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青
第二面战旗 模范红五团
授旗时间:1933年8月1日
授旗时战斗序列: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
批准领导机关: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1933年7月11日,在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工作会议上,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宣布,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并决定自8月1日起举行为期半个月的纪念活动,包括授旗、阅兵、运动会、文艺汇演等。8月1日那天,中革军委在江西瑞金红军广场举行首次庆祝八一建军节大会。8月6日,红军在江西省永丰县藤田镇举办首次综合运动会,在8天时间内开展了军事、政治、体育、文化等4个大项共62个小项的激烈竞赛。时任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萧华现场为《红星报》写了报道:“运动员比赛(充满)激情越比越有劲,在早晨初露曙光的天色中,很快到齐了,评判员宣布进行200米赛跑,选手如汽车似的跑着,不一会儿到了终点。呵!红四团真不错,跑得最快。接着500米赛开始了,年轻人都不愿落后,结果红五团更是先锋。”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红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简称“红五团”)获得了总成绩第一名。竞赛期间,红军总部考评组来到红五团,对其武器装备、内务、着装、行军宿营、防空、警戒、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教育、官兵关系和伙食等10个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评定结果均为优秀。考评组组长、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在《红星报》上发表文章总结了红五团取得模范成绩的六大要素:一是在革命斗争中的作风优良;二是政治工作的深入;三是党的领导的加强;四是红色战士的情绪高涨;五是执行上级指示和规定的坚决;六是分工明确责任到人。8月14日,在运动会闭幕式上,时任红军总政委兼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周恩来将“模范红五团”的奖旗授予红五团。在总结讲话中,周恩来高度赞扬红五团是红一军团中“三个铁拳之一”,也是红一军团的“三虎之一”,是全军的模范。周恩来还谆谆赠言红五团:“你们不要骄傲,要一直当模范。当到把国民党军队彻底消灭,直到中国革命战争最后胜利了,你们还要当模范!”
“模范红五团”有着光辉的历史。据该团团史记载:该团最早起源于铁军部队,在南昌起义部队余部的基础上扩编成红四军第二纵队。1930年6月中旬起,改称红四军第十一师。不久,源自闽西红十二军的红四军新编第十二师编入了第十一师,接着又增加了由秋收起义部队余部扩编的红四军第十二师大部,这些部队既给第十一师注进了新鲜血液,又增加了老牌主力的力量。这3支部队融合一体,成为后来红五团的坚强灵魂。
1933年6月7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为适应战争需要,决定调整红军部队编制。于是,红四军第十一师于江西省永丰县藤田镇缩编为红二师第五团,团长吴高群,政治委员刘忠。所属第一、第二、第三营依次由原第十一师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团缩编组成。第一营营长曾保堂,第二营营长朱水秋,第三营营长梁兴初。全团有9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共1800余人。后来,又有来自赣南起义部队的红二十二军第六十四师以及少共国际师一部融入第五团。从此,“红五团”这支由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部队合编而成的拳头部队,传承了“铁军”精神,终成百战劲旅,在多次战斗中创下经典战例。
1929年2月9日,朱德、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主力转战至江西省瑞金县以北的大柏地一带,国民党军第十五旅刘士毅部两个团也自澄江尾追红军至瑞金。红四军前委从瑞金城收集到的报纸中获悉敌情,遂果断决定,乘敌孤军冒进、兵骄将傲之际,利用大柏地镇以南的麻子坳至前村一带植被茂密,两山夹一谷,中间只有一条小道纵贯南北山谷地的有利地形,布成5公里长的峡谷“口袋阵”,采取伏击手段将其歼灭。以红二十八团第一营在西侧山坡的树丛中设伏;红三十一团在东侧山坡的树丛中设伏;红二十八团第三营和军特务营、独立营配置在东、西两侧之间的最底部正面堵击;以红二十八团第二营在隘前村警戒并诱敌进入伏击区。
2月10日下午3时,敌第十五旅第二十九、三十团进到隘前村时,遭红军警戒分队阻击。红军指战员冒着蒙蒙细雨,边战边撤,诱敌进入大柏地。2月11日是农历大年初一,拂晓时分,红四军伏击部队突然发起攻击,对敌军形成了包围,并乘势发起总攻。激战中,敌我展开白刃格斗,缺枪少弹的红军指战员用石头和枪托与敌人搏斗。战斗到白热化阶段,时任红四军军长的朱德带着警卫连冲在前头,党代表毛泽东也亲自提着枪向敌人射击。战至中午,红军歼敌第十五旅2个团大部,共毙伤敌300余人,俘敌800余人,缴获重机枪8挺、长短枪800余支。大柏地战斗是红四军从井冈山南下以来的首次胜仗,粉碎了敌人的尾追,使红军得以转危为安,为向赣南闽西进军打开了新的局面。
3月13日,盘踞在长汀的国民党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因红四军主力危及其地盘,急以1个团在长汀城西南的长岭寨山地设防;以另1个团进犯长汀以南的四都镇,企图将红四军主力逐出闽西。红四军针锋相对,在四都镇陂溪村旁的草坪上召开军委扩大会议,决定进攻长岭寨,消灭第二混成旅,夺取长汀,以求在闽西立足。遂以第二十八团向进攻四都镇之敌出击,在遭遇战中歼其一部,迫其残部退回长岭寨。
上午10时,红四军以红二十八团居左,红三十一团居右,特务营和独立营随军部居中,三路迎敌而进,在四都镇以北将进攻的敌人1个团歼灭过半。3月14日一早,红四军主力分为两路进攻长岭寨,以一部兵力从左翼迂回其侧后,主力从正面攻击。经3小时激战,全歼守军,击毙其旅长郭凤鸣,并乘胜攻占长汀城。此役,红军俘敌2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余支、迫击炮3门、炮弹100余发以及一批物资。红四军得到很大的补充后,为全军上下每人缝制了一套灰布新军服、一顶缀有红色五角星的新军帽、一副新绑腿、一双新胶底鞋、一只新挎包,军容焕然一新。此战后,红四军进行了整编,以第二十八团第一、二营扩编为第一纵队,第二十八团第三营和军部特务营、独立营扩编为第二纵队,第三十一团扩编为第三纵队,全军共3000余人。
1930年6月,红四军与闽东、赣西南红军合编为红军第一路军,随后又改为红一军团。1932年1月10日,已由红四军第二纵队扩编改称的第十一师,作为红四军前卫,由石城向赣州开进,奉命攻占赣南新城,阻击可能增援赣州的粤军。2月4日,红十一师开始攻击赣南新城。由于新城城外多为开阔地和水塘,给攻城部队造成了较大伤亡,担负主攻的紅十一师第三十二团副团长萧君玉和20多名排以上干部英勇牺牲。紧要关头,红十一师师长王良、政委张赤男亲临前线指挥战斗。激战中,一名战士暴露在敌人火力范围内,张赤男奋不顾身跃起将战士扑倒,掩护在自己身下,而自己却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此战一直打到当日黄昏,红十一师攻克新城。战后,红一军团授予红十一师“铁军”称号,总政治部的《红星报》上发表文章号召向张赤男学习。
在被授予“模范红五团”奖旗的一个月后,红五团即开赴前线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先攻打抚州东南的浒湾,随后又攻打金溪之硝石。转入防御作战后,红五团坚守大雄关,誓与阵地共存亡;参加广昌会战,侧击新桥之敌;奉命在建宁断后,与敌人血战。“模范红五团”这面旗帜始终迎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锋在前、高高飘扬。
长征途中,传承“铁军精神”的红五团担任中央红军左路左纵队开路先锋,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时,一占安西圩,二夺桥头镇,三抢九峰山,四战湘江守尖峰岭;强渡险乌江,主攻青杠坡;四渡赤水时,二渡太平渡,三渡茅台镇;助攻娄山关,迂回黑神庙;二夺遵义城,抢占水师坝;激战猪场坝,龙街佯渡金沙江,牵敌大树堡;翻越夹金山,侧攻毛儿盖;穿过松潘大草地,助攻天险腊子口,继续创造着壮怀激烈的英雄战绩。
在残酷的战场上,“模范红五团”的领导班子总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在大雄关战斗中,第二任团长朱水秋负重伤,政治处主任张兴中弹牺牲;在广昌会战中,代理团长陈正湘负重伤;在侧击新桥战斗中,团长曾桂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用大刀砍死十余个敌人,最后中弹牺牲,政委刘忠继续率部冲锋,结果腰部负伤;在黄泥河战斗中,政委赖传珠负伤;在湘江战役中,政委易荡平负重伤后,不愿拖累部队,誓死不当俘虏,开枪自尽;在土城战斗中,政委赵云龙牺牲;在长征途经黑水芦花地区时,政委谢有勋牺牲;在东征战斗中,政委林龙发负重伤后牺牲;在山城堡战斗中,政委陈雄牺牲。在这样英勇无畏、前仆后继的团领导的带动下,红五团指战员人人争先,仅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五团便涌现出众多的英模集体和个人:红五团荣获“夜老虎团”称号,第三连荣获“模范第三连”称号,第九连荣获“模范第九连”称号。团长吴高群荣获二等红星奖章,第一营营长曾保堂、第三营第九连连长梁兴初荣获三等红星奖章,第二营第六连连长曾国华荣获“突破黄河天险防线的战斗英雄”稱号。
全面抗战爆发后,1937年8月25日,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一军团第二师被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红五团编为第六八五团第二营。9月25日,该营参加平型关伏击战,第五连荣获“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称号。1938年1月,第二营参加广阳伏击战。4月下旬,第二营随第三四三旅副旅长周建屏挺进敌后,在河北井陉以北、平山以西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了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7月初,第二营从平山地区奉调冀南,与第一营第四连补充地方武装扩编为第五支队,归八路军总部指挥。8月挥师东进,开辟冀鲁边抗日根据地。1938年10月被改编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五支队第五团。1940年4月,第五支队与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合编为第三四三旅兼鲁西军区运河支队,第五团番号不变。10月下旬,运河支队被撤销建制及番号,所辖第五、六团与晋西独立支队第二团合编成立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三旅兼鲁西军区,第五团被改编为教导第三旅第七团。1941年1月8日,第七团在兄弟部队配合下,采取围点打援、设伏围歼战法,在山东郓城潘溪渡、碱场店、侯楼等村沿街两侧设伏,歼灭敌军550余人,击毙日军大佐以下150余人,缴获枪支一批、九二步兵炮一门,创造了鲁西战场全歼日军的模范战例。
1941年7月1日,教导第三旅划归八路军第二纵队建制。1942年12月,教导第三旅被取消番号,旅部及第七、八团与冀鲁豫军区第二军分区合并。1944年5月11日,冀南区与冀鲁豫区合并为扩大的冀鲁豫区,将原第二、三军分区合并改为第八军分区,第七团转归第八军分区指挥。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下旬,晋冀鲁豫军区成立第一纵队,将冀鲁豫军区第八军分区机关和主力部队组建为第一旅,第七团改为第一旅第七团,1946年10月改为第一团。1947年6月30日,第一团随纵队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越过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19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旅第一团。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的第一主力团,该团的战绩骄人:
在邯郸战役中,作为三把攻击尖刀中最锋利的一把,先参与抗击五倍于我的国民党军第四十军等3个军在漳河两岸;接着,继续阻击敌军于邯郸以南的崔曲、夹堤一线。后来,在北集团作为攻坚第一主力,为俘获敌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巨金鱼战役中,与国民党第五军抗衡斗法。先后参与在巨野歼敌暂编第四纵队一部、在金乡以西歼灭敌1个团的战斗行动。
在豫皖边战役中,作为北路作战集团的攻坚先锋,攻克曹县;接着,向进攻民权以西地区的敌整编第八十五师发起攻击,并重创该敌。
在豫北战役中,一路势如破竹,占封丘,克延津,夺原武,进原阳,直抵平汉铁路郑州北段。接着,参与全歼敌第二快速纵队。最后,参加对安阳的攻势作战。
在鲁西南战役中,作为主力之一,强攻郓城,为全歼守敌1个师部和2个旅,共1.3万余人做出重大贡献。
在千里跃进大别山期间,第一团是刘邓大军攻坚利刃,参加了著名的高山铺战役,为全歼敌整编第四十师等部1.2万余人、击落敌机1架做出重要贡献。
豫东战役时,作为防守盾牌之一,在上蔡地区顽强阻击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十一师北援,策应了我军对开封的作战。
淮海战役中,先是随纵队在商丘以东的张公店地区歼灭敌第五十五军第一八一师,接着,顽强阻击国民党军黄维兵团北援徐州,有效地掩护了中原野战军主力的集结与展开。随后,在西线集团方向攻占了马围子、小马庄、周庄等据点,为歼灭敌第十、第八十五军各一部做出应有贡献。
渡江战役期间,作为第四十六师的先锋,在主要突击方向上突破长江天堑;接着,向东南方向追击,攻占衢州、江山,截断浙赣线。
在进军大西南时,作为第十六军主力之一,率先突破敌“黔东大防线”,为解放贵州全境做出了突出贡献。接着,在成都战役中,俘敌川湘鄂绥靖公署中将主任宋希濂,又协同友邻部队全歼了胡宗南集团残部。
1949年2月,全军统一编制部队番号,第一旅第一团被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兵团第十六军第四十六师第一三六团。
1953年1月,第一三六团开赴朝鲜战场;1958年4月,撤军回国。1985年7月,在全军精简整编中,第一三六团改编为陆军第十六集团军第四十六师第一三六团。现编制序列为北部战区陆军某集团军合成第四十六旅。
(责任编辑: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