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荣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活动型课程建设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来,旨在将课程内容与活动融为一体,即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如何将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议题式教学”的新思路,议题式教学是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标志性改变,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途径主要在于构建活动型课程。活动型课程方案众多,而议题式教学是其中的一大亮点,也是今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主要实践研究方向和内容。
理解议题的内涵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议题,既包含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议题有其独特之处,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议题的内涵至关重要。
就形式而论,议题可以是问题式或辩题式。在新课标的第四板块“课程内容”列表里的教学提示,对应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了不同形式的教学议题。有的探究原因,如社会主义为什么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有的探究措施,如面对价值冲突如何选择;有的评价概念作用,如哲学有什么用等。所有议题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教学中的议题也可以以辩题的形式出现,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议题,都兼具了开放性、思辨性、引领性的特点。
就地位而言,议题非一般性问题,而是核心性问题。它是一切问题的焦点,也是一切活动的焦点。如《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这一框题,议题是“为什么两只手优于一只手”。对此,我们调查商品生产销售,运用典型案例,分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如何发挥决定性作用,就是在分析“一只手”优势的关键。调查分析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就如何发挥政府作用提出建议,就是在分析“两只手”的优势。
就功能来说,议题既是学科知识的载体,又是学科素养的载体。与以往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提出具体解决方案的模式相比,议题更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书本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在探究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实施议题式教学的方法策略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实施议题式教学的前提。教学目标具有导教、导学、导评三大功能,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确立教学目标,应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教师自身素养水平和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同时考虑教学时间、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课程标准和学情。课程标准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任意一个教学目标的确定,都必须以上一级目标为参考依据,下位目标服务于上位目标。在根据课程标准确定了教学目标后,还应对高中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调整、优化教学目标,使其更有针对性。学情是确立教学目标的实践基础。对高中生应认真分析其心理和生理特征,掌握其已有的知识、能力,了解其兴趣和需求。通过对学情的分析,确定学习的起点。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要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学习内容四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课程内容到教材内容,到教学内容,再到学习内容,是从抽象到具体,从静态到动态,从标准化到差异化(个性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变化的是外在的形式,不变的是实质内容,指向的是实现教学目标。
适宜的议题是实施议题式教学的基础。议题式教学的实施取决于选择恰当、适宜的议题。新课标围绕“必修课程”的四个模块,共设置了34个议题,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实施载体。是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先决条件,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这些议题一般都比较抽象、综合,教学中若直接应用,完全照搬,不加处理,很难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议题式教学,导致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空谈。选择、明确议题,恰当设置、细化子议题,是议题式教学成功的保障。教学中所选的议题,应符合重要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标准,即辨析性、两难性的问题。可以利用课程标准中的议题,也可以自主开发议题。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党的一些方针政策,社会热点话题,试题涉及的一些问题等都可以成为课堂的议题。必修模块2“经济与社会”中为什么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这个议题来说,该议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认同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理性分析现实问题,尝试提出解决策略。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高中生对这一知识内容缺乏感性体验,比较生疏。在设置子议题时应着重于贴近学生生活,利用乡土资源,增强学生体验感。根据以上分析,教学中可以选取本地知名企业的事例,引导学生关注该企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所做的贡献,了解企业在过去曾经面对的困境或现在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
围绕议题展开序列化课堂活动是议题式教学的关键。以议题为核心的活动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掌握恰当运用资料的方式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并能够清楚恰当地表达诠释。活动型学科课程,切不可理解为“生活主题”的探究活动,它是对议题活动的联结通达、拓展延伸和丰富深化,其实质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议题式教学设计要精雕细琢,要充分考虑到活动的层级推进、思维的进阶升华、教学的展开逻辑、学生的认知规律等,才能顺利开展议题式教学。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做到两个把握,一是细读文本,把握该议题所包含的学科知识内容。二是把握学生原有的认知程度和生活经验。进而增强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使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议题设计活动时,应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科学化、序列化的活动设计。
从关注知识到关注素养的教学评价是议题式教学的根本。新课标对议题式教学的评价做出明确要求: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评价,应专注学科核心素养的行为表现,一般采用“求同”取向与“求异”取向相结合的验证思路。这是一种有统一标准、无标准答案的评价。无论是有统一标准的“求同”取向的共性评价,还是以无标准答案的“求异”取向的个性评价,都是议题式教学实施可选择的评价方式,都是将恰当教法与育人指向结合起来的必要形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既评价活动过程,也评价达成效果。以学生为本的评价,是教育评价观的重构与升维,必须始终坚持从关注知识到关注素养的目标追求,是议题式教学的根本。
议题式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以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是对新课程基本理念的深入贯彻,是本次新课标修改中的一大亮点。部分省份已经使用新教材,对这一教学方式更多还停留于理论探索、初步实践的时期,在理论转化为实践,具体实施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在新版的教材中,是否所有内容都适合以议题的方式进行探究;在围繞议题的探究中,如何把握“收”与“放”的程度;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如何在不扰乱学校教学安排的情况下恰当地安排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如何全面地衡量和评价学生在活动时的学习情况,及时检测教学效果。这些问题还需要在以后的针对新教材的实施中不断摸索。无论如何,以议题为中心的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将会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要路径。
编辑/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