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慈猛
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接受人文教育的起点。经过语文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知识探究、创造想象以及语言情感等语文素质,这些对学生未来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为了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重难点,运用情景教学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激发出学习语文的乐趣,学生才能自愿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情景教学;教学方式
情景教学是一种生动的学习方式,能把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生动、易于学生理解的动画贮存在学生的脑海中,可以让学生反复记忆,实现对知识的强化理解。但是,由于部分教师依然保留着传统教育理念,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十分枯燥。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会逐渐拉开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既不能让学生激发出学习语文的乐趣,也会降低学习效果。下面,本文就对小学语文运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进行探讨。
一、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情景
在目前,虽然学校和教师经过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和学习,但是沒有深层次解读其中的内涵。部分教师依然保留着传统教育理念,依然在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这样既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语文学习中,需要教师充分掌握本节课的所讲的教学内容,然后再将其中的内容和适合的情景进行相互融合,合理选择教学情景,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
例如,我们以《北京的春节》这部分语文内容的教学为例。对于本节课所涉及到有关春节的背景和文化内容来说,这部分内容仅仅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是无法让学生切身体会的。对此,在讲解这部分的时候,需要教师先研究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然后再选择适合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如,课堂表演、多媒体展示等内容。运用这些方式为学生开展教学,有效激发学习的动力,学生能充分掌握其中所具有的语文情怀。并且将适合的情景教学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课文内容,也能让学生切身感受,让学生培养出学习语文的乐趣,学生也会自愿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课堂引入信息新技术,加强学生情感体验
在目前,新时代的科学技术不断和教育教学相融合,从中产生的多种教育方式也有助于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对此,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结合信息技术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还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仿真语文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环境中,掌握语文,实践语文。
例如,对于六年级的语文课本来说,其中有很多优秀的文章,但是由于这些文章相比较低年级文章水平来看,涉及到的内容还是有很多的,而学生也比较难掌控。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借助信息技术的科学支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仿真语文教学的环境,以便让学生在情景学习中快速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我们以教授《伯牙绝弦》这部分语文内容为例。对于文言文来说,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多为叙述题材,难度是比较小的。但是,由于小学生第一次涉及到文言文的学习,难免会出现不懂或者难易理解的情况,并且文章中需要学生思考的地方也比较多。因此,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借助信息技术的科学支持,将学生引导仿真语文的情景当中进行相关的内容分析和掌握,以便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从而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三、将生活问题引入其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语文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实际,是生活实际中常见的事物转化而来,是生活实际的总结和概括。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将生活问题引入到情景学习中来,将具有生活化的语文问题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融合,为学生开展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活动,以便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语文思维。
例如,我们以教授《山中访友》这部分教学内容为例。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来说,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找出作者笔下山中的朋友,进而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对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如,在教授这篇文章之前,教师先提问学生相关的问题:“同学们,结合你们的生活经验,想一下大山中有哪些动植物?你们喜欢吗?说说喜欢的理由吧。”通过提出生活化的问题,将学生向爱护自然的方向上进行引导。之后,教师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合作讨论。运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验生活中的场景,以此促进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将情景教学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还能让学生激发出学习语文的乐趣,学生也会不自觉地想要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提升学习效果,强化自己的语文水平,为未来的全面发展打造基础。
参考文献:
[1]庹佳佳.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中的应用尝试[J].读写算:教师版,2017(25):167.
[2]刘云.浅谈创设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02):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