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校情,多途入手,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2020-08-07 09:00李亚男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四有全面发展立德树人

李亚男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三板小学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以打造“四有”校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并为此层层剖析,探查内部问题,从中寻找多种解决策略与途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四有”校园;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同样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为先,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新时代的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于此,三板小学的德育工作目标定位于: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区教育局工作部署、全面遵循学校办学理念的基础上,以“以学生为中心”为理念内核,以“做实功,见实效”为工作标准,知行合一,务实创新,建立科学、系统、高效、富有特色的“三板德育”模式,打造“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四有校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三板学子。

为达成这样的工作目标,我们立足校情,目光向内,从探查内部问题、剖析原因入手,从中寻找多种解决策略与途径。

一、学校德育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

1.学校德育工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2.班主任队伍的育人水平有待提升。

3.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待更新。

二、存在问题的分析

1.德育工作体系问题的分析

教师对于德育工作普遍重视,德育工作基础扎实,机制、制度比较健全,但存在着整体设计不足、工作内容分散、评价随意性强、校园文化建设层次不高、班级文化建设特色不足等问题,从而导致德育工作整体效率不高,育人特色不明显。必须从学校文化体系建设出发,实施课程化德育,顶层设计,系统建构,同时加强中观分解,微观落实,从而突破瓶颈,实现教育质量和办学口碑的飞跃。

2.班主任队伍方面问题的分析

班主任大多是临聘教师,来自四面八方,流动性大,个别教师存在短期思想。他们对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德育工作模式等内容的了解和实践,不同程度地存在时间短、研究不深不透等问题,需要一定时间的学习和磨合。要从培训入手,辅以科研引领,在实践中提升自主发展意识和务实创新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家庭方面问题的分析

家长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对于家庭教育理念的认知和学习不足,教育观念滞后。流动家庭、留守家庭较多,家长们工作繁重,经济压力大,对学生的关心与教育不够,与学校的联系与沟通不紧密。要从共建大局出发,主动、耐心、细致、持续地做好培训、辅助、调动工作,促进家校之间的有效融合。

三、采取的策略与措施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建设德才兼备的班主任队伍

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是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更是持续提升德育工作质量的源头活水。《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这样的要求同样适用于全体班主任。今后,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重点抓住以下三点:

1.思政专题培训。要通过全面深入的系列培训,帮助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教育是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

2.德育理论培训。通过专家讲座、青蓝工程多种形式更新观念,提升广大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

3.自主育人能力培训。新时代的德育工作必须做到守正创新。因此,学校将以德育科研为载体,以“学校大课题,教师小课题”为操作模式,通过班级管理晋级、班主任能力大赛等多种形式,努力培养“自主型班主任”。在课题的实践过程中,变“我不会”为“跟着做”,引领班主任逐渐由爱心型、负责型、实干型班主任向“自主思考不盲从、自主发展不盲目”的自主型、智慧型、创新型班主任方向升级,从而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提供持久的智力支持。

(二)“成如容易最艰辛”——打造优质高效的思政课堂

1.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阶段的思政课程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

基于這样的要求,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将在加强常规工作的基础上,依托德育科研系列微课题,强化培训,深入实践,持续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些微课题系列将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内容、方式、多学科融和、智慧课堂等小角度切入,小步高频,持续推进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同步引领学科教师提升个人教学能力,从而加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队伍整体建设。我们力争在2至3年内形成三板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新课堂面貌,将这一学科打造成为三板的精品学科。

2.优化“课程思政”

我们将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研讨,引领任课教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从教材出发,努力挖掘思想教育因素,并融合课堂内外相关因素,努力提升育人质量。

(三)“百花齐放春满园”——创建科学系统的德育课程体系

美国教育学家毕特说过:“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课程是教育内容得以运化的手段和媒介。没有课程做支撑,再好的教育理念也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可以说,德育课程的设置将决定一所学校的德育工作样态。因此,我们将以科学系统的德育课程体系为依托,努力构建出自然、和谐的校园生态,为孩子们铺就最适合生长的教育土壤。

在构建德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理念决定行为,结构决定效率”。我校遵循陶行知老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设立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陪伴”和校训“从善乐学求真创新”。我们从这一思想体系出发,设计而生德育“善”课程体系。我们将用多彩的课程去帮助孩子触摸真实的生活,在生活的舞台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一课程体系是在学校常规德育工作的基础上,升级完善,突出其科学性和系统性,顶层设计,整体布局。我们希望依托这一课程体系,引领学生了解“善”、体验“善”、学会“善”。这个“善”内涵丰富,视野宽广,既有“善”,亦有“擅”;既有“知”,亦有“行”,知行合一,知行并进。整个课程体系,长短课程相结合、全校性课程与年级性课程相结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相结合。

在课程体系建构初期,将推进十项课程。

1.“五旗课程”——突出“红”,听党的话,紧跟党走。

2.传统节日课程——突出“源”,厚植情怀,自尊自信。

3.“校园景观课程”——突出“爱”,了解校史,爱我校园。

4.“养正课程”——突出“律”,雅言端行,善心美形。

5.“英雄课程”——突出“志”,榜样力量,引领前行。

6.“孝亲感恩课程”——突出“恩”,感恩行孝,涵养根本。

7.“仪典课程”——突出“礼”,知礼守礼,优雅德行。

8.“家务课程”——突出“立”,自理自强,从小做起。

9.“家长课程”——突出“法”,贵在得法,提升自我。

10.“《美文美德》课程”——突出“读”,诵读践行,德行渐长。

朱熹有言: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德育课程的实施,核心在建构设计,关键在实施落地。每项课程,均由课程主题、课题内容、课题形式、课程计划、课程实施人、课程评价几部分组成。每一项课程均有专人负责,按学校既定时间表,与学校的其他课程一起,有机融合,协同运作。教师推进课程情况计入工作考评体系,学生参与课程情况计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不使一日虚度”,德育课程的推进需“前创新、后跟进”。十项课程之后的推进与改革,还将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且思且行,且破且立。

(四)“度若春风润桃李”——营造浓郁芬芳的文化氛围

1.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通过开展经典诵读、书法课程、校园景观、传统节日实践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在书香、墨香、品德之香中体味淳厚的家国情怀和高洁的文化情思,从而在人生开蒙之初,知根明源,打亮底色。

2.校园文化。我们以月为单位,系统设计学校文化活动。通过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劳动节、体育节、红领巾节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呈现学校的人文气息。

3.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一个孩子在他成人后可能会忘记他小学时听过的某些课程,却会永远怀念那个曾经让人如沐春风、充满文化气息的班集体,那个集体中所倡导的理念可能会渗入他的心灵深处,成为滋润他一生的温暖气息。

我们将改革传统的班集体建设模式,多种方式引领各班逐步形成个性飞扬而又和谐共存的班级文化,给全体学生一个“我们的天地我们做主”的广阔空间,给全体班主任一个展示创新能力与个人才华的“舞台”,一块实现教育理想的“自留地”,给学校一个积淀校园文化的开阔渠道。与此同时,同步打造出多个性鲜明的班级品牌和班主任个人品牌。

4.环境文化:秉承人本主义思想,“让每一面红墙都会说话”,挖掘校园景观和设施的育人功能。我们视学生为校园主人,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增强学生在校园内的活动参与度,让学生从石之刚、水之秀、风之灵、草之茂、树之壮以及楼道、墙体中的文字和图片之中寻觅到景观之外的教育意味。校园处处,能看能摸能玩,有情有意有趣,文化育人之效当能入眼、入脑、入心。

5.共建文化:协同育人,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学校将系统规划和升级原有的家长学校章程,努力开发好家长这一教育的重要资源:

第一,家长培训实行积分制,“请进来,走进家”,开展家庭教育培训与辅助,更新育人理念与方法。家长积分制与学生综合评价并行,促进父母子女同步成长。

第二,引领家长进校园、上讲台,发挥特长,优化教育资源。

第三,将对原有志愿者服务队进行改编与升級,将家长志愿者与学生志愿者混编,更好地促进志愿活动的示范性和深入性。

(五)“任是无情也动人”——构建引领成长的评价机制

课程评价具有导向、质量监控和激励等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成败的重要环节。学校遵循过程性原则,以“七彩少年”为评价意象,依托各类课程,实行学分制,多元综合,全面引领学生成长。评价内容包括涵盖“公德、尊师、守纪、文明、劳动、创造、团结、学习、进步、安全”等多个方面。

在评价过程中,注意细节和资料整理。当学生毕业时,每个学生都将收到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那就是一份记录着他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活动照片、学习作品、学业成绩等的电子档案(光盘),这样富有价值与成长性的教育评价才是对学生最有益的引领与帮助,也是他们一生最珍贵的纪念之一。

少年如花,校园的主人是他们。时节不一,各有花期;品种不同,各美其美。但无论如何,每一朵花开都自带花语,每一个生命都独具价值。德育工作者们只要精心培育,静心等待,每朵花终会渐吐芬芳,彩蝶自来。

未来,我们的学校一定虹晖满天,花开满园。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四有全面发展立德树人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