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立新,王志钢,孙友群,金 鹏,郭建凯,李 睿,张轶夫,张益霖
(1.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长春 130021;2.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 130028;3.国网长春供电公司,长春 130021;4.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长春 130041)
目前,架空输电线路广泛使用压缩型耐张线夹,将导地线固定在耐张杆塔的绝缘子串端部[1]。耐张线夹运行过程中不仅要承载电流负荷,而且要承受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导地线张力,其本体质量和压接可靠性对架空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特别是,耐张线夹压接属于隐蔽工程,验收环节无法凭借外观检测检出内部多压、漏压、欠压、毛刺、变形等缺陷[2]。耐张线夹内部存在缺陷可能造成局部发热、金具或导地线断裂等故障,威胁架空输电线路本体安全[3]。
随着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已经在耐张线夹检测中逐步推广[4-5]。本文针对吉林电网“三跨”输电线路耐张线夹X射线检测及缺陷情况进行分析,探索缺陷类型及规律,为架空输电线路耐张线夹检测及故障原因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耐张线夹由铝管和钢锚组成,钢锚用来接续和锚固钢芯铝绞线的钢芯、然后套上铝管本体,以压力使金属产生塑性形变,从而使线夹与导线结合为一个整体,采用液压时,应用相应规格的钢模以液压机进行压缩[6]。采用爆压时,可采用一次爆压或二次爆压的方式,将线夹和导线压成一个整体。典型结构形式示意图见图1,其压接部位分别为图中a(钢锚与外部铝管压接区域)、b(芯线与锚管压接区域)、c(外部铝管与绞线压接区域)3个区域,重点检测部位分别为图中A、B、C3处。
图1 耐张线夹的结构形式及压接位置示意图
耐张线夹压接缺陷类型主要分为:多压,漏压,欠压和工艺性压接缺陷。多压缺陷多发生在压接区域a、b和c交接处,铝管压接区发生形变,形变区域到达非压区。漏压多发生在压接区域a处和c处,钢锚凹槽和铝绞线对应位置铝管未变形。欠压多发生在压接区域a处,钢锚凹槽压接后仍留有间隙,且对边距超标。工艺性压接缺陷主要包括钢锚管存在毛刺、金具损伤、铝管积水等。耐张线夹不同类型压接缺陷示意图见图2。
X射线检测系统由X射线发生器和数字成像板两部分组成。检测时,X射线发生器、耐张线夹和数字成像板按图3布置,并使X射线束中心垂直指向透照区中心。
利用无线遥控控制X射线发生器触发产生高速电子并撞击金属靶面,从而产生X射线。X射线数字成像板接收透照穿过耐张线夹的射线,形成X数字光片,经数字转换接口实时传送至笔记本电脑,完成X光片的画面显示[7]。
图2 耐张线夹典型压接缺陷示意图
图3 X射线透照布置示意图
截至2018年底,吉林省完成 “三跨”区段耐张线夹X射线检测共332处,其中:跨越高铁138处,1 344个耐张线夹;跨越高速194处,1 699个耐张线夹。X射线检测共发现576个缺陷,其中:跨越高铁391个,缺陷率为29.09%;跨越高速185个,缺陷率为10.89%。
缺陷类型饼状分布见图4,其中漏压缺陷数量最多为303个,占比52%,是所有缺陷类型中的主要缺陷类型;欠压缺陷数量最少为34个,占比6%;多压和工艺性压接缺陷数量分别为142个和97个,占比25%和17%。
图4 缺陷类型饼状分布图
按照电压等级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见表1。共检测耐张线夹3 043个,发现缺陷576个,缺陷率为18.93%,其中500kV耐张线夹缺陷数量最多,为235个,占比40.8%,且500kV耐张线夹的缺陷率最高,达到44.17%。对500kV的235个缺陷进行统计,其中漏压缺陷130个,占比55.32%,是主要缺陷类型。
表1 按电压等级统计检测结果
结合耐张线夹压接工艺和现场施工流程分析:多压缺陷主要是压接钢锚凹槽处的铝管时,因压接位置尺寸控制存在偏差,导致多压半模,不压区整体向绞线端平移半模,且绞线端部的铝管部分未压。漏压缺陷主要是采用倒压方式压接时,在钢锚拉环处未设置足够预留长度,导致不压区整体向钢锚拉环方向平移,铝管压接错位,部分或全部钢锚凹槽未压。欠压缺陷主要是压接钢锚凹槽处的铝管时,因液压机出力不足,导致铝管出现不同程度欠压。工艺性压接缺陷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工艺管控不良,导致内部出现不同程度缺陷,后期无法进行修复。
a.截至2018年底,吉林省完成“三跨”区段耐张线夹X射线检测共332处,共发现576个缺陷,其中:跨越高铁391个,跨越高速185个。
b.漏压缺陷数量最多为303个,占比52%,是所有缺陷类型中的主要缺陷类型;欠压缺陷数量最少为34个,占比6%;500kV耐张线夹缺陷数量最多为235个,占比40.8%,且500kV耐张线夹的缺陷率最高,达到44.17%。
c.当耐张线夹存在漏压、欠压等质量缺陷时,应根据标准要求采取开断重压、补压及预绞丝加强等方式进行处理[6]。
d.对于重要交跨、大高差、大档距、重覆冰及舞动区域等承载力要求较高的线路区段,特别是“三跨”区段,宜每隔4年或根据运行工况变化进行复检,在后期架空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中,特别是500kV耐张线夹压接,应严格按照相关压接工艺标准执行[6],避免压接缺陷的出现,保证输电线路耐张线夹的压接质量。
e.其他新建区段可参照“三跨”区段进行耐张线夹X射线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