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炼东,詹添福,钟超
(普宁市人民医院 广东 普宁515300)
胃食管反流可引起多种耳鼻咽喉并发症,这被称为喉咽反流,其导致咽喉、喉或肺系统接触胃反流的不同成分,引起患者咽喉不适、声嘶、舌咽炎及慢性咳嗽等症状[1-2]。耳鼻喉科医生所见的所有病例中,约有10%胃食管反流患者引起声音嘶哑,喉咽反流与传统的胃食管反流不同之处在于喉咽反流患者有头颈部症状。在西方国家,心脏灼伤病例并不常见,大多数患者无食管炎;而在亚洲,很少有关于喉部症状的患者具有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特征研究[3-4]。本研究对胃食管反流出现的假性失弛缓症和吞咽困难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 年4 月至2019 年6 月在普宁市人民医院门诊及消化科经胃镜检查证实为胃食管反流的80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40 例,女性40 例;年龄17~76 岁,平均(45.5±10.23)岁。另选该院同期收治的非胃食管反流8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9 例,女性41 例;年龄17~77 岁,平均(46.21±10.25)岁。纳入标准:①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无消化道手术或器质性病变;③两周内未服用非甾体抗炎、抑酸等药物。排除标准:①各种明确病因引发的继发性食管炎;②孕妇、哺乳期妇女;③严重肺、肾、心、肝、脑疾病及恶性肿瘤;④有沟通障碍、重大精神疾病及其他意识不清等。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所有研究对象食管外症状和食管症状进行观察,食管外症状主要包括咽部不适或异物感、夜间哮喘、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和夜间咳嗽等。食管症状主要包括反酸、吞咽困难、烧心和胸痛等。
数据分析采用SPPS 20.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或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影响因素的分析用Logistic 回归模型,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烧心、反酸、胸痛及吞咽困难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食管症状发生率比较 (n=80,%)
观察组声音嘶哑、咽部不适或异物感、夜间咳嗽、夜间哮喘及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食管外症状发生率比较 (n=80,%)
两组年龄、性别、腰围、吸烟、喝浓茶及喝咖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重指数(BMI)、嗜酒、胃肠肿瘤家族史、胆汁反流、食管裂孔疝、便秘、过饱食、油腻食物、辛辣饮食及高盐饮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n=80)
将上述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嗜酒、胆汁反流、食管裂孔疝、便秘及过饱食是发生胃食管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影响胃食管反流的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参数
胃食管反流是指十二指肠和胃的内容物(酸性胃液)合并胆汁反流至食管而导致食管黏膜出现炎症、糜烂及溃疡甚至是纤维化等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5-6]。长时间的反流可能会导致食管腺癌、Barrett 食管病变,还会引起支气管哮喘、慢性咽喉炎及特发性肺纤维化等食管器官疾病。近年来尤其是亚洲人群中胃食管反流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病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目前,胃食管反流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包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心理因素及食管状况等。有研究发现,胃食管反流存在家族聚集性,其中基因遗传在发病中约占40%[7-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反酸、烧心、吞咽困难及胸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咽部不适或异物感、夜间哮喘、声音嘶哑、夜间咳嗽及呼吸困难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胃食管反流患者食道敏感性降低、抗反流屏障减弱、胃酸减少及食道括约肌松弛有关。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烧心、吞咽困难、反酸、上腹部不适、胸骨后不适及胸痛为主。采用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了发生胃食管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胆汁反流、嗜酒、便秘、过饱食及食管裂孔疝。
综上所述,胃食管反流患者临床症状以反酸、烧心、吞咽困难及胸痛为主,部分患者可见食管外症状发生。食管裂孔疝、大胆汁反流、量饮酒、便秘及过饱食是发生胃食管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