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惠娟
摘 要: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由此可见,动手操作可以启迪智慧,增添教学的趣味性。将其运用在小学数学中可以化解其抽象性,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因而被称为“看得见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師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环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丰富而深刻的学习体验。就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浅谈一点心得体会,以期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效率
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我看过了,我忘了。我听过了,我忘记了。我做过的,我理解了。”一句话道出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习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殊不知,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接受知识的效率很低,并且很容易“忘记”。只有在动手实践中获得知识才能产生持久的记忆,并且深刻理解知识。因为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它的作用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一成不变的坐着听讲的授课方式很排斥。因为它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知道,这一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的事物有强烈的探究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动手操作是一项集趣味性、挑战性、思考性于一体的活动,它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因而将其运用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产生良好的课堂反应。
以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拼组”一课为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利用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边形,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围绕这一目标,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操作空间,让学生在拼摆过程中享受创造的快乐,感受数学的美,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具体在教学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图画为学生出示图形拼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画,让学生对图形拼组有初步的感性认知,为后续的动手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接着,教师让学生尝试用手中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四边形。在教师的指导和提示下,学生不断变换手中的三角形,通过转动、拼摆等反复尝试,他们有的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还有的用完全相同的两个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就这样,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发现三角形与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为他们今后学习图形的面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个过程,学生在不断的动手探究中,饶有兴致地学习,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动手操作可以发展学生思维
思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发动机”。没有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数学思维的形成与教学过程是协调同步的,并且只有在不断探究和思考中才得以完善。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获得直观的表象认知,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并没有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归纳总结出长方体性质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死记硬背,而是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原则,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具体在教学实践中,先让他们摸一摸长方体,初步感受组成长方体的要素即面、点、棱的数量。接着,再让他们“剪一剪”“量一量”,进一步探究长方体的性质。学生通过用直尺测量发现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通过“剪一剪”发现相对的两个面能够完全重合。最后,将这些发现归纳整理,从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就这样,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等动手实践中,培养空间观念,发展抽象思维。
三、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学生只有学会创新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将数学教学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多角度、多侧面地探究数学规律、性质、关系,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大胆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猜测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应该是180度。有了这一认知,教师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验证这一猜测。经过商讨,各小组大胆创新,想出了很多方法,有利用剪拼得出平角的,还有利用测量相加验证结论的……创新的火花在多样化的动手实践中熠熠生辉。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在操作中快乐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从而让小学数学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大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1).
[2]莫文辉.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提升办法[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四[C],2019.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