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才多艺的焦裕禄

2020-08-06 14:47贾关青
党史纵览 2020年7期
关键词:焦裕禄二胡苏联

贾关青

现在一提焦裕禄,很多人脑海里浮现出的都是他那“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一心为民的光辉形象,他给人们留下的是“苦干家”“工作狂”的印象。但实际上,焦裕禄除了热爱工作外,还有很多业余爱好。他早年在学校参加过雅乐队,可以娴熟地演奏二胡、小号等乐器。参加革命后,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又学会了演歌剧、编快板、跳交谊舞等,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艺青年”。

南下路上演歌剧

1947年下半年,为了配合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大反攻,党中央决定从山东抽调大批革命干部和青年,组建淮河大队,支援和发展新解放区的工作。淮河大队的集训地是渤海地区惠民县油坊张村,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但多数为山东子弟,焦裕禄被分到一中队一分队担任班长。

1947年10月,经过整训,淮河大队开始南下。为了发动群众、教育群众、鼓舞士气,淮河大队成立了宣传队,在行军途中编排了现代歌剧《血泪仇》。该剧描写了河南贫苦农民王东才,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惨故事,控诉了旧社会及国民党反动统治给中国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时也说明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才能获得幸福生活和光明前途。组织上决定由焦裕禄出演男一号王东才。由于焦裕禄有一定文化基础,加上和主人公有相似的人生遭遇,他对角色的拿捏十分到位,成功塑造了这个苦大仇深、最后挣断身上的枷锁、投身革命洪流中的农民形象。

1948年元旦,淮河大队到达中共豫皖苏区党委所在地河南省鄢陵县,在联欢会上演出了《血泪仇》。当剧情演到田保长把王东才抓了壮丁,逼着王家拿钱去赎,王妻为了救夫只好把女儿桂花给卖了,王东才和女儿在路上相遇的一幕时,焦裕禄声泪俱下地唱道:“眼望着桂花儿出了家门,好似钢刀刺进了爹爹的心……”那悲愤的唱腔,让很多观众泣不成声,台下不断响起“打死田保长,为王保才报仇”“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等口号。有的群众义愤填膺,直往“田保长”身上投砖头,还有的战士甚至准备开枪打死“田保长”,幸亏工作人员及时制止和耐心解释,才冷静下来,没有造成意外。一路上,这出戏一共演出了10余场,每到一处都受到解放军指战员和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剿匪反霸编快板

1948年2月,焦裕禄随豫皖苏边区党委土改工作团来到河南省尉氏县,被任命为尉氏县彭店区区队指导员,负责彭店区土改工作。彭店区处于尉氏县的东南部,南与鄢陵、扶沟交界。过去这一带土匪横行,他们为非作歹,烧杀绑票,奸淫掳掠,敲诈勒索,无恶不作。同时,地主恶霸勾结官匪强占土地,派粮派款,把农民推向灾难的深渊。

焦裕禄到彭店区后,立即宣布成立彭店区政府,并以周庄、砖楼、彭店、梨园等村为土改工作试点,深入开展剿匪反霸、土改分田斗争。他们的工作步骤是:一、扎根串联,访贫问苦;二、发动积极分子诉苦,开展剿匪反霸斗争;三、建立乡村政府;四、没收地主土地,土改分田;五、组织建立农会和保田队。焦裕禄带领土改工作队员分别深入各个试点村的村民中访贫问苦,了解情况,掌握地主恶霸为非作歹的罪行,解除群众思想顾虑。

当时,有些贫雇农忧心忡忡,给粮不敢吃,给地不敢种。主要原因一是担心人民政府不能久住;二是怕政府对地主坏人不敢彻底处理;三是担心工作队不给贫雇农做主;四是对反霸剿匪、土改分田信心不足;五是害怕地主坏人报复。为了打消群众顾虑,焦裕禄对工作队员们说:“不要光干巴巴地讲大道理嘛!喊口号、贴标语固然能造成一种震慑土匪恶霸的气氛,但这不是关键,关键要使老百姓觉悟起来,自觉自愿投身土改斗争。”随后,他组织区干部、工作队和一些乡村积极分子,成立了一支土改斗争文艺宣传队,趕排了《血泪仇》一剧,还根据当时的情况编唱了一批贫雇农都能听懂的快板,四处传唱。其中有一段这样唱道:“恶霸为啥霸?旧社会,天黑呀!反动派,护着他。老百姓,腰杆塌。现如今,天亮了。共产党,反恶霸。有靠山,不用怕——穷人一起挺起腰,抱成一团打倒他!穷人一起挺起腰,翻身解放力量大!”当时大营区有一个大恶霸大土匪黄老三,为了鼓舞群众与他斗争,焦裕禄也编了一个快板:“黄老三,真可恨,压迫咱,穷苦人。他抢了咱多少粮,他杀了咱多少人!打倒黄老三,穷人把身翻!打倒黄老三,大营要晴天。”“阶级仇,压迫恨,要报仇,要雪恨。推倒三座山,穷人把地分。”这些通俗易懂的句子,说理透彻,给群众壮了胆,给剿匪反霸助了威。

一把二胡助工作促爱情

1949年春,由于工作出色,焦裕禄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副区长。当时的大营区面临的重要工作是土改,为了使土改工作顺利推进,焦裕禄经常会搬着凳子到群众比较集中的地方拉二胡。因为当时文娱活动少,所以总会有人围观。看到围观群众多了,焦裕禄就开始给大伙儿讲党的政策,二胡也就成为他手中推动工作的利器。

拉二胡不仅帮助焦裕禄推动了工作,而且也为他赢得了爱情。

1950年6月,河南省团校要举办培训班,尉氏县选招了一批青年干部去参加学习。在这里,焦裕禄认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徐俊雅。学习结束回到尉氏后,焦裕禄被任命为青年团尉氏县工委副书记,徐俊雅也留在了尉氏团县委工作。一天,徐俊雅被焦裕禄宿舍传出的二胡声深深吸引,便推门进去,说:“你的二胡拉得很美呀!”焦裕禄一看是徐俊雅,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在南下路上,党组织分配我搞宣传,这样逼着我学会了拉二胡,当演员。俊雅同志,你演过戏吗?会不会唱?”徐俊雅答:“演过一次,能唱几句。”焦裕禄兴奋地说:“那好哇!为配合剿匪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咱们排演几出戏吧!”徐俊雅问:“你考虑排演什么戏?”焦裕禄随口回答道:“还演《血泪仇》和《白毛女》吧!”徐俊雅若有所思地说:“我提议咱俩演一出《小二黑结婚》,你扮演小二黑,我扮演小芹……”渐渐地,两颗年轻的心越走越近,后来,经组织批准,焦裕禄牵着徐俊雅的手,在尉氏团县委会议室里举行了简朴而热闹的婚礼。

婚后几年,焦裕禄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了青年团的建设,但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带上那把二胡。他曾对身边的同志说,每次下乡有4样东西必带:笔记本和钢笔必带,党的报刊必带,烟必带,二胡必带。他进一步解释:带本和笔是为了及时记下看到、听到的各种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带党的报刊是为了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烟则是因为多年养成的习惯,同时也是为了避免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占了群众的便宜;而带二胡,不仅可以宣传发动群众,还可以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振奋工作干劲,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有一年,开封师院组织宣传队下乡,到大营区演出。临开场,二胡演奏员忽然病了,一时急坏了领队。焦裕禄知道后,从看台下走上去说:“我来当个‘滥竽充个数吧。”说着,就操起二胡拉了一段。领队一听,高兴地说:“好,好,想不到焦区长还有这一手绝活,你可给我们补了大台!”

为学技术练跳舞

1953年,为早日实现工业化,中央决定在苏联的援助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当时,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有7个在河南省洛阳市立项开工。这年秋天,已任青年团郑州地委副书记的焦裕禄主动响应组织号召,被选调到洛阳矿山机械厂工作,先后担任洛矿筹建处资料办公室秘书组副组长、工程管理科第二副科长、一金工车间主任、生产调度科科长等职。

1955年初,焦裕禄被安排到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实习,担任实习车间主任。当时,新中国的工业项目几乎都由苏联援建,厂里的设备和图纸也全是从苏联引进的,上面全部都是俄文。作为车间主任的焦裕禄认为,如果连机器图纸都看不懂、不熟悉的话,根本没有资格领着大家干活,一定要学习俄文,好好向苏联专家请教。但是,当时在苏联专家的观念中,“休息”和“工作”区分得很开。当焦裕禄向专家请教时,他们说:“上班不能教,因为不能影响工作;下班不能教,因为要跳舞。”为了尽快掌握俄语,焦裕禄就想方設法学习跳舞,接近苏联专家。

徐俊雅为了帮助焦裕禄,用他的稿费给他买了一套黑呢子干部装,这也成了焦裕禄一生中穿过的最好的衣服。徐俊雅自己也烫了头发,穿上了时髦的布拉吉(俄语连衣裙的译音),利用下班时间和他一起练习。练好以后,焦裕禄就去找苏联专家跳舞,边跳边请教俄语,没多久他就能够用“散装”的俄语和苏联专家对话了,虽然不够熟练,但总算是可以交流了。对此,苏联专家都表示佩服,认为“一个‘拉牛尾巴的能把舞跳得这么好,很了不起”。正是靠着这骨子钻劲,1958年初,刚从大连学成归来一年多的焦裕禄,就带领洛矿一金工车间技术人员开始试制新中国第一台2.5米大型卷扬机。在焦裕禄的领导下,只用了3个月就试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得到厂领导和苏联专家的高度认可。

除了演歌剧、编快板、拉二胡、跳交谊舞以外,焦裕禄的兴趣爱好还有很多,如唱京剧、吕剧、豫剧等。他总想等什么时候不忙了,就去好好地拾起那些爱好,享受闲暇的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59年,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工作,焦裕禄的身体每况愈下。1962年12月,病情略有好转的焦裕禄又临危受命,来到当时条件最为艰苦的兰考县工作。面对党的重托和群众的期望,他争分夺秒地带领兰考人民除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于1964年5月14日因患肝癌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从此,焦裕禄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众人学习的楷模。焦裕禄的精神感召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而他这种坚持将兴趣爱好与工作紧密结合的方式,时至今日仍然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责任编辑:徐嘉)

猜你喜欢
焦裕禄二胡苏联
二胡悠悠
武装保护苏联
焦裕禄
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们说焦裕禄
一把二胡
我的二胡情结
学习焦裕禄 争做好干部
雾在做迷藏
诗的精灵,海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