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其时序变化研究

2020-08-07 05:31李亚冰
北方经贸 2020年7期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聚类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建立中国城镇化发展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影响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因素,又利用聚类分析把2000-2016年分成四类,提出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国民文化素养水平;要着重解决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如上学、就医、就业、环境等突出民生问题。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水平;灰色关联分析;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20)07-0033-02

一、引言

我国作为一个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是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建设的重点工作。截至2017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81,347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8.52%,比2010年城镇常住人口占比49.68%增加8.84%,比2000年城镇常住人口占比36.09%增加22.34%,由此可见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数量占比不断增加,但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包含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指标,仅从城镇常住人口占比不足以反映中国城镇化总体水平,故需要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城镇化水平。

现有相关研究文献对城镇化水平状态的量化一般是通过一个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实现的,主要采用的有层次分析法、专家赋值法、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等测度方法。层次分析法根据研究者对各指标重要性程度的主观认识进行权重赋值,专家赋值法更是如此;而熵值法虽然属于一种客观赋权的方法,但却不能很好地反映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因子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都是根据数据自身的特征而非人的主观判断来确定权重结构,可以很好地避免指标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和权重确定的主观性,但是对于包含五个维度的城镇化水平测度而言,因子分析法无法准确刻画出各个维度的具体变化情况,只能得到公共因子的变动态势。与上述方法相比,灰色关联分析法能对评判对象的优劣做出鉴别。

二、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从人口、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安全五个方面建立20项具体指标构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灰色关联度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是以各因素的样本数据为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度的测算来描述因素间变化趋势的多因素统计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比较参考数据列和若干个比较数据列的几何形状相似程度来判断数据间的影响程度。目前常见的有邓氏关联度、B型关联度、广义关联度等。此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对样本数据的要求低,处理过程简便,需要客观确定各项指标的客观值。目前对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的方法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或熵权法。参考已有的数学方法和研究成果,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性,灰色关联分析法可以去除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且确定各指标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关联关系强弱,适用于新型城镇化的评价工作。对新型城镇化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可按以下5个步骤进行。

Step1确定分析序列

根据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参考序列,若指标为正指标,x0(k)取该指标中的最大值;负指标时,x0(k)取该指标中的最小值,比较序列即为

Step2 变量的无量纲化

即各指標与新型城镇化关联度的强弱。

Step5 关联度排序

关联度越大,说明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的变化态势越一致,该指标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越大。

四、实证分析

本文收集2000-2016年间的20个指标值,究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和国家统计局网站等。某些省市个别年份缺失的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补齐并保留二位小数。研究首先对表格中的数据均值化处理,然后按照公式(2)和(3)计算各自的灰色关联系数,如表2所示。

总体来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是不断提高的。由上表可知,所选取的二十个指标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关联度几乎全在0.5以上,其中,关联度大的为城镇人口密度和每万人口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数,分别为0.70和0.67;关联度最小的是城镇人口失业率仅仅0.39。相比之下,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人均GDP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联比较靠后。由此也可以得到,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是一个包含经济、人口、社会和生态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指标,而不仅仅依靠经济因素。

每万人口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数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关度仅仅低于城镇人口密度,而每万人口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数是一个负指标,这就说明,随着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每万人口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数在逐年减少,人们的安全出行意识不断提高。每万人口自然灾害发生数的关联度排在第八位,自然灾害数下降,人们预测和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社会安全不仅仅可以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还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这也符合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等学校数排在第三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由于国家和政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使得我国高等学校快速发展,为我国国家建设输送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在航天、量子通讯等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世界先进水平。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加注重知识的获取,全面发展。

从环境方面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增加。工业废气排放量以及工业废水排放量在增加,但是近几年的增长量逐渐减少,并且增长量相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是减少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环境越来越成为衡量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绿色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经济方面来看的话,人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关联度相对来说都比较靠后的,可能是因为人们早已具备满足生存能力,在城镇化过程中更注重其他方面的需求。

五、聚类分析

利用K-均值法进行聚类分析,按城镇化发展水平把2000-2016年共分为四个阶段,分阶段讨论17年间的发展。结果显示,2000和2001年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都比较缓慢,2002-2011年的城镇化发展水平逐年增加,2011年发展速度达到最大值,随后2011-2016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放缓,这也与我国近几年提倡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发展向中高速发展转变,提高发展质量相一致。

六、结论

由灰色关联度分析可以发现城镇人口密度、每万人口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数、高等学校数以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与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关联度较大、相似性较强,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国民文化素养水平;但人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民用汽车拥有量还有城镇人口失业率,这些笔者认为本该与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有较强相关度,但它们的排名却在最后,这就说明经济不是影响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唯一因素,还要着重提高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如上学、就医、就业、环境等突出民生问题。

聚类分析得到2000年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质量一直都在不断提高,2011年以来,由于国家提倡“经济新常态”,这对城镇化水平发展速度有一定的缓和,但总体上还是在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正柱.國内外城镇化质量内涵与评价研究综述[J].上海城市管理,2018(1).

[2] 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11(4).

[3] 武保贇,蒋武林,张克荣,张 帅.基于主成分方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研究——以全国31个省市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为例[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8).

[4] 高 艳.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8(9).

[5] 何 平,倪 苹.中国城镇化质量研究[J].统计研究,2013(6).

[6] Peter R. Stopher. Financing urban rail projects: The case of Los Angeles[J]. Transportation,1993(3).

[责任编辑:谭志远]

收稿日期: 2020-05-19

作者简介: 李亚冰(1995- ),女,河南鹤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统计学。

猜你喜欢
灰色关联分析聚类分析
运动员组织承诺水平的评价与提升策略
新疆向西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灰色关联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的河南省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制造企业跨国并购财务决策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基于聚类分析的互联网广告投放研究
“县级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统计一套”表辅助决策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