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背景下整本书阅读的思考与建议

2020-08-06 14:33丛文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整本书课程标准语文

丛文

高中语文教学正面临新高考改革和新版教材实施同步进行的考验,这是一次挑战,尤其是对于语文教学中的单元任务群——整本书阅读的挑战。《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针对整本书阅读提出明确和详细的要求。在此标准的指导下,新版统编版语文教材明确提出整本书阅读任务单元——《乡土中国》,这一单元的设置体现了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课标中,整本书阅读设置旨意被明确提出。叶圣陶先生指出: “老是局促在小规模的氛围之中,魄力也就不大了。”高中语文课本所选择的篇目都是单篇文章或者截取大著作的片段,教师在课本讲解时,注重“咬文嚼字”,易造成阅读的碎片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连贯性。整本书阅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弊端。

对于扩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整本书阅读也能起到积极作用。新版教材稳中求变,保留了旧版教材的经典篇目,同时又增加了一些与时俱进的新篇目,但这些文章依然不属于整本书的范畴,所以又独立设置整本书阅读单元,选取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这是一本社会学著作,并非传统意义的文学类作品,它的设置符合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逐渐实现多方位要素的综合与内化。”整本书阅读就是将学生的阅读不断拓宽的过程,让他们拥有对世界的洞察能力,对人生的了悟能力。

二、整本书阅读内容的抉择

课程标准提出:“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从此可知,阅读书目的选择不是由文本类型和领域来决定的。阅读领域可以结合高中生现有阅读水平的背景,延伸到学生感兴趣的各个领域,可以是经史典籍,可以是科技著作,可以是社会科学,可以是文学著作等。学生所读作品要有高度,但有高度并不意味着晦涩难懂,或者必须出自大家之手,名著经典等。作品可以是世界经典,也可以是新锐作家的呕心作品,甚至可以是有思想内涵的网络作品,科技时代,网络教学已经迅速融入语文教学活动中,因此网络阅读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不能只看到它不利的一面,从而因噎废食,好的网络文学也可以纳入整本书阅读的范围。

课程标准要求“本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安排1学分,18课时。”高中生的阅读时间有限,所以选择书目的量也决定了阅读的质和量。一学期高中生的整本书阅读数目不宜过多,在有限的课时内可以读二三种,如果有一定阅读基础和阅读时间的学生课下自主选择整本书阅读,数量是可以灵活增加的。不同学年的高中生阅读数量也是有区别的,高三面对高考这一艰巨任务,所以在阅读数量上可以略少于高一和高二学年。高二学年,学生相对高一学年,已经能完全适应高中生活,且心理年龄和思辨能力也逐渐成熟,正是求知若渴的年纪,可以增加阅读量。

三、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篇课文的讲解,教师可以是知识传授的主导者,整本书阅读篇幅大,涉及内容广,不适合单篇课文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该将主导权下放,交还给学生,做一个引导者。

1.阅读前指导

阅读前应注重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即怎样去读。“多读多作固属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所以学生阅读前需要根据所读书目的类型进行阅读方法预设,如《乡土中国》是一本社会学著作,学生在读前应该做好功课,了解作者费孝通先生,了解社会学基础概念等,根据目录与序言,对整本书结构框架有一定的了解。有了基础再去读这样的学术性著作,才不会不知所以。

在整本书阅读前还需要进行版本指导、序目指导、参考书籍指导。好的版本是阅读一本书的开始,就如学生选择好的朋友进行交流,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读书必须要先读序目,这是最直接最快速了解一本书的途径,同时又有利于学生细致阅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如《水浒传》中关于林冲的描写主要集中在第七回到第十一回,通过目录,即可将林冲的命运轨迹展现出来,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也能管中窥豹。“参考书籍,包括关于文字的音义,典故成语的来历等所谓工具书,以及与所读书有关的必须借彼而后明此的那些书籍。”学生面对一本书,由于阅读经验有限,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而这时老师又无分身之术,无法为每位学生解决其各自的问题,那么教师可以为学生列出相关参考文献或资料及获得途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翻阅参考书籍的过程也是一种获得阅读经验的途径。

2.阅读中指导

高中生在阅读过程中要达到哪些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为:“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 在阅读中,学生要阶段性地进行阅读报告和阅读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状况及时调节阅读进度和教学目标,在阅读交流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一些方法或者补充学生忽视的重要细节,有利于学生下一阶段的阅读。如《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由于篇幅过长,人物众多,学生在阅读时可能会混淆人物关系和事件发生过程,教师可以从四大家族的人物关系图或金陵十二钗判词角度,协助学生理清人物关系。或在每一个阅读进度前设置一个阅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如《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出场方式有何特點,体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学生自主阅读时可以撰写读书笔记,或者在书中添加注解,并把自己发现的问题标注出来,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在学生阅读过程中不宜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

3.阅读后指导

新课程标准指出“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这就是阅读评价和考核。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完整本书后,可以进行阅读评价和考核,知识类的书籍阅读考核可以阅读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阅读成果还可以通过阅读交流会的方式考核,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以后,可以转变为文本形式输出,如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学生整体阅读后,交流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否真实存在,它的意义价值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成果可以引导学生再次阅读,使学生读出更多的感受,彻底读透一本书,避免囫囵吞枣,浅尝辄止,有助于强化学生的阅读深度。

阅读后的指导也对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如果给与学生一滴水,那么就要求教师要有长流水,教师的阅读量要远远大于学生的阅读量,教师除了和学生共同阅读要求书籍外,还应该涉猎相关书籍或者该作家同时期的作品,查阅作家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和汇编,以便对作家和作品有全方位的把握,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阅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整本书阅读的提出与实践,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修养,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语文的熏陶下全面发展。

编辑/李    莉

猜你喜欢
整本书课程标准语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论语》整本书阅读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