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力
摘要:吹管乐合奏向来作为一种重要的演出形式流传在我国民间,尤其是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地更为普遍。它具有音量大、音色亮、高音多、演奏灵活、表现粗犷、气氛热烈等特点。
关键词:管乐;和声;运用
中图分类号:J63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1-0094-01
以管子为中心的吹管乐合奏所用的乐器有管子、笙、笛子、梆子等。演奏时管子奏主旋律;笛子位于最高音区,根据管子的旋律加花或作装饰性的即兴演奏,笙吹奏较为平稳的和音式的旋律,从音色上节奏上连系着笛子与管子,同时又是音准的中心;四种乐器四种职能,这就是民间吹管乐合奏的“拙笙巧管浪荡笛”的配器原则和演奏传统。
一、笛子组的和声
合奏中使用的梆笛与曲笛等各种笛子,除音高不同外,其音色、音量应该基本上是一致的,平衡的。少数独奏者采用的那种筒子特大、音色特浓的笛子不适宜演奏和声声部。给笛子配置和声多用层叠法梆笛在上,曲笛在下,并且多作密集位置。不同乐器配成和弦时有三种结合方法:
层叠法:不同乐器的音按次序排列,互不相混,如曲(梆)笛和新笛的结合,弱奏时大体上可以得到平衡;强奏时曲(梆)笛较突出。以两支曲笛,两支新笛组成的和弦,在弱、中弱、中强的音量时有不少较好的配置式样。
两支新笛与两支曲笛同度重复,厚实、浓密。新笛在曲笛下方作八度重复,柔和、平稳,效果比同度重复好些。曲笛在上,新笛在下的层叠法配置,既丰满又协调,是两种乐器最好的结合式样。如果把新笛放在曲笛上面,效果就差多了。如果放在高八度位置,效果仍然很好。用交错法配置,其融洽的程度不及层叠法。
一般地说,为音色不同的乐器配置和弦时,音色较亮较薄的乐器宜放在上声部,较暗较厚的乐器宜放在下声部。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丝弦乐器。
二、笙组的和声
笙可以独立演奏完整的和弦,甚至可以同时吹奏六、七个音。但是在合奏中,为了获得清晰、平衡的和声效果,每个笙吹的音不宜过多,弱奏时每人吹两、三个音,强奏时可考虑吹三、四个音,甚至更多的音。音愈少,愈容易控制它的音量,使之与其它声部取得平衡。如果吹奏的音过多,既费气又不灵活,和声效果反而不好。如这样一个和弦:二一三由一个人吹奏时,四个音的音量可能是不平衡的,下面两个音比上面两个音强,质量差的笙还可能吹不响最高音。
强奏时,中音笙还能单独吹奏两、三层和弦,发音宏大,笙擅长演奏和声是无庸置疑的,它的和声可以将吹管乐与丝弦乐调剂得比较融洽,使合奏的音响更为丰润。在吹管乐、拉弦乐或弹拨乐单独出现时,也都可以加入笙的和声。但是如果把笙当作专奏和声的乐器,而忽略了它演奏旋律的性能,那就片面了。我们还不能过分信赖笙的和声作用,它的音量有限,色彩变化不多,合奏织体中的和声部分还须调动其它乐器作统盘安排才是。三、唢呐组的和声
唢呐在民族管弦乐队中演奏和声是有个发展过程的。乐队中一般只有一、二支高音唢呐,专用来演奏旋律的。后来,用进了中音唢呐,常作低八度重复高音唢呐,或者在这八度平行的中间再加入一支与主旋律构成四、五度,三、六度等关系的唢呐,总的音响还是类似笙的传统和音式的旋律。虽然这时已有少数作品开始用了三声部的和声,但真正独立地运用唢呐组的和声还是在配齐了高、中、低成套唢呐之后。
各种唢呐的音响大体是低音区较强而浓,高音区较弱而尖,因此唢呐用来配置和声时多采用其低音区一较低的一个八度音区范围内。在几种唢呐之中,高音唢呐的音量又常常小于中(低)音唢呐。因此在写强奏和弦时,须用两支高音唢呐与一支中(低)唢呐相对比才能平衡。
四、多种乐器结合的和声
在五十年代的作品中很少见到由笙和曲笛结合的和弦。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传统的习惯用法多把这两件乐器的结合处理成伴奏(笙)与旋律(笛)的关系,而且还因为笙的本身可以吹奏和弦的缘故。笙与曲笛的音色不同,音量也不相等,但两者结成和弦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尤其在音量不大(在声一执7之间),音区不高(在以下)时用层叠法交错法和包围法配置的效果都不坏。
笙的和弦与笛子的和弦作同度或八度重复的用法,不论强奏或弱奏都較普遍。笙与新笛的结合比与曲(梆)笛的结合容易取得平衡。用层叠法配置在音区较高时须让笙在上方,较低时以新笛在上方较好。
唢呐与笛子以及唢呐与笙之间音色与音量的差别都很大,创作乐曲中还没有看到这种结合的和弦,即使有人配出这样的和弦恐怕也不会有良好的效果。在为包含唢呐的吹管乐器组配置和弦时,比较稳妥的是采用各自成组,互相重复的方法。配器时,先把唢呐组的和弦安排好,然后考虑其它乐器。唢呐的和弦多安排在中音区,笛子作高八度位置重复一层。高音笙或重复笛子,或重复唢呐。对整个笙组(高中低一套)的和弦安排既要注意完整性又要尽可能弥补唢呐和弦之空隙。
五、结语
总之,在民间吹打乐中,笛子、笙和唢呐三种乐器的结合,基本上就是吹管乐器组的大齐奏,其期的就是为了增强音量,造成宏大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