角色造型、性格、表演的不同特质。除动画角色以外,动画场景也是支撑画面的重要元素,场景设计在视觉效果上很大程度地决定了动画作品的艺术风格,并向观众传递时代、环境等影片背景信息①。传统卷轴画可以通过线条、笔墨等绘画技法变化,来表达画面中的虚实、空间和情绪变化。在美术风格设计中引入卷轴画视觉语言中的绘画技法,可以使动画作品视觉形象更具民族气质,特殊的艺术效果与艺术风格使动画更深入人心。
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中的动物形象造型。取自近现代画家齐白石笔下的“蛙声十里出清泉”。在影片中,小蝌蚪虽然没有“五官”,没有“表情”,但创作者运用传统绘画中的笔墨线条,赋予小蝌蚪身躯灵动的变化,用不同的姿态向观众传达着他们细腻丰富的情感。《小蝌蚪找妈妈》中清新的画面氛围通过运用水墨,打破了“单线平涂”的模式,使线条、笔墨、画意与故事剧本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艺术内涵的艺术风格,雅俗共赏(图4)。通过笔墨的晕染配合灵活的动作,使画面中的青蛙、小蝌蚪、小鱼虾和小鸡都在荧幕中“活”了起来。这种生命力的表现,源于创作者自身的精神,从而在画面中体现出了自然的精神。
此外,美术风格设计中的角色与场景意蕴的传达,与绘画技法中水墨的意境的表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水墨绘画技法不仅是对形态的表达,场景的交代,其中更多蕴含的是作画者对于画面节奏的把控,作画者情绪的抒发以及意境的表达。比如写意的水墨,善于表达作画者洒脱的胸襟和恢宏大气的情怀。《小蝌蚪找妈妈》中将这些水墨笔触运用于角色形象的塑造、淡墨的背景,再加上大量的留白,虚实相生,使画面大气恢宏、灵动十足,传递出传统艺术经久不衰的美。水墨技法同样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思辨的影响,如“天地合一”“万物自生”等哲学思想为水墨的意向深层意味的体现打下了基础。通过对传统绘画理论和传统哲学思想的梳理与学习,将其引入动画的美术风格创作中,可以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动画,除了声音、语言的表达,还可以通过线条与笔墨的表达,使画面以及故事情节更加生动、丰满,展现东方气韵,体现出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分镜头设计是指根据动画已确定的剧本和美术风格,进行镜头设计,在画面呈现上包括角色表演、场景气氛、动作设计、色彩光影、镜头节奏等,是对动画作品总体构思和设计指导的蓝图。
> 图3
> 图4
> 图5
分镜头设计决定了动画的叙事结构、整体节奏以及后期对整部动画的后期统筹制作。传统卷轴画的构图和散点透视方式在有限的画面中,突破了现实空间限制,将不同时间、地点、角度、距离的“镜头”按节奏进行创造性的组接,进而提升画面叙事的层次性与意境空间。画家散点透视的观察法正如镜头语言中的推、拉、摇、移、升、降等,再用空间构图、留白等特殊构图方式最终将观察镜头的运用体现在画面中。卷轴画中的构图方式就是整个画面的统筹与架构,可以将卷轴画构图中体现的画面层次感与空间感引入到分镜头设计中。
分镜头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优化叙事结构,卷轴画中对于叙事结构有多种不同的处理方式,除了观察方式带来的散点透视方法形成的叙事方式外,还有画面中对时间与空间的不同表达手法。如对于多个时间段不同瞬间在画面中的叙事方式,创作者会为了使观者更清晰地明白画面中时间的先后顺序与事件,用道具巧妙地分割构图。如《韩熙载夜宴图》中,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五个片段,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送别。每一个片段情节都可以独立成章,却又有不可破坏的连贯性。有强烈的节奏感以及丰富的画面层次,并且每个情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断开的情节在画面中却“不断”,在画面中既如实展现了当时的场景,又将这些场景通过“屏风”“床榻”“长案”等家具巧妙地切割联系在一起。打破时间概念的构图方式,以家具来作为画面空间的框架,营造了特殊的美感。(图5)
将传统卷轴画视觉语言中的画面的构图思考方式、画面的节奏以统筹搭建方式引入到分镜头设计中,可以拓展中国动画的叙事结构、画面的展现节奏,可以缔造属于中国动画的独特的视觉表现形式与叙事风格节奏。
综上所述,将卷轴画视觉语言引入到动 画前期创作中的方式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刚性引入”,将叙事语言直接引用到动画前期创作的画面塑造中,属于对具象视觉造型符号的直接引用,可以使观者在画面表现形式中直接感受到东方民族的艺术气质。另外一类是“柔性引入”,将传统卷轴画的叙事逻辑引入到动画前期创作的架构逻辑里,结合当下现代的生活方式,将古人对传统自然观与时间观的理解以及中国哲学的思辨方式“柔性引入”到前期创作梳理中。传统卷轴画特殊的叙事方式和叙事逻辑,具有浓厚的东方特色与民族精神,将其“柔性引入”到动画前期创作中,可以使动画在潜移默化中传达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蕴,通过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认知与运用,为动画观众们提供一个新视角,引导观众整体审美意识的提高。
通过在动画创作中引入传统卷轴画的视觉语言,可以拓展现代动画创作与东方美学相结合的中国动画视觉语言;可以拓展动画的东方特质,深化动画内涵;缔造“东方动画”视觉系统;建立“东方动画”的形象;提高动画创作的民族特质并提升观众审美,从而加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认知和运用,实现文化活化,推广东方美;实现文化输出,坚定文化自信。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传统卷轴画视觉语言引入动画创作的可能性的探讨,我们可以将此模式带入到中国其他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如书法、刺绣、中国传统戏曲等,可以通过此模式将其他艺术形式中的视觉语言和表现方式引入动画创作中,从而促进中国动画的发展、提高中国动画在全球的地位,实现文化自信。
注释:
① 毛湘漪.动画前期创作在动画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意义[J].艺术科技,2018,31(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